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 孫亞男 石磊


【摘要】 目的:單純宮腔鏡與宮腹腔鏡聯合治療縱膈子宮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方法:將78例縱膈子宮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節點: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按照硬幣兩面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39)與對照組(n=39),采用單純宮腔鏡治療的為對照組,采用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的為研究組,治療后評價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效果: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相較對照組明顯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縱膈子宮患者采用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既能提高治療效果,又能確保治療安全性,應被大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單純宮腔鏡;宮腹腔鏡;縱膈子宮;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05-02
縱膈子宮屬于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子宮畸形類型,該病發病率較高,患者發病后,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將造成患者不孕不育、早產及自然性流產等,給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帶來嚴重影響[1]。研究發現,縱膈子宮患者發病多與體內染色體異?;蛟性缙诓《久芮邢嚓P。目前,臨床常采用單純宮腔鏡對其治療,雖然該手術屬于微創手術,不會對患者造成大的創傷,但是患者仍會出現術中出血、子宮穿孔等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提出了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方式,為了明確該方式具體的臨床療效,故本次研究將78例縱膈子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采用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評價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78例縱膈子宮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節點: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按照硬幣兩面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39)與對照組(n=39)。入選標準:(1)78例患者基本資料齊全;(2)入選患者均符合縱膈子宮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患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存在嚴重病變;(2)患者存在手術禁忌癥;(3)患者認知功能及語言功能存在嚴重障礙;(4)患者存在其它內科疾病。對照組年齡區間:22~33(平均:27.50±6.08)歲;研究組年齡區間:23~34(平均:28.50±6.06)歲。將上述資料比對后,P>0.05,不存在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單純宮腔鏡治療,告知患者呈膀胱截石位,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措施,常規消毒鋪巾,擴張患者宮頸,并置入宮腔鏡,充盈宮腔,觀察宮頸管、宮腔、縱膈長度及縱膈位置;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切除縱膈,緩慢將宮腔鏡退至宮頸口位置,觀察患者有無出血現象,并及時給予患者電凝止血[2]。術前30分鐘給予靜點抗生素一次預防感染,術后不予應用抗生素,若術中出血多或手術時間長,術后24小時內給予追加靜點一次預防感染。
研究組:給予患者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首先,于腹腔鏡下檢查患者子宮情況,包括子宮大小、形態、位置、盆腔情況等,隨后,于腹腔鏡下進行宮腔鏡操作;宮腔鏡具體操作方法依照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效果評價: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流產現象得到控制;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改善,流產現象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全部例數×100%,分值與治療效果呈正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評價:根據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評價,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術中大出血、子宮穿孔、空氣栓塞,分值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呈負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用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平方差[(x±s)];以卡方(x2)檢驗計數資料、表示采用百分數(%),數據資料借助SPSS21.0分析,檢驗結果以P<0.05有差異;P>0.05表示無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安全性對比
研究組治療安全性相較對照組明顯偏高,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指出,子宮縱隔形成主要是因胚胎發育時,患者兩側腎管融合后,導致縱隔吸收障礙,進而形成子宮縱隔。由于其疾病特性,引起宮腔形態異常,極易導致患者不孕、早產及流產等不良事件,因此,及時給予子宮縱隔患者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臨床常采用單純宮腔鏡治療,但是治療過程中由于難以評估子宮壁厚度,因此,極易造成術中大出血及子宮穿孔,同時,對患者周圍組織也會造成損傷,影響患者預后。針對這一現狀,臨床提出了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方式,即于腹腔鏡直視下進行宮腔鏡手術,研究發現,聯合治療相較單純治療效果更為突出,且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較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單純治療時進行電切術具有盲目性,且切除范圍不易把控,易造成患者大出血及創傷過大等不良情況[3]。而聯合治療,通過腹腔鏡直視可以有效控制電切深度,避免造成患者子宮穿孔,降低手術副損傷,減少術中出血現象,同時對于盆腔粘連等相關問題也可得到解決,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縱膈子宮患者采用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既能提高治療效果,又能確保治療安全性,應被大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胡鵬飛,水麗君,王文艷,等. 腹腔鏡監視下宮腔鏡子宮縱隔切開術治療子宮縱隔110例臨床分析[J]. 安徽醫藥,2016,20(3):471-474.
[2]梁江紅,羅蕊麗,鄭蓉. 子宮動脈栓塞聯合宮腔鏡治療子宮黏膜下大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 醫學綜述,2016,22(11):2259-2261.
[3]張慧莉,陳玉環,邱蘭,等. 不同濃度雌激素預防宮腔鏡下子宮縱隔切除術后宮腔再粘連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醫學綜述,2016,22(19):3924-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