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周潤鋒 于強
摘要: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線下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為了增加市場經濟活力,地攤經濟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地攤經濟的興起給城市注入了活力,大部分解決了今年高失業率的問題。但地攤經濟的不規范性、流動性、環保性受到質疑。在城市化文明的進程中,地攤經濟不應被視為阻礙,其特有的下沉市場應該收到重視,應與城市化管理實現共贏。
關鍵詞:地攤經濟;城市管理;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今年由于居家隔離的必要性,線下實體經濟受到了巨大沖擊。大量企業倒閉,尤其是餐飲、影視、教育培訓、旅游業這四個行業。而失業人群和待業人群還在持續走高。除失業率上漲外,就業人群中,由于公司的收入下降,取消加班等政策,使得打工族的收入下降,但支出的壓力依然存在,為了保證生活質量,人們此時急需其他的收入來源,去尋找新的賺錢方式。而此時成本低、上手快、風險小的地攤經濟就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對于消費者來說,長期的居家隔離會讓他們懷戀這座城市以往的熱鬧,向往家外面的空間,想念小攤上的美食。這是一種強大的需求。中國有6億人,人均月收入為1000元,這也是個強大的低消費市場。對于攤主們來說,限行政策的暫緩為他們的順利出攤提供的現實條件,而大量的需求也為他們的供給提供的可靠的利潤。政府看到了地攤經濟為民生帶來的益處,李克強總理6月1日在考察山東煙臺時指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隨著國家政策對地攤經濟的支持,各地區都做出了積極反應,如成都、煙臺、青島等地已經鼓勵人們開始擺攤。地攤經濟掀起熱潮,成為了特殊時期推動民生經濟發展的一大助力。
支持地攤經濟的發展不應該只是一種臨時措施,地攤經濟為低收入家庭帶來了可觀的利潤,可以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促進線下實體的經濟的發展。
二、地攤經濟的優勢
以往,地攤經濟在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被認為是一種無法根治的頑疾。但不可否認的是,地攤經濟具有強大的就業市場,可以緩解城市就業壓力,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經濟壓力。而地攤經濟主要針對的是購買力較弱的消費群體,不會過多的搶占實體店的客流量,畢竟具有較高消費力的人群對商品的品質和舒適的購買體驗的追求是地攤經濟無法具備的。因此,地攤經濟可以補充實體店無法照顧到的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力,成為“城市潤滑劑”的作用。對于線上的電商平臺而言,地攤經濟主要是針對下沉市場。利用好地攤經濟所帶來的機遇,可以拓展各電商平臺對下沉市場的占有率。
就事實而言,今年各地區推出的“地攤熱潮”,確實對解決民生問題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成都在推出鼓勵攤主規范經營后,解決了10萬人的就業問題。地攤經濟本身的成本低門檻低,也成為眾多年輕人競相跟隨的對象。對急需解決就業問題的人群來說,這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而地攤經濟也成為了新零售市場下,除主流電商平臺以及超市百貨外一種有益的補充,且會長期存在。
三、地攤經濟的劣勢
地攤經濟在城市治理中受到限制,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局限性。
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是地攤的首選之地,只有一定的客流量才會支持其存活下去。但在人流量密集處擺地攤往往會造成交通的堵塞,給道路安全治理帶來不便。地攤的經營空間和城市的公關空間存在沖突,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城市治理的難點。[1]其次是地攤本身流動性的局限,由于沒有固定的攤位,其帶來的回頭客較少。最后是環保問題。隨著城市的現代化進程,綠色經濟被逐漸重視,而地攤的不規范性,給街道環境帶來不良影響,尤其是餐飲攤位的環境衛生收到人們質疑,噪音過大也會給周邊街道帶來不便。
一些地攤小販的經營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例如一些臟亂差低劣的產品或服務。地攤經濟的產品的無序發展擴大只會給城市的管理帶來阻礙。應當發揮地攤經濟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優勢,避免盲目無序的發展給城市管理及社會治安帶來的問題,緩解困難家庭和難就業人群的經濟壓力。讓地攤經濟不是成為熱潮一帶而過,要在后續發展中尋求可持續發展,繼續發揮其在下沉市場中的作用,推動解決民生問題。
四、地攤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地攤經濟一直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程,而現代文明的需求對地攤經濟的發展帶來限制,沒有先天的解決發展地攤經濟所需要的條件,盲目的推崇地攤經濟,只會給城市化管理和社會帶來麻煩。為了充分發揮地攤經濟的價值和魅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給予其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和土壤刻不容緩。
在欠發達地區,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均較為落后,地攤經濟的存在無疑會更有利于經濟發展。首先要在政策制度上鼓勵地攤經濟的發展,其次是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攤販經營規范化,合法化,以保障攤主和社會的利益。像成都、青島等地突出打造地攤美麗經濟,推出了科學設計的攤販經營管理規范,在經濟發展與城市管理中給予商家最大限度的生產經營空間,激發了商家經營和百姓消費活力。
在發達地區,對于發展地攤經濟則需謹慎。如北京、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更加注意的應該是城市的形象,地攤經濟的臟亂差無疑會使城市形象大打折扣。不因為了當下一時的經濟發展去大力跟風推崇地攤經濟。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花費了巨大的投入去維護打造的良好城市環境比這一時的經濟發展更重要,不應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對發達地區的地攤管理而言,更重要的是在規范經營中實現差異化,可重點打造網紅營銷場所,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
五、結語
地攤經濟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不應當被視作為頑疾,其在新零售市場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這次特殊時期,大力的解決了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推動了民生。在完善的法律法規規定下,明確城市管理者和攤主們之間的界限,實現安全、規范、環保的地攤經營理念。實現地攤經濟新的革新,避免往年城市管理者與攤主之間游擊戰現象的存在。允許并鼓勵攤主規范經營,不僅解決了攤主們對限制經營的擔憂,同時也會減少一部分對城市管理的資金投入,使地攤經濟和城市規范管理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凌華.地攤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建議[N].糧油市場報,2020-06-23(B03).
作者簡介:
方芳(1999-),女,漢,四川宜賓,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周潤鋒(1999-)男,漢,貴州貴陽,本科,研究方向:經濟投資學。
于強(1999-),男,漢,河北邢臺,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