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汾西礦業曙光煤礦, 山西 孝義 032300)
隨礦井采深的增加,巷道掘進過程中面臨的圍巖破碎、支護困難等問題更為明顯,如何確保破碎圍巖巷道穩定是礦井生產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1-2]。在破碎圍巖中采用注漿錨桿對圍巖進行控制較為廣泛,在使用過程中仍會面臨預緊力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破碎圍巖控制需要[3-6]。文中以山西某礦15 號煤層回采巷道掘進為工程背景,根據圍巖巖性特征對破碎圍巖采取的支護參數進行設計,并進行現場應用,有效控制了圍巖變形。
某礦15 號煤埋深560 m,頂底板巖性以砂質泥巖、泥巖為主。15206 采面回風巷在掘進過程中由于受到DF109 斷層、褶曲影響,圍巖較為破碎。具體煤層頂底板巖性見表1。

表1 頂底板巖性
15206 回風巷設計斷面為矩形(寬×高=4.0 m×2.8 m),掘進長度為1 205 m,原設計支護為錨網索+W鋼帶形式,由于圍巖破碎,巷道變形嚴重,不能確保后續使用安全。具體圍巖變形表現為頂板及巷幫變形量大,巷道由于受到較大的地應力影響,加之選用的支護參數不合理,頂板下沉、巷幫位移量較大,變形呈現出“網兜”狀;巷道底板巖性為泥巖,強度低、完整性差,在較大水平應力下底板即會出現較大的底鼓變形。因此,需要針對巷道掘進實際條件對支護參數進行重新設計。
針對巖層破碎,圍巖變形量大問題,提出注漿+錨網索支護形式對圍巖進行控制,注漿采用新型注漿膨脹錨桿。
采用的注漿膨脹錨桿具體結構見圖1。采用位于端頭的膨脹套管產生膨脹力,從而給錨桿以足夠的錨固力,提升錨桿圍巖控制能力。桿體上有出漿孔,通過注漿使錨桿與圍巖成為一體,在提高圍巖自身穩定性的同時增加錨桿與圍巖摩擦力。

圖1 注漿膨脹錨桿具體結構
具體圍巖支護參數采用“錨索+注漿膨脹錨桿+W 鋼帶+鋼筋網”形式,并采用工程類比法確定巷道支護參數,具體支護設計見下頁圖2。
1)錨索。在巷道頂板兩端布置錨索(Φ17.8 mm×9 000 mm),外插角為15°,材質為鋼絞線。錨索的極限抗拉強度為1 900 MPa 以上,間排距設計為3 500 mm×1 500 mm。

圖2 巷道支護斷面(單位:mm)
2)注漿膨脹錨桿。受到斷層、褶曲影響,巷道掘進范圍內圍巖破碎,因此在頂板及巷幫均采用注漿膨脹錨桿,錨桿桿體直徑為24 mm、長度為2 400 mm,配套采用高強螺母。采用M20 水泥砂漿注漿,間排距分別為800 mm、1 000 mm,預先施加的預緊力力矩為450 N·m,錨桿桿體末端外露長度在20~45 mm 之間。
3)W 鋼帶。在巷道頂板及巷幫均采用規格為3 600 mm×280 mm×5 mm 的高強5 孔W 鋼帶對圍巖進行控制。
4)鋼筋網。在頂板、巷幫支護采用的鋼筋網采用Φ6.5 mm 鍍鋅鋼絲編織而成,長、寬分別為2 000 mm、1 100 mm,兩個相鄰的鋼筋網搭接長度在150 mm 以上。
用FLAC3D 分析支護參數,模型長、寬、高分別為180 m、80 m、83.5 m,分析設計巷道支護參數圍巖控制效果。
具體巷道原支護以及現支護方案圍巖受力云圖見圖3。從圖中看出,原支護及新支護時巷道圍巖受力變形不顯著,但在新的支護方案下頂板及巷幫受力變化不明顯,頂板應力降低明顯,從-20 MPa 降低至-15 MPa,巷幫應力也有顯著降低,表明新的巷道支護參數較原支護參數更為合理。此外,當圍巖破碎時巖層對受到的圍巖應力較為敏感,較小的圍巖應力即會造成巷道較大變形,降低巷道周邊圍巖應力可以顯著降低巷道圍巖變形量。從模擬結果得知,新設計的巷道支護參數可以滿足礦井15206 回風巷圍巖控制需要,確保巷道后續使用安全。

圖3 巷道圍巖受力(MPa)云圖
待巷道采用設計的支護參數支護完畢后,在支護段內每隔25 m 布置一個測站,共計布置4 個測站對破碎巷道圍巖變形量進行監測,具體結果見圖4。

圖4 圍巖變形監測結果
從監測結果看出,15206 回風巷采用新設計的支護方案對圍巖控制后,巷道圍巖變形在初期變化較大,支護完成50 d 后圍巖變形量逐漸趨于穩定。最終穩定后的巷道頂板、底板、左側幫及右側幫圍巖變形量分別為70 mm、300 mm、105 mm 及120 mm,巷道圍巖整體變形量不大。綜合圍巖變形監測結果得知,采用設計的巷道支護參數可以滿足15206 回風巷破碎圍巖控制需要。
針對礦井15206 回風巷圍巖破碎問題,采用模擬分析、工程類比以及現場實測等技術手段,對巷道圍巖支護參數進行設計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結論:
1)巷道圍巖破碎時確保圍巖穩定是降低圍巖變形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采用新型的膨脹注漿錨桿通過注漿可以將破碎巖層膠結成一個整體,在錨桿、圍巖共同作用下來抵抗圍巖應力,同時在錨桿端頭采用的膨脹套筒提供的膨脹力提升了錨桿錨固力,可以給錨桿施加更大的預緊力。
2)具體采用錨索、注漿膨脹錨桿、錨網及W 鋼帶對巷道圍巖進行控制,并詳細設計了巷道支護參數,后采用FLAC3D 對支護效果進行分析,采用設計的巷道支護參數可以降低圍巖應力集中程度,從而降低破碎圍巖巷道變形量。現場應用后,頂板、底板、巷幫最大變形量為70 mm、300 mm、120 mm,圍巖變形量在安全范圍內,不會給巷道后續使用帶來安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