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0月15日文章,原題:忘記脫鉤,美中在一起更好隨著脫鉤論甚囂塵上,一些紙上談兵的戰略師正草擬看來對美中關系如何運作一無所知的政策。但仔細審視就會發現美中關系為何不應被切斷。這種關系既不脆弱亦非無用,而是與許多人生活息息相關,絕非(美國)政客們可以操弄的。
終結對華經貿關系并不像聽起來那么簡單。搬遷成本只是一方面,干擾全球供應鏈可能最終徹底改變市場結構,迫使當地消費者和制造商付出代價。事實上,美中關系兩側都維系著大量民眾生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蒂普·奧尼爾說,當政客們談論巨額投資時,很容易忽視隱藏在背后的現實生活影響。
據報道,美國南達科他州的一名農場主去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他無法把收成賣給中國。鑒于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買方,他面臨的窘境是眾多美國農場主的縮影——因受困于地緣政治緊張而步履維艱。由于貿易戰,2018年中國僅進口1664萬噸美國大豆,同比大跌49%。
特朗普抱怨(美中)雙邊貿易主要令中國受益,但現實恰恰相反。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絕非單行線,而是兩個最大經濟體如何能通過合作互惠互利的典范。今年7月,(前)美國通用電氣家電公司——如今已成為中國海爾集團旗下企業——宣布,斥資6200萬美元擴大在肯塔基州300公頃制造基地的生產,并創造260個就業崗位。去年在美中貿易戰正酣之際,中國金龍精密銅管集團對其位于亞拉巴馬州的產品制造設施追加350萬美元投資。該公司1億美元的制造設施已在當地貧困縣之一創造約400個就業崗位。此外,中國的福耀玻璃已在俄亥俄州創造1500多個就業崗位。
就為美國工人創造崗位并改善當地社區的中國投資而言,上述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在(美中)懷有敵意的政治環境中,中國對美投資額已從2016年的465億美元峰值下跌至2018年的54億美元。中企對美投資暴跌,也意味著美國喪失大量潛在就業崗位。
美中關系要比特朗普認為的更加堅韌牢固。盡管華盛頓和北京關系陷入緊張,但(兩國)的地方政府和貿易協會紛紛迅速行動,使雙邊經貿關系擺脫困境??纤澜缳Q易中心與中國江西的一些企業上月舉行網絡會議。與華盛頓的脫鉤言論截然不同,雙方都表達了對增加貿易的強烈興趣,尤其在農產品領域。
盡管特朗普反復威脅脫鉤,但8月份美國連續第五個月成為中國出口的最大買家,來自中國的進口同比躍升20%。美中雙邊貿易在政治緊張期間仍繼續增長的這種現實,是表明兩國關系不應被切斷的強有力證據。在美中緊張看似還在升級之際,我們應認識到雙邊關系的價值。若當前趨勢持續下去,脫鉤可能真的會發生。脫鉤的后續影響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全部顯現,就業甚至可能反彈——盡管是曇花一現。但當幻象和狂歡最終消失時,人們會意識到,特朗普的(對華)指責和政策無非是試圖使選民讓他重新掌權而已?!?/p>
(作者HansYueZhu和TonyXiuyeZhao分別是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美國立法領袖基金會亞洲事務總監,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