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華 汪小星 高小惠
步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創新創業成為推動新動能發展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那些跨過死亡谷進入高成長期的瞪羚企業,憑借其顯著的活力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突出貢獻,成為引領新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管理學理論揭示出,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存在一個良好的外部資源環境和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領導團隊。對于剛起步的初創企業來說,這兩個因素更是尤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瞪羚企業為剖析對象,探究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創新成長之間的關聯性,以期更好地認識企業家在高成長型企業中發揮的作用,為企業管理者提高企業成長提供有益的參考。
企業家精神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每個時代的企業家精神都有不同的內涵。早在20 世紀30 年代,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指出,企業家精神的實質是創新性破壞,是對個人價值的實現①。謝洪明等通過實證研究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得出組織學習創新是推動企業成長的關鍵要素②。Gatignon 和Xuereb 分別以服務業和制造業為研究對象,表明學習創新對企業績效一樣存在著顯著正向關系③。毛良虎等研究認為學習創新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新觀點、新思想)賦予員工新的知識、新的技能,而這些新知識、新技能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績效的重要保證④。因此,本論文將學習創新力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指數之一。
李元旭等研究認為一個地區的企業家精神越豐富,意味著該地區在空間情境上具備了良好的空間集聚效應、社會網絡效應、人才流動機制。通過這種知識溢出創業的方式,原本R&D 投入低的小企業或新企業可以對大企業、大學或科研機構生產的新知識進行探索,從而大大提高創新的產出效應⑤。因此,本論文將技術掌控力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指數之一。
陳云娟研究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創新動力機制的關系,通過調查分析發現,企業市場需求、市場競爭力關鍵在于企業家是否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⑥。孫秀麗等提出企業在主動探索新技術和新產品市場、開發已有技術和產品市場的企業家精神活動中可以獲得大量有用的組織知識,激發組織學習能力,提高公司的業績水平;同時不斷創新的先動性精神,使企業獲得領先于競爭者的市場基點,并獲得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映的能力,為組織提升競爭力和獲得有利競爭地位奠定基石⑦。因此,本論文將市場洞察力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指數之一。
唐貴瑤等提出高質量組織溝通下,中小企業可以促進員工間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等友好關系的形成,促進知識、信息等資源的共享,進而激發員工創新行為⑧。高階理論指出,首席執行官在資源調配、人才使用和戰略制定等方面被賦予最高決策權,他們在組織權力分配中處于關鍵地位,是影響企業戰略選擇和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⑨。因此,本論文將組織溝通力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指數之一。
諸多學者在研究企業治理問題中提到,管理者能力是企業治理問題的核心。例如,在管理者的學歷背景方面,陳曉紅等學者研究企業高管團隊能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實證檢驗發現高管學歷水平對企業成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⑩。楊超等從管理者從業時間角度研究發現,企業家從業時間與企業績效呈U 型變動效應的關系?。周陽敏等研究認為企業家從業年限越長,企業家獲取的行業經驗和人際關系網絡越豐富,越有利于企業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本論文將行業專注力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指數之一。
莊子銀從市場競爭角度分析企業家在產業創新中的作用程度,研究得出企業家提高科技研發活動的策略會提高企業產品市場的邊際利潤,從而提高企業績效水平?。何瑛和張大偉通過研究企業家特性與企業資產負債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將企業負債融資水平作為中介變量,驗證了企業家冒險意識會提高企業負債融資,從而推動企業創新成長,提高企業績效水平?。因此,本論文將危機意識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指數之一。
綜上,綜合以往學者對企業家精神的界定和時代背景,本論文創新性地將企業家精神分為六個指數:市場洞察力、組織溝通力、技術掌控力、學習創新力、行業專注力和危機意識。

圖1 企業家精神指數導出圖
瞪羚企業(Gazelle Enterprise)的概念誕生于20 世紀90 年代,最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維?伯奇(David Birch)提出,意指創業企業跨越死亡谷、進入快速成長期的高成長企業,這樣的企業不僅年增長速度可以輕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還可以迅速實現IPO。本論文以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發布的國家級高新區瞪羚企業為研究對象,截止到2018 年底,江蘇累計入選瞪羚企業590家。這里將590 家瞪羚企業和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的平均水平進行對比。
2017 年,江蘇瞪羚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3065.93 億元,平均每家瞪羚企業營業收入5.87 億元,高于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規模(4.68 億元)25.4 個百分點。從收入區間來看,收入在1 億元以下的瞪羚企業201 家,占比為38.5%;收入在1 億~5 億元的瞪羚企業196 家,占比為37.5%;收入在5 億-10 億元企業47 家,占比為9.0%;收入超10 億元的瞪羚企業78 家,占比為15.0%。
2017 年,江蘇瞪羚企業平均科技活動投入為2501.9 萬元,是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939.2 萬元)的2.7 倍。其中,科技活動投入在100~500 萬區間的瞪羚企業最多,占比達到23.4%。2017 年,江蘇瞪羚企業科技活動投入強度達4.3%,是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1.9%)的2.3 倍。
2017 年,江蘇瞪羚企業平均擁有科技活動人員77 人,是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31 人)的2.5 倍;科技活動人員占比達到21.9%,是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10.7%)的2.0 倍。科技活動人員中,93.3%為項目參加人員,6.7%為科技管理和服務人員。其中,科技活動人員占比在10%-20%的企業數最多,達到133家;其次是20%~30%占比間的企業較多,達到101 家。
2017 年,江蘇瞪羚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305 家企業有新產品投向市場,取得銷售收入,占企業總數的58.4%。共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209.3 億元,占產品銷售收入的44.0%,是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15.4%)的2.9 倍。瞪羚企業平均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2.3 億元,是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企業(7236.0 萬元)的3.2 倍。從新產品銷售收入分布區間來看,0~1 億元區間的瞪羚企業最多,有176 家,占比為33.7%;10 億元以上的企業30 家,占比為5.7%。
從績效分析對比可以看出,瞪羚企業的成長績效普遍高于國家高新區企業平均水平。為進一步分析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從江蘇省國家級高新區隨機選取了250 家瞪羚企業和800 家非瞪羚科技型企業,發放調查問卷1050 份。回收問卷801 份,去除49 份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752 份,其中瞪羚企業153 份、非瞪羚科技型企業599 份,有效回收率93.9%。選取153 家瞪羚企業作為實證研究樣本,599 家非瞪羚科技型企業作為參照對象。
結合上文研究的企業家精神指數劃分,通過調查問卷五級量表(1—5 由弱到強)對企業負責人所具備特質進行打分。

表1 企業負責人具備特質量表打分均值
從圖2 可得,瞪羚企業負責人所具備的特質打分水平均高于非瞪羚企業,從具體特質來看,市場洞察力和技術掌控力是非瞪羚企業負責人的短板,由此可知精準把控市場、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競爭力是瞪羚企業成長的關鍵點。

圖2 瞪羚與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具備特質對比
調查問卷設計中,將企業負責人學科背景劃分為文科、理科、工科、經濟管理、交叉學科。其中設置交叉學科選項是為了解瞪羚企業負責人是否存在多種學科背景,為企業是否跨界提供支撐。從圖3 可以看出,瞪羚與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學科背景中占比最多的都是理科、工科和交叉學科,這從側面體現企業負責人學科背景并不是影響企業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圖3 瞪羚與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學科背景
從圖4 和圖5 可以看出,78.6%的瞪羚企業負責人是初次創業,87.1%的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是初次創業。21.4%的瞪羚企業負責人是多次創業,12.9%的非瞪羚科技企業是多次創業。企業負責人多次創業的經驗,使得創業更容易成功。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在同一行業多次創業占比要高于跨行業創業,從圖2 企業負責人特質也可看出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行業專注力要明顯高于其他特質。而瞪羚企業負責人跨行業次數多的原因可能在于其具有較高的市場洞察力,能夠敏銳觀察市場動向,調整行業方向,適應市場需求。

圖4 瞪羚企業負責人創業次數及行業對比

圖5 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創業次數及行業對比
綜合以往學者對企業家精神的界定和時代背景,本論文創新性地將企業家精神分為市場洞察力、組織溝通力、技術掌控力、學習創新力、行業專注力和危機意識六個指數,通過面板數據與問卷調研結果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企業家精神對高成長性企業績效的影響。具體結論如下:
1.企業家精神是高成長型企業成長過程中關鍵要素,企業家創新思維正相關影響企業績效。
2.企業家市場洞察力正相關影響企業績效,瞪羚企業家的市場洞察力指數遠高于非瞪羚科技型企業,表明企業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有利于增強高成長型企業競爭性。
3.企業家技術掌控力正相關影響企業績效,瞪羚企業家的技術掌控力指數遠高于非瞪羚科技型企業,企業家技術掌控力是企業快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4.企業家的危機意識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并不顯著。瞪羚企業和非瞪羚科技型企業的企業家冒險精神指數都相對偏低。
根據上述結論,為科技型企業實現高成長,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增強對技術產品研發的重視度,提高企業技術產品研發投入。科創企業技術產品迭代頻率較快,市場競爭較為激勵,若忽視技術產品創新則會被市場淘汰,諾基亞就是典型的案例。
2.提高企業生產規模,拓展企業市場占有率。企業若想立足市場,持續成長,就要求企業家具有較為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安于現狀不求上進是不可能使企業持續發展下去的。尤其是對于科創型中小企業,努力擴大產品生產和市場規模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3.提高企業家市場洞察水平,增強企業市場響應速度。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世界,比拼競爭優勢本質上是比拼市場洞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有利于增強高成長型企業競爭性要取勝,重視市場調查的作用,開闊眼界,增加調查工具,拓展公司超越常規的視野。
4.適度冒險,增加負債比率。高成長型企業大部分是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面臨較大的融資約束問題,因此,如何獲得內外部融資成為企業成長的關鍵。作為企業家,通過適度舉債、提高杠桿率來為企業獲得發展機會是很有必要的。
注釋:
①郭燕青,王洋.中國企業家精神時空演化及驅動因素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13):21- 30.
②謝洪明,葛志良,王成.社會資本、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的關系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8(01):5- 10.
③Gatignon H,Xuereb J M.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the Firm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7,34(1):77- 90.
④毛良虎, 王磊磊, 房磊. 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組織學習、組織創新的中介效應[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5):148- 152.
⑤李元旭,曾鋮.政府規模、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基于企業家精神的中介作用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03):155- 166.
⑥陳云娟.企業家精神與民營企業創新動力機制研究——以浙商為例[J].經濟縱橫,2010(4):63- 66.
⑦孫秀麗,蔣春燕.公司企業家精神的中介作用研究——以珠三角地區為實證案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03):158- 164.
⑧唐貴瑤,于冰潔,陳夢媛,等.基于人力資源管理強度中介作用的組織溝通與員工創新行為研究[J].管理學報,2016,13(01):76- 84.
⑨趙曙明,孫秀麗.中小企業CEO 變革型領導行為、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績效——HRM 能力的調節作用 [J]. 南開管理評論,2016,19(05):66- 76+90.
⑩陳曉紅,張澤京,曾江洪.中國中小上市公司高管素質與公司成長性的實證研究[J].管理現代化,2006(03):7- 10.
?楊超,山立威.家族企業實際控制人的任期如何影響企業績效[J].當代財經,2016(03):65- 76.
?周陽敏,趙亞莉,桑乾坤.企業家特質、企業創新與自創區高新技術企業盈利能力的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9,38(09):9- 17.
?莊子銀.企業家精神、持續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J].世界經濟,2005(12):32- 43+80.
?何瑛,張大偉.管理者特質、負債融資與企業價值[J].會計研究,2015(08):65- 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