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偉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植檢站,安徽 桐城 231400)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國大部分稻區的常發性和主要的水稻鉆柱性害蟲,主要是以幼蟲鉆蛀為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蟲傷株、枯孕穗和白穗,后期田間出現枯心團或白穗群,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糧食生產安全的形勢日益嚴峻,農業生產中化學農藥的應用朝著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趨勢發展,近年來一種新型化學殺蟲劑34%斯品諾懸浮劑(乙基多殺菌素和甲氧蟲酰肼的混配制劑)在桐城有少量應用,效果好、持效期長,為在桐城大面積生產推廣中應用提供依據,筆者進行了34%斯品諾懸浮劑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間藥效試驗。
供試水稻品種為為早秈788,防治對象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
試驗于2019 年5 月18 日~6 月3 日在安徽省桐城市進行,試驗地設在金神鎮天林村一農戶早稻田。
試驗田肥力中等,保水性好,4 月25 日機械翻耕,4 月28日耙田,保持田間平整,同時畝施45%復合肥30 公斤,尿素15 公斤。水稻軟盤育秧,4 月2 日浸種,4 月5 日上軟盤,畝用種量5 公斤,于4 月30 日機插。機插后5 天每畝施用55%吡嘧·丙草胺(優草龍)50 克伴肥撒施除草;栽培條件均勻一致,符合當地的農業實踐。試驗時水稻處在分蘗盛期。
試驗藥劑:34%斯品諾懸浮劑(乙基多殺菌素和甲氧蟲酰肼的混配制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提供。
對照藥劑: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提供。
試驗共設4 個處理:34%斯品諾懸浮劑24、30mL/667m2;對照藥劑20%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mL/667m2;CK(清水)。每處理面積500m2,清水對照區50m2,4 次重復,隨機排列,區間設有保護行,采用手動噴霧器噴霧。
試驗藥劑按小區按藥量對水均勻噴霧,第一次施藥在5 月18 日,6 天后(5 月23 日)進行第二次施藥,每667m2用水50kg,施藥器械采用江陰爾寶牌3WBS-16 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單個扇形霧噴頭, 噴孔直徑0.7mm,工作壓力0.2-0.4MPa,流量0.36-0.48L/min),施藥后田間保持3-5cm 水層;對照藥劑按小區用藥量對水均勻噴霧。田間管理與當地農業生產實踐相一致。
1.6.1 調查方法
5 月30 日第一次調查,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每小區調查25 叢稻株,統計枯鞘株數,計算枯鞘株率。6 月13 日在空白對照區二化螟為害基本定型時進行第二次調查,同樣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每小區調查25 叢稻株,統計枯心數,計算枯心率,并分別計算對枯鞘、枯心的防治效果。
1.6.2 藥效計算方法
(枯鞘(枯心)株率=調查枯鞘株(枯心)數/調查總株數×100%)
(防治效果= CK-PT/ CK× 100%)
式中:CK 為空白常規區枯鞘(枯心)率;PT 為藥劑處理區藥后枯鞘(枯心)率。
采用DPS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比較。
34%斯品諾懸浮劑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見表1。

表1 34%斯品諾懸浮劑防治二化螟試驗結果統計表
以上結果為4 次重復平均值;表中同列數據后標有相同字母表示在5%水平差異不顯著(DMRT)法。
從表1 結果可以看出,試驗藥劑34%斯品諾懸浮劑低、高劑量處理,藥后6 天的枯鞘株防效分別為89.88%、90.48%,對照藥劑20%康寬懸浮劑藥后6 天的枯鞘株防效為87.10%,試驗藥劑低、高劑量處理防效相當;但比對照藥劑20%康寬懸浮劑防效略高;試驗藥劑34%斯品諾懸浮劑低、高劑量處理,藥后21 天的枯心防效分別為91.38%、93.10%,試驗藥劑低、高劑量處理防效相當,對照藥劑20%康寬懸浮劑藥后21 天的枯心防效為89.66%,略低于試驗藥劑防效。結果表明,34%斯品諾懸浮劑無論速效性和長效性防效都略高于對照藥劑,可以用來防治水稻二化螟,對水稻安全。建議施用劑量為24~30 g/667m2。具體施藥方法: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用34%斯品諾懸浮劑24~30 g/667m2兌水30~45L/畝細水均勻噴霧,同時田間保持3-5cm 水層5-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