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發展速度及質量十分的重要。建筑行業從業人員對施工技術的不斷創新,使高支模這一施工技術得以產生,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對建筑行業的普遍關注。
關鍵詞: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藝;施工技術
1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藝及技術
1.1高支模施工安裝環節
1)模板定位
在模板定位時,要根據定位位置,將控制線投放出,然后,依照交叉于一起的控制線將偏軸上面的線引出800m控制線。在弄好控制線以后,用經緯儀進行檢測,看其是否合適。中間軸線和其他軸線的檢測方法不同,中間軸線為隨機抽查,而其他的控制線則主要檢查最外面的軸線。此外,在保證偏軸控制線合適之后,還要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將大梁及柱上的線引出。
2)滿堂腳手架搭設
在進行滿堂腳手架搭設工作的時候,施工人員可憑借自己多年施工經驗和規范要求,先將縱向掃地桿放置好,然后將桿子底端向兩邊豎起來,底端和豎直掃地桿要牢固固定在一起,橫向掃地桿和立桿要固定在一起,并確保每邊上都豎有3~4根立桿。此時,施工人員將豎向和橫向的平桿放好,對其進行檢查,保證其符合規定標準[1]。這時,再將其固定,從起始的地方逐步搭建,等第1個支撐架子完成交圈,再做第2個,如此循環直到結束。
3)柱模板安裝
到了柱模板安裝環節,安裝前要先清理干凈柱里面的雜物,安裝時要先把直的模板吊上去,然后擰緊柱箍。先安裝第1片模板,在安裝時設置臨時支撐體系并固定,再安裝第2片模板,并處理好2片柱模板之間的縫隙,保證其嚴實緊密,安裝的時候,通常使用連接螺栓來進行連接與固定,之后的其他模板也是安裝相同的步驟進行安裝。最后安裝完柱套箍固定以后,要整體細致的檢查柱模板,特別是模板的對角線、垂直差以及橫截面等細節處都要檢查,如果檢查出問題,要馬上調整合適,以免與設計方案之間出現偏差。
4)墻模板安裝
(1)先將墻上的雜質清除干凈,然后彈出墻模板與邊線,標注出軸線,之后對墻模板進行接縫處理,用砂漿找平。(2)在進行模板安裝工作之前,要先安裝好預埋件與門窗模板,然后參考墻體的厚度來焊接鋼筋。要注意的是,在安裝的時候,應當逐步按順序先完成墻體外側安裝再完成內部安裝,從而充分保證墻體垂直度、外觀尺寸以及形狀的合乎標準。在安裝一側模板以后,要使用對拉螺栓調整并固定好另一側模板。在所有墻模板都安裝完畢后,要檢查接縫縫隙,并對其進行填補操作,同時針對墻模板的隱患缺陷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并解決漏漿漏水問題,完成修補工作。(3)在墻模板安裝完以后,還要對隱蔽性工程進行檢查,例如零部件工程是否固定穩固,螺栓是否出現松動,接縫是否填補無漏等。
5)混凝土澆筑
(1)選擇管道泵來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澆筑時應當極力減小沖擊荷載,并次序均勻增載,為此,可以將輪胎等彈性材料墊在梁上,達到管道泵運作減震的效果。(2)框架柱先進行澆筑,再綁扎梁板鋼筋,后澆筑梁、板混凝土,以便于整體支撐架和柱連接在一起,提高整體穩定性。(3)梁板混凝土澆筑從兩端向中間對稱澆筑,避免荷載不對稱致使支撐架體傾斜或失穩。澆筑過程中需要及時移動管道泵,混凝土虛鋪厚度控制在設計標高+0.150m以內,并需隨澆筑隨振搗攤開,以免局部堆載過高,造成局部荷載過大。(4)混凝土澆筑期間,需要安排人員時刻關注模板、支撐等是否出現移動現象,假如發現有移動,應當馬上暫停澆筑工作,并在澆筑完部分混凝土凝結前移動部位調整好,再重新開始澆筑[2]。(5)泵站、澆筑現場之間進行通訊,只采用指示燈和對講機的方式,以確保混凝土澆筑工作的順利推進。(6)時刻秉承安全原則,混凝土澆筑工作進行中,安排人員檢查支架和支撐狀況,假如有下沉、松脫、形變或異樣響聲等出現,需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再重新施工。
1.2高支模施工拆除
(1)側模的拆除,需要先確保構件表面和棱角不會因其受損才可著手操作。(2)拆除低模梁長大于8m時,需保證混凝土強度為100%,梁長不大于8m時,需要保證混凝土強度為75%,而懸臂構件,需要達到100%可動手拆除。(3)板底模不大于2m,需保證混凝土強度為50%,板底模大于2m且不大于8m時,混凝土強度需為75%,板底模大于8m時,混凝土強度須為100%,才可動手拆除。(4)拆除柱模,需要先將拉桿拆除,再卸去柱箍,以撬棍慢慢撬動模板,使模板脫離混凝土,再分部分運下去[3]。(5)拆除墻模板,應先將穿墻螺栓卸下,再除去水平撐與斜撐,以撬棍緩緩撬動模板,使模板和墻體分離,再運送離開,不能隨意往下拋扔。(6)拆除樓板和梁模時,需先將樓板底模拆出,再拆下側板摸。拆出樓板模板,要先卸除水平拉桿,再將模板支柱拆掉,只每排剩余1~2根支柱暫不拆除。拆除人員需站在拆除完畢空曠地區,將周圍剩下的支柱拆掉,保證木檔能自由掉下,再以鉤子勾住拉下模板。在模板全部拆下后,應聚攏在一起,統一運出堆放,堆放高度不能超過2m。
2高支模技術要點分析
2.1剪刀撐設置
依據相關規定與施工要求,需進行水平、豎向剪刀撐的合理設置,以此實現對支撐架整體結構的可靠性、穩定性提升,確保支撐架的強度達到標準要求,提升腳手架的承載能力。通過剪刀撐的合理設置,可以實現支架承載能力提升26%~40%。另外,支架的承載能力也會隨著剪刀撐設置數量的增大而隨之增大,例如剪刀撐設置的斜框格與整體框格之間進行比對,若剪刀撐設置占比超過5%,那么支架的整體承載能力可以提升超過30%,若剪刀撐設置占比超過15%,那么支架的支撐能力會提升至原有的1.5倍[4]。
2.2外連裝置
針對外連裝置的連接,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剛性連接方式的應用,在周圍結構與支撐架之間直角扣件連接過程中,需采用鋼管套箍,以此實現對支架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
2.3水平桿設置
針對掃地桿的設置,需按照橫桿上、縱桿下的原則進行合理設置,其在立桿位置需控制在距離地面20cm處。針對水平拉桿的設置,需在立桿頂端位置與掃地桿之間均勻布置,考慮掃地桿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合理分配步距,保持一步距內設置一道縱橫方向水平拉桿。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屬于一項極為重要的分項施工,其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整體的穩定性以及最終質量。伴隨建筑規模的逐漸擴大,高支施工工藝也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項目中。由于此項技術具備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施工部門需要充分掌握其施工流程和注意要點,才能確保施工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吳淞.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質量控制[J].中外建筑,2018(10):190-192.
作者簡介:張超,男.1989.1.9,遼寧省,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