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驪吉
低調的戲骨,總有一份不低調的履歷,以及在作品中令觀眾過目難忘的硬實力。來自上影演員劇團的著名演員王景春,擁有一座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杯,以及兩座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杯,在這個夏天,他飾演了熱劇《隱秘的角落》中的老陳,一位猶如真實存在著的,平凡而善良的退休警察。而若走近老陳的背后,我們將讀到許多有關王景春演員生涯的角色和故事。那或許是能被稱為“老陳的過去”的,“戲骨往事”。
躺在沙灘上的老陳,在劇組工作人員喊“停”的聲中睜開眼,猛地瞥見本該一同昏迷在沙灘上的嚴良在旁邊坐著。老陳當即一骨碌坐起身來,滿臉震驚地問嚴良:“你起來干嘛?”他披上毛巾,開始給嚴良講戲,跟他說演這一幕的時候動作不能太利索:“你一個昏厥了的人,你還特別有勁兒?”
在《隱秘的角落》的拍攝現場,飾演老陳的王景春對15歲的小演員史彭元,就像老陳對嚴良,看起來兇巴巴的,但字字句句都帶著對后輩的關懷。有一幕哭戲,史彭元感覺“眼淚下不來”,王景春告訴他:“你什么也別看,什么也別多想,你就自己去墻角待著。”史彭元按他說的在角落里回想悲傷的事,情緒果然到位了。王景春在小演員進步后從不吝惜鼓勵,劇組拍攝的花絮里,常能看到他按著嚴良的肩說:“你絕對有能力,路子是對的,就是方法的問題。”老戲骨現場教學,手把手帶著小演員感受角色,這角色背后的“表演大師班”流露出一種純粹的創作氛圍,令觀眾對《隱秘的角落》的好感度更上一層樓。
12集懸疑劇《隱秘的角落》,這個今年夏天最熱門的影視作品之一,講述了三個孩子無意間拍到一樁謀殺事件而引發的一連串故事。王景春在劇中飾演的老陳是一位善良的退休警察,他因為曾將其中一個孩子嚴良的父親逮捕入獄,始終守護著嚴良。發現嚴良陷入黑暗糾葛時,老陳不顧自身安危勇闖險境,一心想救回這個孩子。所謂“再隱秘的角落,還是會有陽光照進來”,老陳的存在就像是照進這個故事里的一束陽光,并不猛烈,但也足夠給隱秘的角落帶去一絲珍貴的溫暖。
王景春對老陳的塑造,是克制、細膩而生活化的,他會在表演中自然地加入各種劇本上沒有的動作細節,整個人仿佛就在鏡頭底下活成了老陳。在毫無表演痕跡的純熟演技背后,有著長年累月的學習和積累。作為上影演員劇團的演員,王景春曾說這也是從上影老一輩藝術家那里傳承下來的藝術傳統:演員永遠要重視生活細節,為每一個角色做好功課,無論角色大小,都要全情投入。
“我作為上影的一名演員,非常尊敬和喜愛上影演員劇團的前輩趙丹。”王景春曾說,“從他身上我深深體會到,任何不具有性格的角色都是一個不好的、沒有生活感的角色。因此,不善于再現人物性格的演員,也是一個不好的、單調的演員。”
在這樣的藝術追求下塑造出的角色自然飽滿真實,即使故事落幕,仍將在觀眾心中久留。王景春演活了老陳這個《隱秘的角落》原作小說中沒有的角色,讓無數觀眾為這位好心老警察的結局眼淚汪汪。好在官方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眾可以將劇方公布的片場花絮當作老陳的“真結局”,穿著老陳警服的王景春搖著紙扇給客串的小孫女演員扇風,恍惚間讓人覺得世界上真有一個老陳,他就在這個夏天,過著安寧的退休生活。
老陳并非憑空而生,熟悉王景春的觀眾,或許能從在老陳身上看到他以前演過的一些角色的影子。警察、父親、平凡的小人物、善良的普通人,王景春正是憑借有著這些尋常符號的角色,一次次登上榮耀的領獎臺。他作為演員獲得的第一個獎,生兢兢業業,嫉惡如仇,在14年刑警生涯里留下了68本日記。他過世后,有記者追溯他日記中的點點滴滴展開采訪,一位令人欽佩的好警察隨之浮現于銀幕。這部電影的劇本最初并非如此,王景春在接到邀請時,先問了導演寧瀛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得到“想拍一部關于郝萬忠的人物傳記片”的回答后,他馬上跟導演和編劇去了鄂爾多斯下生活。他們走訪了郝萬忠的所有親朋好友,挖掘出所有能挖的資料,改完劇本,才開始拍攝。
王景春曾在曹可凡采訪他“演不同的警察有什么區別”時說:“我演的是警察背后的那個人,警察只是那個人的一個職業符號。”王景春敬佩且欣賞郝萬忠,他覺得能通過電影宣傳這位英模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只是演英模容易演成概念化的“高大全人物”,他不僅需要表現出英模的煙火氣,還要接受觀眾對他和角色原型之間的對比,挑戰不小。王景春學了鄂爾多斯的方言,身心投入地塑造郝萬忠,有時連他的助理都分不清他是在戲里還是戲外。
作為一部弘揚英模事跡的主旋律影片,《警察日記》憑自然流露的藝術性和真實感觸動了觀眾。影片參加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時,日本媒體對王景春的表演多有贊譽,電影節最終將該屆最佳男演員獎授予這位中國演員。那是距今已有些遙遠的2013年,王景春從東京獲獎回來后“高興得天天請客吃飯”。半年后,他參演的另一部電影《白日焰火》在柏林大放異彩,他的好兄弟廖凡捧回了一尊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獎杯。隨后兩部電影同時公映,兩人都不忘號召觀眾去看對方主演的那一部。那年廖凡40歲,王景春41歲。
大器晚成的故事,總有一段看似默默無聞的序章。王景春22歲時從老家新疆來到上海,考進上海戲劇學院,從曾經的百貨大樓售貨員轉行進入影視界。早年,不少觀眾耳熟能詳的電視劇里都有他的身影,比如《粉紅女郎》里“眉毛會跳舞”的替身演員,比如《都市男女》里說著一口“滬普”的上海男人蔣文彬。經過實踐積累,王景春表演情景喜劇頗有心得,但他發現這并非自己最想走的藝術道路,于是十幾年前,他推辭了出演《武林外傳》的機會,選擇上京“北漂”。于旁人視角,投身文藝電影領域耕耘,如同走入一條遠離熱鬧的小徑,王景春對此倒也心態從容:“拍文藝片又不是不能養家糊口。”
2017年,主演電影《地久天長》的機會出現在王景春眼前。緣因此前王景春演過王小帥導演的電影《我11》,片中他扮演了一位父親,給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地久天長》中,王景春飾演了王小帥鏡頭下的另一位父親劉耀軍。他憑借這個角色,在去年獲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柏林的頒獎典禮上,《地久天長》劇組被安排在5年前《白日焰火》劇組坐過的位置,當時王景春忐忑地看著現場攝影師從他身旁走過去,突然聽臺上報出自己的名字,王小帥導演興奮地在他耳邊大喊。5年的時光間隔,讓獲獎時刻的回憶片段也鍍上了帶有宿命感的傳奇色調。
劉耀軍這個角色,也像是與王景春有著宿命般的緣分。劉耀軍是機械廠的工人,王景春學生時恰好考過五級電焊證書,他親手做了電影里劉耀軍所有的焊接活兒。不僅如此,他能從劉耀軍的人生中讀到自己和父輩的故事。王景春的父親是一位駐守邊疆的軍人,也是一位如劉耀軍般傳統而嚴厲的父親。少年時,王景春隨父親調任轉學三次,也曾像電影里的劉星一樣,在新環境中倍感孤獨。叛逆期的劉星同父親的關系勢同水火,王景春也將父親對自己深沉的愛,投射在了電影里的這對父子身上。
王景春第一次和“劉星”見面是在《地久天長》的拍攝片場,他遠遠地看到王小帥導演帶著少年歌手王源朝他走過來,兩個人都笑容滿面,高高興興地跟他打招呼。王景春決定從這一刻就開始培養電影里父子之間劍拔弩張的氛圍,“不能等喊‘開拍’了才開始演,我得讓他跟我較上勁兒”,于是他僅僅瞥了王源一眼,并不搭理他。之后在化妝間,他也故意保持冷漠的態度。他們的第一場對手戲就是父子之間的沖突,王景春看到少年的眼睛里冒出一團火。在這場戲后,17歲的王源領悟了這是前輩在教他進入角色:“我們戲里的角色就是互相看不慣對方,但我平時在家和父母不是這樣相處的,王景春老師讓我一下子就體會到了劉星的感覺。”扎根于生活,傳承于片場,上一輩表演藝術家的質樸傳統,映照在“老陳”的往事中,未來也將繼續照亮演員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