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我國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不錯的發展,相應的,開采資源時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相當嚴重。巖土工程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巖土的需求量自然極大,對巖土的開采不留余力,而過度開采巖土資源導致的地質災害也頻繁發生,諸如山體滑坡、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常見地質災害。災害的發生不僅對自然生態環境有著極大的影響,還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要重視因巖土開采而產生的地質災害,做好針對性的防治工作,以降低地質災害風險。本文就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技術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預控措施,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預控措施
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始終不會停止,也就是說不可能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而現下國家的政策就是開發與保護并行,不會停止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但會在開發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同時還會人為的調整和保護,防止自然生態環境受到較大的損害。在巖土工程的建設中,要對自然生態實施保護就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地質環境和氣候條件,以便相關部門預測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及時的進行災害預控,避免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侵害。
1、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技術探析
1.1加固技術
地基加固技術是巖土工程地質災害中常見的防治技術,通過對地基的加固提升地質相關工程的穩定性,能夠起到預防災害的作用。在存在地基的情況下,加固方式可以選擇夯實法、預壓法這類提高地基層穩固性的加固技術,這類技術能夠提升地基的穩定性。其中預壓法主要有真空預壓和堆載預壓兩種模式,真空預壓被應用于地質土層較厚的地方,而堆載預壓被應用于地質土層較薄的地方。要注意的是,在地質土層被加固后的位置要用網格法保護,主要是將黏性較大的土層再進行加固,將巖石的縫隙填充以提升巖土工程的密實度。其余方面,土層的加固方法還有電化學法、灌漿法[1]。加固技術通常是在地基不穩的情況下得到應用,比如建立在河邊的建筑工程,因臨近水源,土地含水量豐富,導致地質松軟,地質是不利于建筑施工的軟土地基,除了含水量豐富之外,其還存在高壓縮性質和高觸變性質,施工時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土質,以避免發生建筑沉降的現象。此種情況可以選擇柔性樁復合地基,加固方式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管樁加固。
1.2抗滑樁施工技術
抗滑樁施工技術主要運用在當地多雨且山體不穩定的坡地,是防止山體滑坡的重要防治技術。關于抗滑樁施工技術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考慮抗滑樁的位置時要結合坡地的實際情況,將其布置在地質土層較薄且推力較小的地方。布置抗滑樁時,實際施工的狀況下主要采用單排模式,但若是滑坡體推力過大則采取分段阻滑模式。與此同時對抗滑樁的長度也有所要求,最多不超過36m,要注意若是抗滑樁滑帶深度超過25m,就需要考慮施工是否規范的問題了[2]。第二,施工過程中要確??够瑯段恢玫臏蚀_度,若是抗滑樁出現位置偏差的情況就會嚴重影響到抗滑樁的穩定,從而影響到抗滑樁施工技術的防治效果。第三,在確定樁孔位置時可采取人工挖孔和機械挖孔兩種方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要清理好孔洞內的雜質,澆筑混凝土時可以使用導管。澆筑混凝土的施工過程應該是在水下作業,導管位置應低于水面2m。
1.3錨固施工技術
錨固施工技術主要運用于邊坡地質存在問題的地方。在進行錨固施工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當地的地質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和分析,判斷該地是否能夠承受錨固施工的壓力,施工位置的地質土層最好具備硬質性質。錨固施工技術中需要對土層進行鉆孔,這時就要考慮到錨固施工技術對鉆孔深度和鉆孔孔徑的需求。在錨固施工時所使用的鉆孔設備有全液壓履帶式鉆孔機和輕型液壓鉆孔機兩種類型,使用前者的鉆孔深度大、孔徑大,主要應用在地質條件復雜的環境中,而后者因其本身靈活輕便的優點,主要應用于峽谷或山谷地區。要注意的是,錨固施工對材料質量的要求極高,材料還需具備耐腐蝕性能,所以要嚴格審核相關材料,確保材料的強度能夠達到錨固施工的標準[3]。最后錨固施工孔徑直徑偏差在5mm以內。
2、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預控措施探討
2.1利用生物措施進行預控
生物措施是指利用生物具備的功能降低并預防地質災害的預控措施,比如植被種植,可以保持水土穩定不流失,還能降低水流沖擊和其他壓力,預防土層移動導致的地質災害。其他方面還能利用生物特性保護并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況且生物措施成本低廉卻能取得極好的效果,只是建設周期較長。而且生物措施在理念上完美吻合了當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還對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有著重要意義。
2.2改進并完善地質災害的動態監測預警系統
地質災害發生前總有一定的預兆,為了預防地質災害,在巖土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應該做好地質災害的預警工作,還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動態監測預警系統。動態監測預警系統應該具備實時監測復雜地質區域或地質災害高發區域的功能,進入新時代以后,還可以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動態監測區域周邊河流雨量、水文等信息,參考真實有效的環境數據能夠預測出可靠的地質災害信息,預警系統可以及時發出預警并指導人們避險。除此之外,針對人們群眾要做好防災抗災的相應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地質災害知識,以便在災害真正來臨時做到心中有數,降低地質災害的并發風險。
2.3采取合適的避險措施
當地質災害發生在人群密集或者城鎮地區時,總會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害,若是條件允許的情況,有關部門可以根據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控準備,但若是災害嚴重的情況,就只能采取避讓的預控措施,將災害可能侵入的區域內實施轉移人員和財產的舉措,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結語:
綜上,要保證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達到預期效果,減低自然地質災害風險,避免對人們群眾和生態環境受到損傷,就需要相關部門合理規范資源開發行為,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預控措施準備,以避免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參考文獻:
[1]麻江濤.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措施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20):123-124.
[2]龔放.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與策略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9(23):1-2.
[3]冷明瑋.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技術探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9(12):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