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職業技術學校 王東燕

圖1 教學目標的設定
教學方法改革是“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而教學設計是教學方法改革的基礎和前提,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本文以汽車美容課程中的“汽車打蠟”教學項目的教學設計為例,闡述教學設計的思路,以期與同行進行交流學習。
由于汽車常年在外行駛或存放,很容易因光照而導致車漆老化褪色,失去光澤。另外,汽車在使用過程中,車身漆面難免會出現輕微劃痕等缺陷。車身漆面的上述問題,通過打蠟便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汽車打蠟是汽車美容裝潢的最基本、最傳統的作業項目,是汽車美容店的重要項目之一,更是中職汽車美容裝潢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因此,筆者選取“汽車打蠟”項目進行教學設計,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教學目標的設定應基于學情,通過教學項目的實施,落實“德技并修”“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對學情進行分析,發現中職汽修專業的學生普遍不喜歡學習理論而喜歡動手操作,對新穎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接受能力強,樂于探究,加上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由于“汽車打蠟”教學項目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汽車清洗”的基礎之上,還是后續“漆面處理”教學項目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基于這樣的學情和課程定位,筆者確定了圖1所示的教學目標。
專業教學一定要和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相銜接,為了確定“汽車打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筆者走訪了多家汽車美容店,和專業的汽車美容師進行交流。汽車美容師普遍認為,在汽車打蠟過程中根據漆面實際情況選擇車蠟,并按照規范的流程實施打蠟作業是實施汽車打蠟作業的基礎,但是如果要想通過打蠟得到良好的車身漆面效果,拋光操作手法非常關鍵,比較難以掌握。根據企業調研的結果,筆者將“汽車打蠟”的教學重點設定為“根據漆面實際情況選擇車蠟”和“按照規范的流程實施打蠟作業”,而將教學難點設定為“拋光技巧”,這也為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手段進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教學過程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將學生不愿意學的理論內容(如車蠟的類型和選用)融入汽車打蠟的作業過程中;采用“學生為主體,在做中學,教師為主導,在做中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并非旁觀者,達成通過專業技能教學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的目標。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筆者設計了圖2所示的6個教學環節,每個教學環節層次遞進,環環相扣,并通過教學文件的編制和教學組織,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實現學生職業素養的同步提升。

圖2 “汽車打蠟”的教學環節
課前,筆者通過微信群將“汽車打蠟”導學案(表1)和“汽車涂蠟”“汽車拋蠟”等微課發給學生,并給學生設定明確的課前學習目標,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數字化平臺、微信群自主學習并討論,為“汽車打蠟”教學任務的實施做鋪墊。
筆者在創設情境環節,用“羅老師2017年買的長城汽車,現在車身漆面上出現了很多洗不掉的污漬,漆面暗淡無光,你能幫羅老師把他的愛車恢復如新嗎?”導入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拿出“汽車打蠟”導學案,再次熟悉任務流程,筆者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和導學案的完成情況。接著讓學生討論、細化、小組分工,再找小組代表講解操作步驟,就這樣通過學生課前準備、上課提問、細化實訓分工、講解實訓步驟、動手實際操作來突出本節重點,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任務的主導。
筆者將汽車打蠟任務實施分成涂蠟和拋蠟兩步。在任務實施階段采用學生分組(分4組)訓練、教師巡回指導、一線技師現身說法的方式,能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工匠精神等職業素養,實現“德技并修”的教學目標。
(1)涂蠟(7 min)。涂蠟是將車蠟涂抹于車身表面,這是本教學項目的學習重點之一。為了突破學習重點,筆者事先錄制好了涂蠟操作的微課,用微課和現場示范的方式突破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觀看涂蠟操作微課,再進行現場示范操作,并突出強調涂蠟時海綿的握法和涂蠟手法,要求學生在操作時要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培養學生的執行力。接著讓學生進行涂蠟操作,教師巡察指導。在巡察中筆者發現由于學生初次操作,手勁不均勻,從而導致車蠟涂得厚薄不均,不利于車蠟的干燥,并會增加拋光的難度。此時筆者及時讓學生停下操作,并進行現場示范操作,強調海綿應以螺旋式直線涂抹方式輕涂車蠟,保持手勁均勻,學生便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點,突破了教學重點。
(2)拋光(20 min)。拋光是把已經干燥好的車蠟,用拋光機進行拋光,使漆面光亮。拋光是本教學項目的學習難點,為了突破學習難點,筆者也事先錄制好了拋光操作微課,并聘請經驗豐富的汽車美容師蒞臨實訓課堂傳授拋光經驗。筆者發現學生在拋光作業操作過程中,拋光的平穩度及對車門等垂直面作業時的拋光機角度很難把控好,筆者邀請來自維修一線的汽車美容師進行了現場示范和操作指導。
在完成汽車打蠟作業后,將4個小組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并進行綜合評價。首先讓每個小組推薦一人對本組作品進行自評(自評中要求學生指出作品中的優點和不足),并對其他3組的作品進行評價(要求評價中與本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然后請來自一線的汽車美容師,對
所有作品進行綜合評價,并對學生作品中的不足之處,給進行補救;最后筆者根據匯報展示和學生操作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時從多方面肯定學生,并對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總結和推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種多元化、立體化的評價模式,不但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表1 “汽車打蠟”導學案
在這個教學環節,筆者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過程,并結合綜合評價中發現的問題,特別是一線汽車美容師在評價中給出的補救措施,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總結,并找出自己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改進措施。在教學環節的最后筆者向學生提出汽車后視鏡、門把手等特殊部位該如何進行打蠟作業,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將各自的方法發到班級微信群進行討論。
教學效果是衡量教學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本教學項目的實施,筆者認為基本達到了圖3所示的效果。

圖3 教學效果
(1)通過課前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課,了解汽車打蠟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使學生明白了汽車打蠟的現實意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和自我價值感。
(2)本教學項目采取學生自主歸納打蠟步驟,教師上課提問、學生分組討論、講解實訓步驟,再到任務實施,突出了打蠟操作流程重點。利用微課、教師示范、學生按規范流程作業、一線汽車美容師經驗分享,做到發現問題并及時指正,突破了涂蠟、拋光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圓滿完成了教學目標。
(3)采用小組分工協作的方式實施任務,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采用嚴格執行作業技術規范學習涂蠟和拋光,培養了學生執行能力;讓一線汽車美容師對發現的問題給出補救措施,讓學生感悟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從而實現了“德技并修”“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1)采用“做中學、做中教”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邊講邊練、邊練邊指導的方法非常有效,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職業技能。
(2)職業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在口頭說教中,而應貫穿在實訓作業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中。在本教學項目的實施中,筆者將執行、團隊協作、工匠精神、表達能力、安全環保等職業素養的培養有機地融入了實訓作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將一線汽車美容師請入教學現場,能讓學生找到實戰的感覺,并能在一線汽車美容師作業中深深地感受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微課等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能使學生更清楚地觀看到老師的操作,并能反復觀看學習;要求學生將實訓總結分享到班級微信群,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5)如果能引入現場流媒體實時投屏,可以有效克服小組成員較多,現場指導不深入、不全面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