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民

“底層死于P2P,中產死于理財,富豪死于信托”,一句隨意的調侃不經意間勾勒出近三年金融圈的爆雷潮:2018年P2P爆雷,2019年私募爆雷,2020年信托出現兌付危機。
然而,這些爆雷并非偶然,它們是經濟下行背景下,金融去杠桿和資管新規政策推動下的一次風險出清,但風險出清的過程遠比大眾看到的要復雜。
以P2P為例,從2016年首部行業規范性文件《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稱《暫行辦法》)出臺,到后續漫長的P2P平臺合規備案歷程,無疑,政策本是將過往以互聯網金融創新之名野蠻生長的P2P拉回正軌,但從2019年,各地陸續發布區域內P2P平臺清零計劃以來,這場對P2P平臺的金融規范逐漸演變成“一刀切式”的專項金融整頓。
顯然,成效可謂顯著,據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透露,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從高峰期的五六千家降為15家,網絡借貸領域風險持續收斂。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8月14日接受央視采訪透露的信息量更大,截至今年6月底,P2P平臺待收余額達8000多億。P2P定位是點對點的中介平臺,這也意味著,這些待收余額也就是出借人的還沒收回的出借資金,相當一部分出借人(投資人),他們一夜之間從出借人轉變為受害人。
而其中又有一部分人的出借資金,是一家人的畢生積蓄,當P2P平臺爆雷,他們在平臺上的投資收益和本金就成為一串冷冰冰的數字,時刻提醒他們“金融災民”的身份。
采訪中,南風窗記者發現,有的出借受害人生活艱難,四處奔波尋求救濟;有的人在經歷了憤怒、艱辛、絕望后,轉身與金融災民身份切割,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卻湊成了一幅金融災民眾生相。
“現在我要給他買藥去,簡單說一下吧。”9月26日,記者聯系上李玲的時候,她正準備出門。李玲口中的他,是她前陣子剛認識的江西“難友”,也是有利網的投資受害人,是一位多年的白血病患者,把畢生的積蓄27萬元投到有利網,不料遭遇爆雷,沒錢治病,“現在每天睡大街上”,前幾天才來的北京,希望能拿回點錢買藥。
李玲的境況并不比這位“難友”好,只是過往的經歷讓她更懂“難友”此時的無力。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李玲和老公北漂十多年,2005年,他們將過去10多年用青春和汗水換來的積蓄以4000多元/平的價格,在北京買了一個小房子。2006年為了生計,開始經營字畫手工藝品小店,到2015年,兒子也開始上幼兒園了,生活不算富足卻也幸福。
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從高峰期的五六千家降為15家,網絡借貸領域風險持續收斂。
但2015年年底,丈夫重病住院,打破了這種簡單而幸福的生活。李玲不僅要繼續經營字畫小店,還要去醫院照顧重病的丈夫,同時負責接送上幼兒園的兒子,時常累得在公交車上睡著了。
這樣三地奔波的日子持續了大半年,但李玲悉心的照料也沒能留住丈夫,2016年5月,丈夫撒手而去,留下準備讀一年級的兒子,一夜之間,李玲變成了單親媽媽,一個人扛起家庭重擔。為了維持生計,李玲一邊繼續經營著小店,賺點母子倆的生活費用,一邊開始謀劃孩子未來的教育基金。
從2006年到2016年,開店10年,李玲坦言,除去丈夫看病的開銷,家里還剩點積蓄。2016年,P2P發展正旺,李玲時常看到P2P的廣告,后來經朋友介紹,她想著兒子當時年齡還小,上學不用花大錢,就投了一家北京的知名P2P平臺—有利網,權當是為兒子儲備教育基金。
有利網在當時確實已經小有名氣,在2013年至2015年,有利網就曾獲得三輪融資,且大多是高瓴資本、軟銀資本、晨興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參投。隨后,在2016年8月,有利網累計撮合交易金額超過300億元,這在當時行業內并不多見,經過3年多發展,有利網已經發展成千億級別的平臺,截至目前,有利網累計撮合交易1049億元。
本以為是搭上了財富增值的新列車,但讓李玲沒想到是,只是噩夢的開始。其實,一開始,李玲也是比較謹慎,投的是半年等短期產品,“只投了幾萬,后來才陸續將小店賺的錢,五千、一萬地往里投”,后來看著兩年期的固收類產品收益高一些,有10%點多,李玲才從2018年開始,投資兩年期的產品,分別是今年4月和10月到期,但還沒等到產品到期,今年7月底,有利網就爆雷了。這幾年在平臺的收益也沒有取出來,加上陸續投入的本金,李玲有利網的待收余額有14萬多。
期間,她還在一家上海的P2P平臺—麥子金服上投了17萬,“這個平臺兩年期產品的收益比有利網還高點,有12%”,但直到平臺立案后,她才知道爆雷了,但去年12月立案通告后,就杳無音訊了,“群里已經很長時間都沒人發消息了,可能都絕望了”。
兩個平臺32萬,是一家人過去10多年辛苦積攢的全部積蓄,李玲告訴記者,她今年50歲了,兒子才12歲,因多年工作勞累,她的身體已落下病根,“去年只好低價把小店兌出去了,身體差沒精力開了”,但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50歲了,也找不到工作了”,她毫不掩飾自己口中的“悲觀”情緒,現在靠親戚救濟“沒餓著”。

有利網剛爆雷的時候,李玲還抱有一絲絲幻想,但時間一天天過去,她變得越來越灰心了,“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