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曳杉
“天津房價已進入下降通道”、“1平米降5000元,兩周降價72萬”,9月10日,一則關于天津房價的新聞迅速吸引了大眾的視線。同時,該報道指出,價格下跌已成為天津房地產市場的主流形態,市區內的很多樓盤都出現了每平米數千元的跌幅。
當晚,天津市住建委公布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強調今年疫情過后,進入第三季度后,天津市房地產市場住房價格連續上漲,房屋成交量持續增加,房地產市場呈現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相互矛盾的數據,搞得廣大讀者一頭霧水:天津的房價真的如報道的一般降價如此猛烈,還是媒體報道的是假新聞,天津房價不但沒跌,還在漲?
作為首都的毗鄰,唯四的直轄市之一,關于天津房價猛跌的消息也是吸引著廣大消費者的眼球。
在天津市住建委“澄清”之后,眾多媒體馬上介入調查,天津的房價到底有沒有降?新聞報道中提到的那個“兩周降價72萬,1平米降價5000元”的房子,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媒體發現,這個房源真實存在。報道中這個房價暴跌的房源在東麗區融創融園,是一套住宅面積136.68平方米的二手房,于今年8月16日掛盤,掛盤價格為480萬元,單價約35118元/平米。同時于8月26日至9月1日之間進行了密集的降價,從掛盤價480萬一路降到了425萬,合計降價55萬元。9月2日到9月4日,該房源再度進行了3次降價,降到了408萬元,相比掛盤價,的確是降低了72萬元。事實上,這種程度的價格劇烈波動在二手房市場里并不算罕見,單一房源的價格波動也不能真正代表天津樓市的整體走向。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每平米降價5000元”的房子存在,只不過這種房子的降價是相較于2017年而言的。房價也并非是一夜暴跌,而是接連不斷的下跌所累計的結果。
天津市民小梁在2016年7月以13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東麗區的一套二手住宅。在此之后,該小區的房價一直往上漲,沒過多久,同小區同戶型的二手房掛牌價一度漲至220萬元。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2016年,天津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私產住宅成交量分別比2015年增長75%、51%,成交的均價也分別為13662元/平米、12354元/平米,相較2015年的數據上漲了16%、19%,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最高紀錄。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津的房價卻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其中,小梁所在的小區,同類型二手住宅的掛牌價也止步于220萬元的高點,進入了降價的通道,現在該小區二手房源的掛牌價已經降至140萬元,基本跌回買入時的價格。
小梁表示,雖然從數據上來看,房價較之買入時還上漲了10萬元,但算上近幾年的物價上漲、房貸利息等,自己不但沒有掙,甚至還是一個賠錢的狀態。小梁也指出,自己所在的小區房價變化在當前的天津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
上文所提到的房價下跌,無論是特例還是普遍現象,看起來似乎都和天津市建委所強調的市場“價升量穩”有所矛盾,為何會如此呢?
首先,上文提到的房價大跌的參考,一個是不具代表性的特殊案例,另一個雖不是特例,但卻選擇了以2016年作為漲跌的參考,而2016年又有著天津最嚴的調控政策。這個統計區間肯定會出現最博人眼球的結果,卻不能反映房價真實的漲跌情況。
其次,天津市住建委統計的只是今年的數據,在經歷了調控多年后的市場已然趨于穩定,同樣不能反映近幾年的房價真實走勢。
所以,關于天津房價的漲跌與否,廣大消費者也在等待著所謂的“官方”,可以給出一份可靠的數據以作參考,其中,國家統計局自然是個首選。
國家統計局自2011年起便建立了全國70個城市住宅的價格指數,每月發布同比、環比、定基比數據,是體現一個城市房價變動的最權威、最全面、最準確的數據。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給出的相關數據中指出,2020年8月,天津新房的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9%。
據記者了解,天津新房很早就實行了限價措施,很多新房的價格都遠低于周邊二手房。換句話講,今年的天津新房市場的確是處于一個相對上漲的趨勢,但也是政府調控的結果。
貝殼研究院稱,在2017年,天津新房市場成交量環比下滑47%,回到了2015年以前的水平,之后幾年保持穩定。調控對價格較高的核心城六區的新房市場打擊明顯,而作為主力成交區域的城市外圍,下跌幅度較小,且2018與2019年的量價均表現穩定。
相較新房市場的“穩中有漲”,二手房市場的房價倒是真切地帶了幾分凄凄慘慘的味道。
同樣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8月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0.8%,同比下跌4.5%。如果再將時間線拉長一些的話,天津二手房市場的房價已經連續下跌14個月,累計跌幅達到4.7%。同比方面,也已經連續8個月下跌。
而從58同城、安居客提供的數據可見,今年以來,天津全市的二手房掛牌均價從今年1月份的20792元/平方米,降至8月的20103元/平方米,降幅約為3.3%。
貝殼研究院數據稱,受調控政策影響,天津2017年的二手房交易量比2016年下降57%,2019年又比2018年下降11%。受到疫情的影響,天津二手房市場今年1-7月的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3%,占比去年全年的50%,預計全年成交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價格方面,2020年二手房成交均價較2017年下跌了9%。
深究其二手房降價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場本身的不景氣,二則是受新房市場的打壓嚴重。新房市場大搞優惠促銷,以恒大為例,直接給出了全國7折的無差別驚喜價……如此情況下,客戶自然是向著新房市場傾斜,從而冷落了二手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表示,天津近幾年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同時承接北京相關產業的效果尚未顯現,這些經濟上的宏觀因素都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拖拽。
而在2018年5月,天津“海河英才”計劃宣布實施,落戶政策門檻的大幅降低,令不少人看好天津的房價。但現在看來,這一舉措卻未能對房價的高點回落造成任何阻礙。
對此,張大偉認為,天津的落戶門檻雖然較之前大幅降低,但即使是成功拿到了天津戶籍,這些“新天津人”也不會急于買房,購買需求的釋放相對緩慢,在市場上難以形成購房熱潮。
從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8月70城房價來看,天津市場在短期看來,的確是一幅不容樂觀的景象。
而從數據上看,天津房價的漲幅在70個大中城市中比較靠后,新房價格環比漲幅排名第50,同比漲幅排名第55;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排名第69,同比漲幅排名第68,可以說已經是倒數2、3名的墊底狀態了。
但要是說天津是跌價最慘的城市,倒也并非如此。
在公布數據的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有11個城市同比下跌,跌幅最大的為濟南的3.3%;二手房價格也有27個城市同比下跌,跌幅最大的為牡丹江的9.3%。
在這70個大中城市里,有27個城市房價回到了一年前,占比接近4成。以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為主,沒有一線城市。
這也意味著,無論是2011年到2015年,還是2018年至今,樓市都在呈現著兩級分化:熱門城市“萬人搖號”搶新房,冷門城市一再降價無人問津,而這一趨勢有望在未來延續。
相關機構也作出判斷,天津的二手房與新房仍將繼續分化。其中,二手房的陰跌無可避免,因為其虧賺與否都在業主手中,于市場中的表現并不明顯,而新房市場可能會在政策的引導下,逐步地趨于穩定,但需要耗費的適應時間或許將會較長。
總之,房價無差別普漲的時代顯然已經不復。所謂的房地產投資,雖仍在理論上可行,但也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種閉著眼睛就能掙錢的低門檻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