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 君 吳 湄 劉 璇
(華東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部, 上海 200241)
在“多渠道回收、集中處置”回收體系下,廢舊電子產品通過多渠道回收,并集中在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拆解企業進行處置,產品異質性和渠道異質性特征突出。
產品異質性,是指產品間不能完全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可以分為水平異質性和垂直異質性[1]。水平異質性是指產品在型號、規格等特點上存在差異,但具有共同的本質特征。垂直異質性是指同類產品特征存在著質量差異。本研究認為電子廢棄物的水平異質性主要體現在產品種類和規格上,垂直異質性則主要體現在回收時間和回收處理方式上。
1.廢舊電子產品種類和規格的水平異質性。電子產品回收面對的是多品類產品的返回,不同品類產品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一類產品也存在不同的種類和規格。以電視機產品為例,就可以分為液晶、等離子、顯像管電視機三種,規格多處于22~70英寸之間。
2.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時間和處理方式的垂直異質性。產品回收時間不確定性由產品使用情況、消費者偏好和政策等因素引起。如家電“以舊換新”時期,家電報廢量劇增。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方式存在垂直異質性,回收產品處理過程通常可以分為兩步:拆解和處置。以電冰箱為例,電冰箱外殼可以使用機械擠壓或者人工方法進行拆解,冰箱使用的制冷劑不同導致對處理技術的要求不同,形成了電子廢棄物處理方式異質性。
電子產品的回收相對復雜,大多數由多種不同的回收渠道構成。渠道異質性指由回收主體不同所帶來回收渠道的差異,國內外主要的回收渠道主體有以下幾種。
1.通過零售商回收,即零售商負責接收廢舊電子產品。德國的相關法案就規定電器零售商有義務向個人免費提供廢棄家電的回收業務。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允許每戶每天免費向門店遞送3件要回收的電子產品,同時送貨上門時可為顧客免費回收一件舊家電。2015年百思買在美國回收了1.8億磅電子廢棄物,其中包括8 000萬磅電子產品和8 000萬磅電器產品(1)1 數據來源于《海外信息》,《電器》,2010年第12期,第68~69頁。。
2.直接返回給制造商。消費者可以通過制造商網站了解其回收計劃,將廢舊電子產品直接返回給制造商。如戴爾為其產品回收提供免費上門取件和聯邦快遞寄送兩種選擇,同時也接收消費者在購買其產品時報廢的其他品牌產品。
3.政府組織和第三方拆解企業回收點回收。政府出于環保和經濟視角設立回收點。2003年日本政府通過380個特定回收點回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四種家電共1 046萬臺[2]。第三方拆解企業出于降成本和擴貨源的目的自建回收網絡的比重增加。如中再資環股份有限公司以河北唐山、山東臨沂等10家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廠為依托,建立了覆蓋全國的5000多個回收點。
選購藍寶石首重色彩濃度,藍寶石在微弱光線下,如果濃度太高,不易看到艷麗的藍色光彩。斯里蘭卡藍寶石以濃度等級是五,且透明度高而火彩十足者為美。成色上佳的藍寶石,色度不能太深而發黑,也不能太淺而無色或發灰。
4.“千家萬戶”小商販回收。小商販回收為非正規回收方式。我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從業主體多元,回收形式多樣,其中大部分由個體商販回收。據統計約86%的廢舊電子產品被小商販回收[3]。“千家萬戶”回收效率高,但無法進行無害化拆解和處置。
由于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具有突出的產品異質性和渠道異質性特征,造成“多渠道回收、集中處置”的回收體系成本較高和效率低下。產品異質性導致回收處理成本不同,而各企業繳納的費用卻是統一的。多返回渠道的異質性導致無效協調的低效率,也無法激勵甚至削弱了制造商改進產品設計的積極性。
1.電子產品種類和規格異質性導致差異化成本。不同種類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率和再資源化率不同。再資源化率較低的產品種類,如電視機的回收率相對較高(圖1)。

圖1 2008年臺灣廢棄電子產品回收率和再資源化率(2)2 數據來源于中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10。
因為首先再資源化率較高的產品在舊貨市場價格更高,消費者更傾向于將此類產品出售給舊貨市場;另一方面,以空調為例,基金提供給拆解企業的補貼為35元/臺,拆解企業處理空調獲得的收益遠低于回收處理成本,則回收企業也沒有動力回收空調。
同一品類下不同產品回收處置成本也有差異。研究發現等離子、液晶和顯像管電視機存在突出的產品規格異質性。三種電視機的金屬種類、含量、產品重量和廢棄量都不同(表1)[4],回收處理需要專門的技術設備,無法實現規模效應,處理成本很高。目前我國基金補貼尚未考慮產品異質性帶來的差異化高成本,無法提高回收拆解企業對高成本產品回收的積極性。

表1 等離子、液晶和顯像管電視機規格異質性
2.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時間異質性導致高成本。由于產品回收時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使得回收體系無法準確預測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量。單位時間內,回收量較少時單個產品運輸成本上升,回收量較多時又可能產生較高庫存成本。且由于回收拆解設備每啟動一次都需要高額固定啟動成本,企業通常累積到一定回收量時才開啟生產線,以降低設備使用平均成本,因此拆解企業生產線很多時候處于等待狀態,產能無法充分利用,產生較高閑置成本與配套人力資源浪費。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總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削弱了回收拆解再利用業務。
3.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方式異質性帶來低效率。由于廢舊電子產品種類、規格以及制造材料的差異,需要拆解、再利用和處置的技術也存在較大的異質性,拆解企業要掌握相關的技術和設備才能完成回收處置。目前大部分拆解企業同時經營不同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業務,在生產上的成本投入非常高,導致低效率。同時,廢舊電子產品設計和結構異質性也要求差異化的回收處理方式。很多制造商在推行差異化戰略,如蘋果推出的AirPods的差異化賣點是“無縫一體設計”,必須手工拆解(3)3 數據來源于新浪科技:AirPods回收之謎:可修度為零的“一次性”產品。,這增加了拆解企業回收難度和成本。
1.委托零售商進行回收的成本較低。零售商天然更接近消費者,可以在銷售時進行回收,實現物流規模效應,有能力回收大部分的產品。但是零售商本身沒有拆解再利用的動機,回收廢舊電子產品大多是受委托的,無法在回收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回收產生的經濟效益不明顯,回收動力不足。
2.制造商回收效率高,積極性不足。制造商通過直銷和分銷兩種模式進行產品銷售。直銷模式下,制造商掌握產品信息和流向,可以利用渠道能力進行有效回收,而分銷渠道的產品信息較難掌握,回收效率低下。富士施樂公司在中國通過直銷渠道能夠回收大約80%的廢舊產品,而分銷渠道的回收率僅有20%,租賃方式產品的回收率能達到100%(4)4 數據來源于北京商報:富士施樂“逆制造”需過三關。。充分利用制造商銷售渠道進行回收是高效的,制造商在銷售產品時已經繳納了費用,大多數不再愿意貢獻自己的渠道回收能力。
3.政府和第三方拆解企業回收站點分布尚需優化。政府和第三方拆解企業設置的回收點一般集中在人口較為密集、產品報廢量大的區域。電子廢棄物回收站點過于集中時,覆蓋范圍有限,一方面會導致產品報廢量較大的區域,回收拆解點的輻射范圍重疊,產能浪費,另一方面也會使產品報廢量較低的區域回收覆蓋率不足,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得不到有效回收。薛雅瓊[5]在其對安徽省電子廢棄物拆解站點的調研中發現,安徽皖中和沿江片區拆解企業數量較多,回收覆蓋率高,皖西和皖南片區報廢量小,基本依靠周邊其他片區的拆解企業,回收覆蓋率低。優化回收網絡可以更充分的回收電子廢棄物。
4.“千家萬戶”小商販回收帶來高環境成本。“千家萬戶”小商販回收無法對回收的廢舊產品進行正規拆解、處置和再利用,帶來高環境成本,降低了社會福利。但是小商販回收高效便捷,還會付給消費者較高的回收金額,受消費者歡迎。正是這種便捷性,讓更多的廢舊產品無法進入正規拆解渠道,正規第三方拆解企業也因此而出現“吃不飽”的現象。
基金制度是推動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的重要工具。產品品類僅限于“四機一腦”,在征收和補貼機制上較為粗放,以電視機為例,征收標準將電視機分為五類,繳納標準一直為13元/臺,補貼標準僅也按尺寸進行兩檔區分。一致的費用征補標準使得綠色環保制造商和拆解企業付出的額外成本沒有得到補償,挫傷其改進產品設計和引入環保設備的積極性。
因此可以考慮推行基于產品異質性的差異化費用征收和補貼標準。首先,完善基金征收和補貼產品名錄,涵蓋辦公生活產品和零散件等。其次,根據產品種類和規格異質性細化基金征補標準,激勵制造商從回收再利用視角改良產品設計。針對基金只補貼有資質的拆解企業,回收主體經濟效益不明顯,挫傷了其他回收主體回收積極性的問題,應當將回收環節納入補貼范圍,激勵各回收主體積極參與回收,實現多渠道回收體系協調發展。最后,為解決拆解企業盲目增加處理數量,不改進技術和效率的問題,本研究建議按照處理數量、質量和市場份額等多種因素進行補貼,激勵回收處理企業提高技術,充分挖掘廢舊電子產品經濟價值。
針對回收渠道異質性問題,本文建議在收集源頭采取以制造商為主的聯盟模式,整合回收體系中多渠道回收能力。聯盟模式中制造商、零售商、拆解企業和回收點都是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體系的參與者。應當明確制造商的主體責任,形成制造商聯盟,統一委托零售商回收,以政府和拆解企業回收點為補充,通過協調機制將多渠道進行網絡優化整合,使回收網點覆蓋更全面,消費者返回廢舊電子產品更便捷,提高整體回收效率。聯盟模式下制造商可以依托完善的銷售網絡和信息優勢收集產品,在銷售網絡不完善的區域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企業、零售商網點或政府設立的回收點來回收產品,在降成本的同時提高回收率。為激勵制造商參與回收,政府不僅要為主動參與回收體系的制造商降低或減免相關稅費,還要從政策層面鼓勵和支持消費者購買再制造電子產品,培育再制造市場,讓制造商明白電子產品回收再制造有利可圖,激勵制造商主動參與回收體系。
針對廢舊電子產品拆解處置異質性問題,拆解再利用處置采用以制造商為主的模式,可以實現多產品協調,改進產品綠色設計,提高拆解再利用效率。尤其是體量較大的制造商,體量較小的制造商可以采用聯盟模式來實現成本降低,這種模式通常根據產品重量計算各制造商的回收份額和費用,同樣可以激勵制造商在產品設計時盡量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增加產品回收便捷性,降低物流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