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
在科學界,從動物身上找靈感的事屢見不鮮。近年來,機器人研究領域也將目光投向動物界。它們之間又將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蟑螂機器人
HAMR-JR微型機器人只有一個硬幣大小,是迄今為止最靈巧的微型機器人之一。它可以奔跑、跳躍、快速轉彎,并能攜帶超過自身重量十倍的重物。
HAMR-JR之所以被稱為“蟑螂機器人”,并不是因為長相,而是在設計上模仿了蟑螂的速度和機動性。如今,研究團隊正在從其他昆蟲身上尋找靈感,希望研發出體積更小、功能更多的機器人。
蝴蝶機器人
eMotionButterflies是會飛的電子蝴蝶,有一對藍色翅膀。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像真實生物的機器人。
蝴蝶機器人可以獨立飛行,且多只蝴蝶之間不會“撞車”。這得益于蝴蝶身體中的導航和互聯系統。
蝴蝶機器人每只翼展長度為50厘米,整機質量為32克,其內部設有加速計、陀螺儀、指南針,還有兩個容量為90毫安的電池,最高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米。
目前這種機器人主要應用于通信領域,有人猜測,未來,蝴蝶機器人可能會被用于竊聽或傳遞軍事情報。
魚形機器人
20世紀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團隊率先設計出一款“魚形機器人”,并拿到了1999年的“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此后,關于它的研究一直在繼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和普及,工程學家們正在抓緊研究如何使機器魚更智能,以便讓多條機器魚擁有真正的魚的屬性。
這種能在水中暢游的機器魚未來可被應用于海洋資源勘探、執行軍事任務和幫助維護海上石油設施等領域。
電鰻機器人
名叫“艾勒姆”的水下機器人能在深海鉆機上進行檢查和維護,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它的雛形就是電鰻。
盡管電鰻機器人目前是有線的,但它的制造商康斯伯格海事公司已經找到了讓機器人電源內部化的方法,從而消除其對電纜的依賴,讓它看起來像一條真正的電鰻。
壁虎機器人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同時也給太空留下了很多垃圾,這些垃圾對宇航員和太空飛船構成了非常大的威脅。
斯坦福大學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聯手設計了一款能抓取并處理太空垃圾的機械裝置,其靈感來源于一種常見的動物——壁虎。
壁虎機器人其實是一種帶有粘合劑的夾具,這種夾具可以在太空中快速而準確地抓住物體。
螞蟻機器人
BionicANT機器人就像真正的螞蟻一樣,能在同一時間共同完成大規模且復雜的任務。之所以說它智能,是因為這些機器人之間能相互溝通,并且協調各自的動作和運動方向,一起運送比自己大得多的物體。
相對于其他仿生機器人,螞蟻機器人的先進之處在于它們的觸角是一個充電裝置,其腿和下顎等部位有20個“三角壓電陶瓷彎曲傳感器”,這些設計讓機器人能在較小的空間內快速、高效地移動。
唯一和真正的螞蟻不同的是,螞蟻機器人長得實在太大,它體長13.5厘米,質量有1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