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益琴 高麗英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資源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21 世紀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世界、國家、地區、企業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科技的競爭與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山西省正處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轉型攻關時期,只有走創新驅動的道路,促進新舊動能順利轉換,才能真正實現經濟騰飛。為此,山西省更需要積極地開發人才,有效地利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以便在經濟轉型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掌握山西省高級人才資源的變化趨勢,是制定人才政策有效的基本依據,從而為有關部門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各類急需人才提供科學依據,為人才個體發展和就業提供參考坐標。本文主要選擇國民生產總值、人口總量、三次產業從業人員人數及高校畢業生就業數等指標,研究高級人才需求量與山西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的相關程度,利用時變增長、灰色分析、回歸系統等理論,建立了山西省高級人才需求預測數學模型,對山西省2021年至2025 年社會經濟發展所需高級人才總量、三次產業高級人才需求量及分行業高級人才需求量進行了預測。
通過對人才資源歷史與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人才變化內在的規律及人才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綜合地進行定量和定性的科學分析,依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于目標,結合經濟供應狀況,預測人才未來發展趨勢和需求量,確定我省人才規劃。在利用傳統理論分析的同時,針對地區管理體制、組織結構、人的觀念及行為對于全省人才系統的影響我們也予以充分考慮。為避免由片面性和靜止觀點產生失誤,我們遵循整體的觀念、動態的思路,從多方面著手采用多種方法來研究全省人才問題。由于是對經濟轉型時期人才需求量的預測,市場的變化將直接引起各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為充分反映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才需求的趨勢,各行業人才需求量將隨著市場的變化發生很大的改變,我們在預測中主要采集了2011 年至2017 年的統計資料的數據。對于高級人才的流動、自然減員及突發因素等等,我們在整個宏觀和分類預測中,均暫時忽略不計。隨著全省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及人才結構的變化,具體數據有待進一步精確。預測結果筆者認為基本能準確反映山西省“十四五”期間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級人才的需求。
由于人才問題涉及因素多,數據資料統計繁雜,且錯綜復雜的因素間均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與非線性,因此,人才預測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人才預測涉及范圍極其廣泛,它涉及到社會進步、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等多個因素的多個指標。而人才統計數據不全、樣本少,現有的統計數據缺乏。再加上種類繁多的影響人才需求量的指標中,有些可以定量表示,而有些則很難量化,諸如文化差異、人才觀念、生活環境等等。因此我們假設:山西省人才流入量與流出量在預測期內相當;在短時間內沒有發生自然災害,不考慮突發事件的影響;沒有發生重大政策變化。由于系統的全社會歷年人才數量資料缺乏,而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數量資料相對齊全,因此,我們先對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量予以預測,再推算全社會人才需求預測值。本文的高級人才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文中數據資料主要來源于《山西省統計年鑒》。
1. 時變增長率模型對高級人才的預測。在山西經濟轉型時期,高級人才的需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過程是一個非常繁雜的動態過程。通過對2012 年至2017 年的數據資料分析計算(見表1),把高級人才需求看成動態的連續的過程,對高級人才的年增長率進行線性模擬,建立了時變增長率預測模型。經比較、分析最后得出如下模型:

表1 2012 年—2017 年的歷史數據 (單位:人)
Y1=17376-506.34t
Y2=148425.67-6906.24t
Y3=1882432.8-10755.16t
Y=Y1+Y2+Y3
其中:Yi表示第i 產業目標年度國有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量,i=1,2,3;Y 表示目標年度國有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量;t 表示年份所對應的序號,一、三產業中(t2017=5,t2018=7,t2019=9...,),二產業中(t2017=2,t2018=3,t2019=4...)。
運用時變增長率模型,對山西省企事業單位2021—2025 高級人才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預測 (單位:人)
2.基于二元回歸預測模型對高級人才的預測。人才資源需求數量受到社會、經濟、教育投資、自然死亡、遷移變動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錯綜復雜,各因素之間常常存在多重共線性,而某些數據往往又無法收集,使得模型的穩定性受限。但我們始終以所選模型科學、簡便、實用、可靠為出發點。通過對2012 年至2017 年的數據資料分析計算,發現高級人才人數與從業人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口總數有很大關聯性。因此,我們以從業人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口總數為自變量,以人才數量為因變量,建立含兩個自變量的回歸預測模型。經過對可供選擇的幾種模型試算、比較、分析, 最后得到如下模型:
Y1=-55384.1507+0.3346X11+15.7327X2
Y2=832751.487-0.1659X21-183.5369X2
Y3=6615788.1048+1.5094X31-1322.2598X2
Y=Y1+Y2+Y3
其中:Yi表示第i 產業目標年度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量,(i=1,2,3);Y 表示全省目標年度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量;Xi1表示第i 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單位:元/人),(i=1,2,3);X2表示全省目標年度人口總數。
由于從業人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要用到從業人員的預測數,為此,需要建立從業人員數量的預測模型。主要選取2011 年至2017 年度的數據資料,建立各次產業從業人員數的一元回歸預測模型:

其中:wi表示第 i 產業從業人員數(i=1,2,3);w 表示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總數;th表示年份所對應的序號(t2015=1,t2016=2,...,t2025=11)。
運用從業人員數量預測模型,對于2021—2025 山西省三次產業及全社會從業人員人數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從業人員預測結果 (單位:萬人)
同樣,第一、三產業運用2011-2017 年的數據資料,第二產業運用2016-2018 年的數據資料,建立GDP 計算的一元回歸預測模型:

其中:Gi為第 i 產業 GDP 值,(i=1,2,3);G 為國內生產總值;tp為年份序號(t2019=5,t2020=6,…,t2025=11。)
運用GDP 預測模型結合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對山西省三次產業國民生產總值值進行預測,并加以調整,其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GDP 預測值 (單位:億元)
運用表3、表4 的數據,計算出各次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預測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從業人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預測結果 (單位:元/ 人)
根據山西省2011 年至2017 年人口資料數據,建立山西省人口的一元回歸預測模型:
X2=3647.14+17.97tp(μ=2.50×e-4)
其中:tp為年份所對應的序號(t2018=4,t2019=5,...,t2025=11)。
運用山西省人口數量預測模型,計算出全省人口總量預測值,其結果見表6.

表6 全省人口預測結果 (單位:萬人)
將表5、表6 數值代入高級人才二元回歸預測模型,計算得出全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數量,預測結果見表7

表7 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預測結果 (單位:人)
3.一元回歸預測模型對高級人才的預測。通過對2012 年至2017 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各次產業企事業單位專門人才數量分析計算,發現專門人才人數與相應產業國民生產總值有很大關聯性。因此, 建立以人才數量為因變量,以國內生產總值為自變量的一元回歸預測模型。經過對幾種可供選擇的模型試算、比較、分析, 最后得到如下模型:
Y1=58022.130+0.0057X1,
Y2=84513.2074+10.38X2,,
Y3=2084459.497+32.0815X3,
Y=Y1+Y2+Y3
式中: Yi—第i 產業人才資源需求量,i=1,2,3;
Xi—第i 產業國民生產總值,i=1,2,3;
Y—人才資源需求總量。
運用該模型對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進行預測,預測結果見表8。

表8 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預測結果 (單位:人)
4.灰色模型預測。灰色預測模型就是通過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灰色微分預測模型。灰色模型運算方便,精度高,是處理小樣本預測問題的有效工具。人才數量在變化過程中所顯示的是隨機的、雜亂無章的,但它畢竟是有序的、有界的,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其內在規律,這一數據集合是具備潛在規律的。灰色預測就是利用這種規律建立灰色模型進行預測。
GM(1,1)模型是灰色系統理論的具體應用,為單序列的一階動態模型,它以給定的原始時間數據序列為基礎,建立連續微分方程并得出灰色模型。



經以上計算得如下灰色預測模型:

三次產業檢驗預測值見表9,表10,表11。

表9 第一產業的檢驗值

表10 第二產業的檢驗值

表11 第三產業的檢驗值
其中t 為時間序列。利用上述GM(1,1)模型對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進行預測,預測結果見表12。
為避免由片面性產生的失誤,我們遵循整體的觀念、動態的思路,運用算術平均方法,對上述四種類型模型預測結果進行綜合處理,最后得出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數量預測結果,如表13 所示。

表12 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預測 (單位:人)

表13 山西省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預測值綜合處理結果(單位:人)
根據人才需求預測綜合結果,對三次產業人才需求預測進行調整,得出全省企事業單位各次產業人才總量需求預測結果,如表14 所示。

表14 山西省三次產業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預測結果(單位:人)
上述結果只是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量預測,體現不了全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山西省正處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轉型時期,經濟增長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全省在轉型時期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資源呈下降趨勢,每年約減少6 萬人,由此模擬出的數學模型預測數據呈下降趨勢。而全省總的就業人員數以約0.8%平均增長率呈上升趨勢,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年均增長率約為4.24%因此,參照公有經濟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年平均增長率約2.27%,視其為國有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增長率對預測結果加以調整,結果如表15 所示。

表15 山西省三次產業企事業單位高級人才需求預測結果(單位:人)
由于缺乏系統的歷年全社會的人才資料,我們采取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預測值乘以比例系數的方式來確定全社會人才資源。資料顯示2017 年山西省高級人才數約401.8 萬人。其中,企事業單位人才數量約為196.3 萬人,其比例數約為1.2。為此,文中將本省全社會人才總量與國有企事業單位人才總量比例系數暫定為1.2,第一、二產業比例系數分別為3.5 與2.1。由此得出山西省全社會人才需求預測結果,如表16 所示。具體數據根據實際情況、政策變化等再做進一步調整。
2015 至2019 年間,山西省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的特殊時期,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約5.48%。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國民生產總值保持6%~7%的發展速度。為確保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總體目標, 不僅要求高級人才絕對數量有顯著的增長,而且,高級人才相對數量也應隨著人口增長和從業人員數量的增長有大幅度提升。根據文本預測結果,計算出每萬人口中高級人才比例,每萬從業人員中高級人才比例和高級人才效益,如表17 所示。其中,高級人才效益表示按高級人才數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值越大,高級人才效益越高,高級人才效益定義為:
高級人才效益=國內生產總值/高級人才數。

表16 山西省全社會人才總量預測結果 (單位:人)
每萬人口中高級人才比例逐漸提高。由表16 可見, 從2021年至2025 年每萬人口中高級人才比例從608 人上升到625 人,每萬從業人員中高級人才比例稍有所下降, 高級人才的效益逐年提升。預測結果表明,這一時期山西省經濟轉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轉型發展,社會進步,使山西省經濟建設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完成,預測結果與這一目標是相一致的。

表17 高級人才相對數量及效益
同時可以看出,山西省2021—2025 年對高級人才需求量一直處于攀升的狀態,表明人才需求量還有很大空間。人才資源平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16%; 人才資源平均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8.98%,人才總量不足,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須進一步改進現有的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環境,健全人才選用機制,切實做好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系列工作,擴大人才總量,提高人才質量,為山西省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預測結果顯示2021 年高級人才在三次產業占比為6.2:10.7:83.1,2025 年為5.1:10.1:84.8。第一、二產業高級人才比重下降,第三產業高級人才比重上升。三次產業國內生產總值結構2015 年為5.7:41.1:53.2。預測 2021 年為 3.7:47.6:48.7,2025 年為 3.0:50.5:46.5,第一、三產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上升,如表18 所示。
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山西省轉型發展,加強第一產業的發展仍是全省新型規劃的目標:穩步形成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產業體系;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基本形成農業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富裕、農村生態良好的局面。雖然預測結果顯示第一產業高級人才數量程下降趨勢,但對于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農業,加大發展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數量還有很大的空間,大力吸引高級人才致力于全省農業的振興崛起仍是全省的必然選擇。
現階段,山西已基本實現了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任務。“十四五”期間,山西仍將圍繞綠色發展之路,突出自身優勢,著力于創新驅動,提高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加大培育發展裝備制造、煤化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投資比重,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工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增強經濟增長的活力和動力。這對高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為此,全省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調整高等教育專業結構設置,大力培養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環境保護、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等急需人才;加大引進培養高新技術人才力度;吸引第二產業的高級管理和建設人才。

表18 三次產業GDP 及人才的比重
第三產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上升,加速全省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宏觀政策上予以引導、鼓勵。對于擁有優勢的行業及有較大發展前景的行業,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使之成為發展全省經濟的新途徑。大量高級人才的投入是增加產出的重要推力,隨著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將更加倚重于高素質的生產者,第三產業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呈迅速上升趨勢。本文對第三產業人才需求的預測符合該產業的發展需求。
預測結果顯示2025 年人才總量比2020 年約增加112230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2%。2015 年至2025 年間,山西省各類高等學校每年專科以上畢業生預計平均約為20 萬,五年間培養畢業生約90 萬人,扣除預計退休等各類人才約65 萬人,凈增長約25 萬人。為滿足山西省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全省還將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作用,形成并完善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社會各界和海外教育共同參與的培養人才新格局。建立完善遠程教育。要依托全省現有的高校和各類企業的培訓機構、培訓基地,積極引進國內外著名大學在全省設立分校或分支機構,建立層次多、覆蓋廣的教育培訓網絡。加強各類教育機構的建設與管理,拓展培訓功能、提升培訓質量。積極拓展涉外培訓。國內外培訓相結合,加大外向型培訓力度,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同時還要從省外及國外引進種類人才。因此預測的人才總量發展規模在現有培養能力基礎上完全可以實現。
然而,預測結果是基于預測期內,山西省人才流入量與流出量相當的條件下成立,實際上由于歷史因素、所處地理位置因素、發展理念因素等等,使得山西省人才總量、分布密度等嚴重不足,制約著山西省經濟發展速度。加強人才資源建設,調整、優化人才結構,實現山西人才資源戰略高質量發展是全省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