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潔
摘 要:當前世界的經濟發展歷程中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的參與到其中,促使整個世界都被涵蓋在了互聯網平臺之下,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之下,P2P網絡借貸平臺也依托于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和金融經濟順勢而生,同時帶來了相當大的經濟活力與發展能量,例如借貸的流程較為簡單、速度快、標準不斷降低等。這些優勢都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平臺,并且加以使用,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之中,人們發現有許多法律問題和法律風險亟待解決,這些問題與風險對于平臺來說都是潛在的能夠摧毀平臺發展的危險,必須要將這些潛在性的危險站在民商法的角度上進行解決,最終促進平臺能夠在此基礎上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民商法;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問題;法律屬性
P2P網絡借貸平臺本身就是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之下與金融經濟相融合的產物,并且其出現之后,也能夠有足夠發展的空間和滿足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因而該平臺的用戶數量基數不斷增加,但是能夠發現其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相當多,而且P2P借貸平臺本身是一種新興發展事物,對其進行研究的相關理論的存在也存在著一些漏洞,理論研究還比較稚嫩,因而本文以民商法的視角來研究和分析P2P網絡借貸平臺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進一步提出有關的解決方式與途徑。
一、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提現到賬的難度大的問題主要指的是當前P2P借貸平臺以及其他平臺存在著惡意競爭、同行之間為了獲得更多的人流量以及利益,對其他平臺惡意擠壓等。另外,另外,平臺中還會存在與民商法發生沖突的現象,這些現象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相關機關就會對其展開一系列的調查與偵查,并將偵查出來的結果進行處理和對不法分子進行嚴懲。平臺營運過程缺乏科學性、負責人對于平臺營運不負任何責任,并且出現無故失蹤的情況,而且還有著在平臺創建之初,就開始預謀想要籌集到一定的資金就準備跑路,這是一種詐騙行為,在成功收集到一定的資金之后便迅速失蹤,另一部分則是在對貸款人的貸款和利益進行兌現時,由于出現了資不抵債或者是在不法利益驅動下出現了事后失蹤的現象。最后就是P2P借貸平臺發生了停業的現象,大部分的P2P借貸平臺由于無法應對經營風險的時候,出現了即將倒閉、歇業或者是停業的現象。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所具備的法律固有性質
P2P網絡借貸平臺是當前的金融經濟發展之下的產物,更是與互聯網共同催生的新興事物,主要特點是出現的時間晚、發展的時間段,對其所具備的民商法法律屬性之中主要從其經營模式進行概述。首先當前其經營的主要方式有兩種,首先是平臺作為信息中介的運作經營模式該模式下的有著兩種合同關系,分別是借貸合同和居間合同,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主體的不同以及主體數量的不同,借貸合同的主體就是借款人與出借人,而居間合同中的主體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平臺、出資人與借款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借貸平臺承擔的是媒介角色,能夠為委托人進行合同的制定或者提供相關合同,出借人則支付相應的報酬。從資金運轉經營來看,涉及到的法律屬性主要在與風險備用金的使用和去向、平臺自身的擔保行為以及有第三方機構進行擔保,這些都需要有法律素質為其職能進行擔保。
三、基于民商法視角下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面臨的法律問題
(一)缺乏對交易資金的監管
P2P網絡借貸平臺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使用的人數數量不斷增加,交易和借貸的金融也相對較多,但是面對這樣比較龐大的交易數量與金額的監察和管理的措施并不完善,力度也較輕。平臺能夠利用借貸資金來建設自己的賬戶,并將其作為一種資金池來進一步將自身的金融業務開拓,但是資金池本身就有將投資項目進行偽造和虛構、并轉讓實際債權以及業務操作流程不規范等問題。有一部分的平臺希望能夠通過出資人來構建出資金池,但是這一過程卻是違反基本操作流程,例如將人們的借款需求包裝成為理財金融產品換一種說法來出售給出資人,同時將出資的對象范圍以及金額錢數不斷擴大,這樣一來,能夠讓出資人的資金流轉到平臺所設立的中間賬戶之中。而轉讓債權時,一般是通過個人來出借資金,將理財產品的方式拆分金融與期限進一步向后期投資人進行轉讓,來對自己投資的資金進行回收。當前的依賴于虛擬投資項目方面必須要由平臺來建立合同才能夠獲取相應的報酬,但是在合同成立之前,平臺根本就沒有辦法獲得的利益,為了能夠獲取到更多的利益,部分平臺枉顧道德約束與民商法規定,虛構出更多的投資項目,以此來賺取更多的利益,但是我國對此監管的力度不是很大,對于其違法行為往往存在著無法監管、監管水平較低的現象,導致那些不法分子更加猖獗。
(二)經營方式不當
P2P網絡借貸平臺之中發現存在民商法風險的地方還在于這些平臺的日常經營方式方面上,首先是在平臺之中存在“大單”經營的情況,主要在于其所涉及的金額數量巨大,而且若是較為集中,部分出現了違約的現象,風險后備金額無法抵御這樣的現象。另外網絡貸款擔保方面存在風險,平臺能夠將借款人的風險通過擔保的行為進行轉化,但是若是出現違法、違規等多種行為,或者是平臺惡意蓄資金池等,導致平臺出逃的現象極為容易出現,最終出資人的權益和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失。最后是在風險備用金方面存在著法律風險,風險備用金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要能夠保障出資人的基金安全,但是這些風險備用金若是被平臺進行保管,在利益的驅動下,極容易讓平臺將其蓄成資金池,最終導致利益與資金方面受到較大的損失。
(三)平臺營運信息存在失真現象
平臺的營運信息存在著真實性較低的現象,這樣現象的出現,極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出現無法規避的民商法法律風險。表現在未將借款人的信息進行真實的披露,發布許多虛假信息和借款信息,讓很多本身沒有能力償還的借款人反而能夠接到更多的款項,最終讓出借人的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出現這樣的原因不僅僅是平臺想要獲取利益的緣故,還有可能是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當前借貸平臺成立了借貸的黑名單,但是由于信息的共享程度、開放性等方面存在欠缺,其他的借貸平臺無法獲取這些信息,最終會導致在償還方面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四、基于民商法視角下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中的法律問題應對策略
(一)建設和完善獨立于平臺的中間賬戶
平臺容易出現為非法集資而建設資金池的現象,建設獨立于平臺的中間賬戶,能夠降低平臺卷走出資人資金的行為的概率和可能性。。要建設和完善獨立的中間賬戶則必須要有第三方機構的介入,通過第三方機構能夠將賬戶進行保管,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將貸款人的權益進行保障和保護,另外還要將相關制度和機制進行構建,將第三方的所要承擔的職責、權益與義務進行明晰,以此來實現管理方面的透明化、體系化與科學化,最后要能夠將第三方平臺的宣傳作用的真實性進行加強,同時對平臺中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濾清和核實,以此增加平臺的真實可靠性,最終減少那些可以避免的損失和利益損害。
(二)合理、科學限制平臺的借貸額度
平臺之中出現不良借貸、不償還貸款的各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平臺貸款的額度限制相當不合理、不科學,因而必須要針對網貸額度進行明確、合理以及科學的規定。當P2P網絡借貸中的平臺建設數量不少,但是這些平臺在實際的營運過程中,為了能夠撰取更多的利益而放棄合法、科學的營運方式,沒有較為完備的法律保障,最終導致平臺在營運的過程中沒有法律作為保障和支撐,對于網貸的額度限定,以此來將網絡借貸平臺中被拖欠還款、不良借貸的現象減少。
首先要針對借款的數額、項目進行明確的限制,另外要將借款數量較小的相關標準進行設定,并按照小額分散作為原則與標準,提高平臺之中放貸、還貸的效率、速度。最后針對平臺之中不同的貸款項目的額度進行把控和掌握,這樣一來能夠將平臺之中的向外貸款以及資金的獲取給以一定的限制。這樣一來能夠有效降低借貸的風險提升,同時讓網絡借貸重新回歸其本質上,基于金融互惠的角度上發展網絡借貸平臺,此外,要能夠將平臺的貸款進一步更加符合法律程序,這樣一來,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平臺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與危機。
(三)加強風險防控,嚴禁自身擔保
當前借貸平臺方面存在和無法消除許多相當大的風險,這樣的風險必須要加以重視,否則在面對風險之時,容易出現一系列導致平臺出現經營危機的現象。因而通過將平臺的自身擔保的現象進行禁止,能夠有效將網貸平臺的經營風險降低,保障P2P網絡貸款平臺能夠按照民商法的相關規定順利營運。當前平臺以自身的信譽作為對外借貸的擔保,但是平臺自身的信用程度得不到民商法的保障,因而容易出現平臺擔保的沒有任何效果和切實的保障,此外,平臺要能夠提升風險防控的意識和加強風險防控的措施,這樣一來能夠有效為資金的出借人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護與屏障。針對風險要能夠有完整的風險評估機制,還要在風險出現之前、出現時以及出現后等不同階段進行有效規劃和調整。另外要能夠設置足量的風險備用金,這些資金的存放必須要由第三方機構進行保管,同時還要將保險制度引進到風險備用金和平臺之中,這樣能夠在出現較大的經濟波動知識,能夠有效降低出資人和平臺面臨損失的風險。最后要能夠將風險處理的機制和制度進行完善,在出現風險之后能夠有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進行應對,以此能夠在民商法的背景下來對風險進行有效防控。
(四)將借款人的信用評估能力提升
提升借款人的信用評估能力是有效將還款效率以及借貸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而且也是遵守民商法的前提和需要。將借款人的信用、還款能力進行調查和有效評估,促使借款人的履行還款義務,此外,各個借貸公司要實現信息互通,保障能夠讓部分信用較差的借款人不能在其他的借貸平臺進行借款。最后要能夠與我國的征信系統進行掛鉤,進一步保障網貸符合民商法的規定以及科學性,進一步保障借款人能夠較好的完成合同上的約定。此外,政府也要提高對于平臺的監察和管理力度,根據各地的情況不斷完善民商法有關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法規,同時在發現違法犯罪現象之時,要能夠以極強的打擊方式來凈化這個領域,構建出一個P2P網絡借貸平臺順利發展和營運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根. P2P網絡金融平臺法律監管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5.
[2]葉慧慧. P2P網絡金融平臺的法律監管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
[3]陳亞倩. P2P網絡平臺借貸法律問題研究[J]. 河北企業,2017(12):130-132.
[4]高琳娜.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中的法律問題——從民商法研究為視角談起[J].法制與社會,2018(25):67-68.
[5]洪汝逢.以民商法視角來看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中的法律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8(29):59-61.
[6]朱立鋒. 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的相關法律問題及監管對策[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44-45.
[7]陳冬.用戶行為視角下P2P網絡借貸信用體系構建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04):30-31.
[8]王艷華.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中的法律問題——以民商法研究為視角[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9(02):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