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蕾
摘要:掇山和理水是中國造園藝術中的重要特色,掇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專門的技藝,因為中國的私家園林大多是在城市的平地上建造,很少借用自然景觀,所以挖地堆山造景就成為了首要的問題,這和西方的造園方法大不相同,西方造園一般先考慮用植物造景,而中國園林是受到山水畫的影響而形成的造園技法。理水則是在園林中用水再現其大自然的原型,藝術化的表現出湖、澗、溪、泉、瀑布等水的狀態。
關鍵詞:中國園林;掇山;理水
一、掇山
中國園林中的假山按照材質分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間三種,但是全部用土堆建而成的假山比較少見,一般都是土石相間的假山為多。而在小庭院中則常用石山點綴,稱為疊石,或者將有特質的石塊散布于庭院或山坡中,稱作置石。土石相間的假山石既便于塑造山形,也節省石料和人力。其做法是石在外、土在內,層層堆疊而成。石的作用石擋住泥土外流,也使外觀嶙峋多姿,有土則能種樹,年代久長以后,樹根深入土中,盤根錯節,與石、土混為一體,便宛如天然而有畫意了。
疊造石山的最重要原則是就地取材,可以節省人力物力,石材有湖石、黃石和青石三大類,另外還有石筍類。真正的太湖石產自蘇州洞庭東山和西山一帶,而一般太湖石均屬石灰巖,有南太湖與北太湖石之分。江南的文人園林多用前者,北方園林則用后者。在掇石之前必須先對每塊石材進行觀察,稱之為“相石”。古代造園師對于“相石”這一程序是非常重視的,要做到對每塊石材透徹了解,使之各得其所,才能事半功倍。石材的拼接、凹凸的處理,是掇山的重要技巧,假山要能“遠看勢,近看質”,質的特征就是由拼接技巧決定的。石的拼接依照石材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紋理,由石拼縫的疏密和凹凸造成的陰影,產生具有神韻感的畫意,這是在把石材回歸到它的天然原型的過程中人工藝術的升華,是中國造園傳統之精華。
疊石假山以造洞最難,但山腹中若有洞室婉轉便頓然玲瓏有致,生發幽趣,且能節省大量的石材。古時造洞一般在頂部安條石作梁,到了清代,疊山名家戈裕良創造了“鉤帶法”,將砌拱劵的原理用于造洞,外觀自然,有如天成,以少量的石便能疊成較大體積的假山,把疊山藝術發揮到了極致,如其遺作蘇州環秀山莊的假山。另外,山洞有旱洞與水洞之分,若將水引入洞中,益生奇趣,如揚州個園的夏山。
石山按其位置可分樓山、壁山、池山、庭山數種。樓山筑于亭閣之下,是一個變相的室外樓梯,壁山是倚墻疊山,池山石在水池上疊山,庭山石在庭院中疊山,多與草木搭配。
置石是將石塊做零星的布置,有“特置”與“散置”之分,特置是將形狀奇特、碩大的石峰,放在園中視線的焦點或轉折處,作為獨立的欣賞物,有如西方的雕塑。這類石以太湖石為主,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所以歷來為中國文人所喜愛,并提出了評鑒標準。如宋米元章認為太湖石的美應具備“瘦、皺、漏、透”,清李漁又作了具體的闡述:“言山之美者具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行,所謂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瓏,所謂;漏也。壁立當空,孤峙無倚,可謂瘦也。”
散置是將石做群體布置,而非以石的個體美取勝,看似漫不經心的散狀點,卻如同天然生成,其實都是精心安排的。散置石最適合置于從建筑過渡到自然的空間內,或置于近岸、路邊、橋頭等處,使人產生對山野環境的聯想。
二、理水
園林中的水是藝術再現其大自然的原型:湖、澗、溪、泉、瀑等。理水要利用天然有利的水源和地勢,才能事半功倍。古代文人園林中都有一些誘人的水景,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晨昏時色如白練,夜靜時聲如環佩、鳴琴,堂西的山崖上利用竹筒引來泉水,自屋檐滴下,如串珠、水露。這種動態水景,既有形又有聲,很吸引人。而瀑布景觀更是古代隱士、文人最喜愛的,常常成為山水畫的題材和園林模擬的景象。
文人園林因為面積較小,水景多以表現湖沼為主,園中通常只有一個水池。較大一點的園,可能以一個大水池為主,幾個小水池為輔,相互連綴而成水系,如拙政園,小一點的園,則常在水池的角部伸出溪澗,以象征源流深遠不盡,如網師園。但水池無論大小,常會將水面再作分割,如用半島、島、橋、廊、汀步石等劃分,使水面增加層次而顯得邈遠。
水池的形狀都做成不規則的自然形態,雖有近似于方、圓或者狹長之不同。池的邊緣一般都以湖石、黃石、或者青石做成疊石的駁岸,外形則參差起伏、凹凸有致,這是文人園林水池的重要特點,在江南文人園林中,完全的土駁岸幾乎是沒有的。疊石駁岸使水池的外觀顯得精致,與園林緊湊的空間和靜雅的建筑更能和諧一致。
在水池四周安置臨水建筑是水景處理很重要的一環,直線形或曲尺形的建筑池岸與用山石疊砌的自然形池岸,常能取得有趣的對比效果。溪澗景觀在江南文人園林中大多是象征性的縮影,主要是以狹長、曲折、陡峭的外形給人暗示,啟發游者的聯想。溪澗一般均與大池相連或自水池伸出,上有石梁跨越,以形成“絕澗安梁,飛巖假棧”的畫意。著名的無錫寄暢園的八音澗,澗長約20米,引泉水流入,地勢高差兩米,水流跌落有聲,是模仿山間鳴泉之意。這種溪澗的特點是其高度能遮住人的視線,使人如入深山澗谷。
除此之外,園林中也常用攤作水局之部景,以瀟灑自如的攤形水景,去破沿池圍欄的池岸俗套。日本園林中運用攤景的實例也不少,近年來,在我國新建庭院中,也喜歡使用白色卵石鋪灘作景,水清石顯,十分別致。
園林中用陶皿、盆缸或玻璃水柜之類盛水作景的水型,屬于水景缸一類。它不像上述水型位置固定不變,而是可以隨意選擇,一般作為點綴庭園水景之用。園林中的水景缸,常見的如供玩賞金魚的金魚缸,還有種植盆荷水栽者,如蘇州寒山寺的荷缸,左右陳列于平庭階前,既不失于寺廟肅穆的場面,又可緩和園內干涸無水的枯燥氣氛,鋪排上具有靈活的處置方法。
水為面,岸為域,庭園水局的成敗,除了一定的水型外,離不開相應岸型的規則和塑造,協調的岸型可以使水局景更好的呈現水在庭園中的作用和特色,將曠暢的水面做得更加舒展,岸型屬于園林范圍的,大多順其自然,園林水局的岸型多為模擬自然取勝。一般來說,我國園林中的岸型包括洲、島、堤、磯、岸等各類形式,不同的水型,相應采取不同的岸型,不同的岸型可以組成多種變化的水局景。
(作者單位:南京市博物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