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廣
摘要:經過30多年發展,物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物流業規模雖大,但物流成本偏高、效率不佳,創新力不強、集約式物流服務不足,全球連接能力弱、現代化程度低等問題在物流企業廣泛存在。當前,如何激發物流業創新發展活力,成為實現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關鍵詞:物流行業;創新活力;途徑分析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和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大規模開啟全域物流的新時代已經到來。但是物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而激發創新活力是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1中國物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1物流運行效率有待提高
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有所下降,結構持續優化,但仍然較高。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2018年物流運行數據, 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3.3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作為衡量社會物流運行效率的主要指標,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8%,比上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高于發達國家8%-9%的水平。
1.2物流業整體創新能力弱
物流業整體創新相比于創新活躍的生產制造環節和交易環節嚴重滯后。物流企業缺乏創新動力,研發投入低,商業模式創新、組織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滯后,尚未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新階段。國內物流企業的組織慣性現象普遍,對已有的物流服務體系優化升級意愿不強。此外,國內物流企業的創新面臨來自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資金壁壘、外部資源壁壘、管理壁壘,來自國內環境對企業進入的限制壁壘,以及企業自身對創新的阻礙,如技術依賴等。這些壁壘嚴重阻礙了物流企業的創新發展。
1.3物流國際化水平低
中國全球連接能力不強,國際資源整合能力弱,國際競爭力弱,缺乏國際戰略通道和戰略支點,缺乏全球物流治理能力,滯后于全球化發展進程,物流的國際化能力亟待提升。與中國高速增長的國際貿易相比,物流業尚未形成與之匹配的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體系,國際市場份額很低,進出口所需的物流服務很大程度需要依賴國外跨國物流企業。中國的國際物流企業規模偏小,不僅缺乏規模優勢,難以承擔大型業務項目,而且附加值低,業務面單一,難以形成齊全的物流產業鏈。
2新時代物流業創新發展對策
2.1加強物流業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提升管理效能
在新時代條件下,必須完善物流業管理體制機制,科學地界定物流經濟活動中的資源協同邊界,更好地規范從業者的經營行為,實現產業結構、空間布局、運作流程的最優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流服務需求。通過常設管理機構,最大程度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努力營造法制營銷環境,加強物流服務市場監管,促進物流資源自由公平流動,開展正能量引領的組織管理,克服無政府主義、獨占主義和享樂主義,形成物流資源集成互補的綠色節約型文明社會。通過常設管理機構,建設全社會性正能量理念支持體系,維系高品質、高效率和高創新的物流經濟格局,形成一種資源共享、理性經營與個性化體驗的現代化營銷模式。通過常設管理機構,推動物流服務的誠信體系建設,提高物流行業全要素生產效率。將物流資源狀態、大眾參與趨向、消費層次依賴、消費定位水平、裁定糾紛和真實性認定等環節,進行精準化管理。對物流活動中的不良記錄,進行各種層次的教育引導和管理處罰,實現物流資源視域無死角管理,保障全社會成員建立物流服務的創新行為和理性自覺,切實提高物流參與者的經營積極性。通過常設管理機構,夯實高品質物流服務理念,實現從規模速度向效率提升轉變,充分發揮客戶知識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完善物流業管理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從而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2.2突出特色,打造物流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企業本身的優勢發揮上,任何一個物流企業不可能把所有物流功能都完善,突出資源優勢,體現專有功能特點并做強做大,盡顯差異化競爭優勢,這才是專業物流公司發展的一大核心競爭力。創造需求 從等待需求轉向創造需求,客戶困難是企業尋求商機的切入點。功能業務創新源于借故企業外部的需求發現。共贏 物流利益的取得絕非是以客戶成本增加為代價,這便要體現共贏、利益共同體合作模式。現代經營模式是在滿足合作方需求的運營中生存發展,只有從首先考慮對方利益出發,讓合作者真正獲得價值體驗,自身才可能有長遠持續的發展泉源。從客戶價值體現中,物流企業才有可能獲得溢價收益,從而增強企業信譽與實力,同時客戶對相應的良好服務形成習慣性依賴,促進合作雙方穩定長遠的目標實現。
2.3培養消費習性,捕捉高品質創新契機
在物流經濟活動中,必須注重社會大眾的消費體驗,智能捕捉物流服務的客戶知識,形成大眾化消費習性的培養系統,創新消費品種來激發物流業創新活力。通過大規模客戶消費習性的培養活動,保障良性高品質服務活動的品牌延伸和細化,激發全社會良性物流服務需求的智能匹配和互動升級。與消費大眾的高頻率互動是誕生社會化物流新技術的源泉,是激發物流業新品服務的有力工具。通過建設大眾情趣引導系統,通過高頻率交互,強化物流服務過程中的貼切、自覺和自律等環節,普遍聯系消費大眾的愛好青睞、交易感受和生活細節等,形成客戶積極響應的物流經濟的新消費品種。在高品質培養物流消費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走出去”活動,推動我國物流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物流服務消費群體,物流經濟規模巨大,新業態爆發形勢迅猛,但是當前大眾化物流客戶知識像玻璃碎片一樣,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社會各個角落,整合難度極高。面對全社會性物流消費嗜好的大量沉淀,必須強化物流用戶消費習性的正能量培養引導,通過高質量的大眾化信賴與消費體驗過程,讓社會大眾獲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而激發全社會物流業的創新活力。
2.4.加強智慧物流建設,增強物流業創新驅動新動力
在當前“新基建”加快推進的形勢下,推進“互聯網 + 智慧物流”,綜合運用銀行信貸、稅收、政策扶持等手段,提高智慧物流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普及程度,扶持鼓勵物流企業導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傳統運輸、倉儲、配送、快遞等企業依托專業軟件公司、咨詢公司,開發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中小物流企業服務平臺和基于北斗定位技術的車輛信息管理調度平臺。鼓勵物流企業充分利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最大程度整合貨源、車輛、倉儲、貨運信息部等物流資源。加快完善智慧物流管理規范,推動物流園區、配送中心、運輸體系和末端服務節點的高效能資源協同和優化組合,構建高效能的物流業的智慧物流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魏際剛.邁向物流強國:中國物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山東黃河河務局山東黃河物資儲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