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偉

百年歷史、廣州市荔灣區最美老街之一的恩寧路上,騎樓露出了“修舊如舊”的嶄新面容,坐落在此的永慶坊,嶺南風情與新式網紅店引人駐足。通過增強“垃圾分類”的意識,把環境變得更美好,微改造后,城市呈現出了新的面貌,一批批新的旅游“打卡點”正在形成。
這些變化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隊員看到了,也聽到了,眼光所見,心中有感,于是,用筆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
新時代的晨曦下,一座粵劇藝術博物館拔地而起。就算歲月的輪回永不停息,也沖刷不掉粵劇的痕跡粵劇的聲音仍在其中久久回響,粵劇的藝術仍在其中代代傳承。請你到荔灣來游粵劇藝術博物館。
踏上百年老街恩寧路,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我的心中猛地一震,時光的齒輪就仿佛是被回撥了,明朝嘉靖年間的畫面仿佛被重現了!
我徜徉在這粵劇藝術博物館中,粵劇聲音不時唱起,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樓臺玉宇映入眼簾——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博物館,更是一個凝聚著嶺南文化特色、西關文化風情、精粹粵劇文化藝術的“文化空間”,在這里,嶺南文化輝煌得以重現!
追根溯源,我得知:粵劇文化藝術發源于明朝嘉靖年間。經過不斷發展,由戈陽腔與昆腔和廣東本地流行的南音、龍舟、木魚、粵謳、咸水歌等民間曲調以及廣東器樂樂曲結合而成——如此多的不同藝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增添上獨有的特色,才形成了這樣多元一體的粵劇藝術,怪不得它享有“南國紅豆”的美稱呢。
進入內館,我卻發現了不一樣的新元素——現代化的電子產品點綴其中,為慕名來訪的游客們提供了對粵劇文化的介紹,甚至是可與游客互動的游戲。粵劇藝術博物館,飽含了歷經百年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又充盈了現代化的新元素,兩者之間不但沒有任何矛盾,而且正以一種巧妙的方式緊密連接著。
恩寧路上的大多建筑,都曾是古老的,經過一番修整,變得嶄新了,卻又不失其舊貌。它們仿佛是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重現了它的文化光輝,傳承發展了傳統文化,周邊的新式網紅店也引人駐足。
這便是嶺南文化的獨有魅力——傳統文化重現光輝,現代化新元素別具一格,兩者相映相襯,共同呈現出了城市的新面貌!
發展傳統藝術,在其中凝聚新的元素。我堅信,傳統藝術將會邁上一個新臺階!請你到荔灣來游粵劇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