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中圖分類號】R111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20-01
在一個新三口家庭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寶寶第一次完成什么事,當本來是匍匐而行突然自己站起來蹣跚行走的時候,也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幸福的時刻,可是你知道嗎?當寶寶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對孩子的髖關節進行有效保護的話,那么極有可能對孩子未來髖關節的發育造成威脅,使孩子留下伴隨其終生的后遺癥。對于嬰幼兒髖關節的發育,里面很多的知識你還可能不知道,本文整理了其中比較重要的幾點來與各位家長們分享,希望你們閱讀了本文后能夠重視孩子的髖關節,別等到悲劇發生了才后悔莫及。
髖關節是什么?髖關節是人體內部非常重要的關節部位,該關節位于人體兩側大腿根部,對人體起到了連接軀干和下肢體;支撐人體,保證人體能夠直立行走以及做出形似跑步,跳高等劇烈運動。如果髖關節受損或者出現骨折的情況,那很有可能使患者連站立都成問題。嬰幼兒時期正是髖關節發育最為鼎盛的時期,若在這個時期孩子的髖關節出現損傷或者由于學習走路的動作不規范影響到了髖部,那么造成的影響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所以在嬰幼兒時期正確矯正孩子對髖部的使用以及家長對孩子髖關節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出現髖關節問題:因患兒年齡、脫位程度,單側或雙側發病等不同,臨床表現可不同,在孩子還沒有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平時很難觀察到孩子的髖關節是否出現了問題,只有到孩子到了學齡期之后現象才會明顯表現出來,新生兒單側脫位早期可有臀紋、大腿紋不對稱,但特異性不強。較大孩子會出現雙下肢不等長,走路時出現跛行步態,鴨步,遇到以上狀況的時候家長就需要留心了,需要及時將孩子送往醫院進行檢查,但很多時候粗心的家長會認為是孩子走路尚不成熟,并以此耽誤了治療時間點。
如何治療嬰幼兒髖關節異常:根據患兒年齡和病變的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相同,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在新生兒期給予治療的患兒預后最好,髖關節可以完全恢復正常,翻轉,隨著年齡和治療復雜性增加,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就越大。如果病情發現尚早,孩子髖部還沒有完全發育定型,那么就可以使用吊帶或支架維持在孩子髖部異常的一側,讓股骨頭和髖臼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位置,時間大概在3-6周左右,完成后取下支架,如果未發生異常,那孩子的髖關節就已經矯正成功了。對于發現不及時的患兒來說,由于髖骨已經成型,不易用吊帶進行矯正,就只有通過手術的途徑進行治療了。
如何預防嬰幼兒髖關節異常:對嬰幼兒髖關節的預防需要從孩子出生的一刻起就要開始,先天性髖關節異常的嬰幼兒除外,由于嬰兒發育不完整,其骨頭比較軟,在外部壓力的沖擊下容易彎曲,所以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不被外部沖力所影響,同時要注意平時抱起嬰兒的動作,如下圖所示:
以上圖片展示了在使用育兒袋的時候城闕和錯誤的方式,從錯誤的一方可以看出,孩子的雙腳幾乎是是一條平行線,這樣的姿勢對嬰兒髖關節的壓力非常大,且對整個大腿的血液流動也沒有好處,長期保持這樣的姿勢,回事孩童的雙腿出現臃腫癥狀,并且對兩側的髖關節造成巨大的磨損。正確的姿勢是需要將孩童的髖部張開,且膝蓋處保持一個約135o的鈍角,這樣有利于兩邊髖關節向外舒張,減小其磨損,同時保持了雙腿的血液流通。預防髖關節的黃金時期就是在學齡前的這段時間,所以這段時間家長千萬不能馬虎。
超聲檢查在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重要意義:6個月內嬰兒主要依靠超聲檢查,超聲檢查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高,均大于90%,假陰性少,對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都可以診斷,可對治療進行動態觀察,而且沒有反射損害,在美國醫生會建議新生兒3-4周之后進行動態觀察。
關于嬰幼兒髖關節的知識還有很多,本文只是挑選了各位寶媽寶爸比較關心和經常問到的問題,在孩童學齡期矯正孩子身上出現的異常或不良習慣非常重要,因為這關系到孩子一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