【摘要】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中超長結構建筑數量不斷增加,若是采取傳統施工工藝對于中超長結構建筑進行施工,必然會形成較多的后澆帶。這些后澆帶封填需要消耗較長的時間,這會延長施工工期、影響建筑整體結構。因此如何有效確保后澆帶的質量、降低對建筑結構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討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建筑工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施工技術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復雜性施工工藝都應用到了建筑工程中,同時也對建筑工程施工帶來了非常大挑戰,對于建筑物的要求不斷提升,特別是建筑中的裂縫問題。在建筑工程施工時按照工程的需求,利用混凝土澆筑密實連續整體的結構就是后澆帶,其對于有效處理工程裂縫是非常重要的。
1、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設置
(1)對于建筑工程來說,進行后澆帶設置最主要作用在于避免結構主體沉降或者溫度收縮而造成的異常沉降以及伸縮問題,從而避免建筑物性能發生損害。對于中超長結構來說,一般情況下后澆帶設計時往往都是25-45m設置1道,寬度控制在700-900mm范圍內。雖然后澆帶可以緩解混凝土收縮方面的問題,但是無法避免因為溫度變化所造成的結構應力集中問題,所以后澆帶還是無法替代伸縮縫的。因此在后澆帶設計時需要按照后澆帶所具有的作用實施設計以及施工,例如想要解決建筑塔樓和裙房間沉降差的后澆施工縫問題,就需要按照相應計算法進行設計;若是想要解決建筑結構由于溫差而造成的混凝土收縮開裂問題,那么后澆施工縫需要根據伸縮后澆帶實施設計。
(2)優缺點分析。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相應的優缺點,所以在實際應用方面一定要充分參照建筑的具體合理需要來進行設置。
第一,后澆帶的優勢所在。對于建筑工程來說,通過科學合理設置后澆帶能夠有效預防收縮縫的產生,能夠大大方便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夠有效節約建筑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另外通過后澆帶的設置也可以優化建筑物的外形設計,不但能夠獲取非常好的立面建筑效果,同時也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出建筑物所具有的功能,從而使得大跨度建筑物成為更加完整的結構,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出建筑物的結構性能。
第二,后澆帶的不足。①后澆帶會覆蓋大部分建筑結構,但是所涉及到的地方施工難度比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建筑結構施工進度;②若是在基礎底部結構設置后澆帶,因為需要較長時間所以在進行后澆帶設置時會產生非常多廢棄物。因為建筑底部結構鋼筋較為密集,所以對于垃圾清理等工作造成較大困難,增加了施工成本;③在實施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一定要對混凝土兩側接縫實施清理,具有較大的施工難度。同時相對于原有混凝土來說,某些結構的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時間間隔較長,從而造成新舊混凝土無法有效粘結,容易在新舊混凝土連接位置發生裂縫。后澆帶設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發生,如果后澆帶沒有進行有效處理就容易形成貫穿裂縫,從而引發漏水。
2、建筑工程中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
2.1 后澆帶模板施工技術
在正式進行后澆帶施工之前一定要對后澆帶施工位置實施模板支設,要以后澆帶設計分塊圖作為基礎來對混凝土澆筑區域進行劃分,在實際施工段實施模板支設。在進行模板支設過程中一定要對后澆帶設置較為獨立的支模方案。對于其他區域實施拆模處理過程中務必要對模板進行有效控制,要保證該區域模板可以正常操作,并且保證混凝土具有較好的澆筑質量。
在進行模板架設過程中要按照模板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并且一定要確保模板支撐體系保持在穩定狀態。為了確保混凝土振搗時能夠確保良好質量,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前需要通過擋板對于框架梁位置施工縫實施封堵,同時利用鋼管對于擋板進行支撐,確保模板的穩定性。而對于現澆板位置的施工縫來說,需要采取多層膠合板來制作擋板,同時要參照上下層板筋間距在擋板合適位置鋸出適當的豁口,并且也要確保豁口的尺寸和鋼筋直徑相匹配。
2.2 后澆帶鋼筋施工技術
對于建筑結構后澆帶施工來說,鋼筋是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在進行鋼筋處理過程中務必要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完好性,防止因為外部環境或者施工問題而造成鋼筋的破壞,從而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
第一,施工人員務必要遵照圖紙實施鋼筋的綁扎,確保鋼筋的穩定性,防止在進行模板支設以及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引發鋼筋偏移而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
第二,施工企業也要對加大對鋼筋的檢查,要明確其是否發生錯綁、漏綁的情況,防止結構受到損壞。一旦發現鋼筋斷裂的區域,施工單位要加強后澆帶的維護,確保對鋼筋連接時能夠有效調整接頭位置。
第三,為了提升鋼筋工程施工便利性,施工企業需要按照常規方法配筋穿過后澆帶,在完成次層混凝土澆筑之后的3天內刻意將垂直于后澆帶的主筋切斷,在滿足后澆帶控制時間后可以對鋼筋實施焊接處理。
2.3 后澆帶施工縫處理
第一,在正式實施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施工企業一定要對后澆帶模板加強檢測,要確保后澆帶位置的混凝土和施工縫兩端標高相一致,若是發現問題要對其進行及時處理。
第二,對于采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來說,在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后要對其進行清洗,要將結構中的相關雜物清理掉,并且要將骨料暴露出來,同時也要將鋼絲網清理干凈。在混凝土達到終凝之后需要將鋼絲網拆除掉,同時要利用高壓水對于施工縫表層進行清洗。對于模板位置垂直施工縫來說,可以通過高壓水進行沖洗,要確保處理方式符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以及規范要求。在混凝土表面完全硬化之后,可以通過鑿毛機對其實施處理。
第三,若是混凝土中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空洞或者蜂窩,那么要對其進行及時修補。在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通過噴槍對其表面進行清理,確保其潔凈性。只有將水泥漿、水銹等雜物完全清理干凈才可以確保鋼筋正常性能,從而確保建筑物的穩定性。
2.4 后澆帶的混凝土要求
對于后澆帶來說,在施工時主要采取的是無收縮混凝土進行澆筑,或者采取添加了外加劑的普通水泥進行配置,從而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的具體配比要利用實驗的方式進行確定,從而保證后澆帶新舊混凝土的有效銜接,降低裂縫的產生。
2.5 后澆帶的澆筑施工技術
第一,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間控制。對于沉降后澆帶來說,一定要確保主體結構沉降穩定之后或者完成主體結構砌筑工程之后再實施澆筑。在后澆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60天之后才能夠進行澆筑;
第二,在進行后澆帶封閉之前,需要將后澆帶兩側混凝土表層浮漿清理干凈,并且將其鑿成毛面。在對后澆帶雜物清理干凈后要對其實施澆水濕潤,并且進行水泥漿的鋪設,保證前后混凝土澆筑帶具有良好的連接;
第三,在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所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一定要高出先前澆筑結構混凝土一級,同時對其實施14天以上的養護;
第四,后澆帶施工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模板支撐的牢固性,對于鋼筋實施清理整形,保證混凝土外觀不會存在空洞、蜂窩、露筋等問題,要確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度<5mm,垂直度<5mm。
2.6 后澆帶的養護技術
第一,在對后澆帶施工縫完成處理后,可以利用木模板或者鐵皮對其頂部進行覆蓋,同時利用砂漿設置出擋水帶,也要在周邊設置臨時性護欄對其進行維護;
第二,對于基礎承臺后澆帶來說,可以利用木蓋板覆蓋到承臺的上皮鋼筋之上,要確保蓋板每邊都超出后澆帶500mm之上,從而確保雜物不會進入到后澆帶中;
第三,可以利用覆蓋物保水的方式對于混凝土實施保養,一般情況下養護的時間要保持在15天之上,并且在后澆帶的周邊利用圍欄進行圍護,在澆筑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強度后才可進行模板的拆除。
2.7 后澆帶施工技術特殊注意內容
第一,防水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混入水分,會直接影響混凝土強度,所以加強防水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其中的墻面防水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墻面處理時要設置30cm高的防水處理,但是對于非承重墻來說要將整面墻做好防水。其中最容易出現裂縫的就是墻和地面之間,此部分是防水工程的重點,要委派專門人員進行處理。同時,要涂抹必要的防水涂料,避免裂縫發生滲水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墻面防水工程前,需要做好地面的清理工作,避免地面雜物對防水工程造成的影響。
第二,模板工程。此部分是后澆帶技術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很多內容,例如建筑物梁、板支撐、墻板支撐、施工縫模板等等。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有效控制尺寸以及形狀內容,同時也要確保聯結件、金屬附件以及工作便橋形成牢固的支撐體系。需要注意的是,模板施工之前需要按照建筑物具體情況計算梁板支撐、墻板支撐和施工縫模板等內容,確保安裝工藝的準確性。
結語:
對于中超長結構建筑來說,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緩解因為溫度、沉降差等對于混凝土的影響,能夠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質量以及穩定性。本文主要介紹了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設置情況,同時闡述了建筑工程中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內容。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對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參考和幫助,對于推動建筑工程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方建鋒,傅忠.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18(06):15-17.
[2]閆伊晨.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01):18-19.
[3]蔡信團.建筑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四川水泥,2016(12):88-91.
[4]吳金龍.試論房建工程中超長結構后澆帶的施工技術[J].門窗,2013(12):18-19.
作者簡介:
王超(1987.01.01),男,湖南桑植人,土家族,本科,中級(建筑、市政),現主要從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