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舒英格,趙楊茜
(1.貴州大學,貴陽 550025;2.貴安新區高峰鎮人民政府,貴州 貴安 561100)
研究區位于貴州省中部、貴陽市南部,地理坐標介為東經106°27′~106°52′、北緯26°11′~26°34′,北面與南明區、觀山湖區接壤,南面緊鄰黔南州惠水縣、長順縣,西靠貴安新區,東面緊鄰黔南州龍里縣,土地總面積96 715.34 hm2,其中園地1 101.60 hm2,占比1.14%,耕地35 620.22 hm2,占比36.83%。地處云貴高原的中東部斜坡上、苗嶺山系的中段,屬長江水系清水江與珠江水系蒙江的分水嶺地帶,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區?;ㄏ獏^地勢起伏較大,地區之間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地貌總的輪廓為:東西兩側山地、丘陵,地勢較高,海拔1 200 m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勢較低,海拔1 100 m左右?;ㄏ獏^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區,總體降水量豐沛。耕地資源中,25°以下耕地占95.86 %,大多數耕地所處區域的年均降雨量在1 100~1 200 mm,土壤主要分為黃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5個土類,14個亞類,26個土屬,44個土種。
本研究的研究區為原花溪區,包含2014年劃歸貴安新區直管的黨武和湖潮兩個鄉鎮,共5個鎮、6個鄉和18個社區服務中心。研究采用貴陽市花溪區2013—2019年統計年鑒、統計公報、30×30 m分辨率的DEM、實地調研數據等作為基礎數據。
根據指標選取的科學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通過實地調研、文獻查閱、專家咨詢等途徑,結合花溪區農業現狀,得出在花溪區農業資源配置中,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性重點考慮以下三方面:一是農業產業效率的增加,包括土地資源、勞動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的增加;二是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資需求,需要和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三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經濟效益,讓農民增收,促進經濟發展[2-4]。因此,本研究選取土地資源、勞動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市場導向、經濟效益六個層次12個指標構建了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合理性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農業產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Tab.1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每個因子對于農業產業結構合理性結果的貢獻度不一樣,本研究采用熵權法[2]來客觀地對每個因子進行賦值,并進行評價,具體步驟如下:
(1)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表2。

表2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評價指標標準化表Tab.2 Standardization chart of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式1)
其中xij表示原始數據,min(xj)表示該指標的最小值,max(xj)表示該指標的最大值。
(2)指標權重的確定。
溫度是影響生物生命活動的最重要的環境因子之一。一般能在45℃以上生長和繁殖的細菌可稱為高溫菌,主要包括部分細菌,古菌和真菌[10]。ClpP存在于細菌和真核生物中,除了柔膜細菌和部分真菌外[11]。它是高度保守的絲氨酸蛋白酶。ClpP最早發現于大腸桿菌中[12]。ClpP的結構有一個共同點:它包含了14個亞單元,有兩個七瓣環形成一個圓柱樣結構,該結構圍成一個大腔室內含蛋白酶的活性部位[13]。ClpP能形成AAA+(ATP酶聯合不同細胞間的活性)伴侶蛋白復合物,它可以使底物變性以及通過軸孔把它們轉移到蛋白酶的蛋白水解腔室中進行降解,將蛋白降解成7~8個殘基后從腔室中釋放出來[14]。
假設多屬性決策矩陣為:

(式2)
(式3)
Dj=1-Ej
(式4)
(式5)
式中:Pij表示第j個指標下第i年的指標值占該指標總值的特征比重,Ej表示指標j的信息熵,Wj為指標j的熵權權重,k表示指標數。
利用公式3、4熵權法計算得到信息熵Dj和信息效用Ej,如表3所示 。

表3 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評價熵值法結果表Tab.3 Result chart of 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du District
根據公式5,計算得到指標的熵權權重,如表4所示。

表4 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評價熵值法熵權表Tab.4 Entropy weight of 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3)評價值計算。
根據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評價指標的標準化數據和熵權值,得出綜合評價值。
(式 6)
式中:F表示農業產業結構合理性的綜合評價值,Xj為指標的標準化值,Wj為評價指標的權重,k為指標個數。
從圖1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綜合得分的結果可以看出:(1)2013—2015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綜合評分逐年降低,說明當時的農業產業結構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2)2016年是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綜合評分的拐點,自2016年起,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的綜合評分逐年增加,說明2016年開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對花溪區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2016—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綜合評分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說明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變得更加合理,當前的調整思路符合現階段農業的發展需求。

圖1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綜合評價值現狀圖Fig.1 Current situation chart of comprehensive index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1)土地資源維度包含經濟作物單產和土地出產率兩個指標。由圖2可以看出,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的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2013—2014年上升顯著,說明隨著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水平逐漸增加。但可以看到,2018年以后土地資源評價值增長率低,呈現下降趨勢,經濟作物單產和土地出產率提升遇到瓶頸,證明現有的農業種植結構、農業生產方式等已經難以滿足現階段的需求,需要通過農業種植結構升級、引入農業科技等手段實現進一步突破。

圖2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土地資源價值線狀圖Fig.2 Linear graph of land resource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2)勞動資源維度包含勞動出產率和農業勞動力比重兩個指標。由圖3可以看出,2014年勞動資源評價值明顯降低,其主要原因是2014年10月花溪區提出了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的目標任務,高坡鄉、馬玲鄉等鄉鎮作為農業旅游發展的重點區域,農民外出務工的人數明顯減少,但由于政策剛剛施行,效果還未顯現,因此才會出現了勞動資源評價值的拐點。但從2014年以后勞動資源評價值一直呈增長的態勢可以得出,農業的生產效率一直呈現增長的趨勢,人均產值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現有政策對提升單位勞動力的產值、吸引勞動力回流具有積極的作用。

圖3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勞動資源評價值線狀圖Fig.3 Linear graph of estimation evaluation value of labor resou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3)資本資源維度主要是指農業固定投資占比指數。由圖4可以看出,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的資本資源2013—2019年波動較大,其中2013—2014年呈上升趨勢,2014年降到最低值,2015—2017年上升,到2018年又下降,2018年以后又呈上升的趨勢。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業產業投資大、見效慢,企業不愿意長遠投資,而農民大多經濟實力弱,所以農業固定資產的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政策具有不可預測性和不定項性。因此,為了保證對農業長期穩定的投入,必須通過鼓勵農業大戶投資、引入社會資本投入等多渠道參與,才能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圖4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資本資源評價值線狀圖Fig.4 Linear graph of estimation evaluation value of capital resour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4)基礎設施維度包含農業有效灌溉率和道路里程兩個指標。由圖5可以看出,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基礎設施評價值整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2016年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出后,引入了平臺公司等企業入資,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提升。

圖5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基礎設施評價值線狀圖Fig.5 Linear graph of estimation evaluation value of infra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5)市場導向維度包含產值占比、交易市場和產業結構轉換方向系數三個指標。由圖6可以看出,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的市場導向評價值整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2015年以后,呈現明顯的線狀增長,表明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符合市場需求,有利于農業產值的提升。

圖6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市場導向評價值線狀圖Fig.6 Linear graph of estimation evaluation value of market orient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6)經濟效益維度包含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恩格爾系數兩個指標。由圖7可以看出,2013—2019年農業產業結構經濟效益評價值整體呈上升趨勢,表明農民所獲得的收益逐年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也表明現有的農業產業調整政策和思路對花溪區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農民在其中也獲得收益。

圖7 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經濟效益評價值線狀圖Fig.7 Linear graph of estimation evaluation value of economic benef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Huaxi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9
通過花溪區2013—2019年農業產業結構中農業資源合理性評價可以得出:(1)2013—2019年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整體綜合呈現上升趨勢,說明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變得更加合理,當前的調整思路符合現階段農業的發展需求。(2)整體來講,勞動資源、市場導向和經濟效益的評價值呈現上升趨勢,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良好,現有的政策有利于勞動資源的回流,提升農民的收益。(3)2018年以后土地資源評價值增長緩慢,可以看出單位面積的經濟產值提升遇到瓶頸,必須通過種植結構升級、引入農業科技等手段才能實現進一步突破。(4)資本資源的評分值波動較大,主要是因為對于農業產業的投資受當地經濟現狀、政策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要持續穩定地實現農業產業的發展,必須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來實現。
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的整體思路對農業產業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中,農業資源的配置仍存在農業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代農業設施較少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花溪區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可從這幾方面入手:一是通過種植結構的升級提升單位面積農業產值;二是通過基礎設施和農業適度規模化,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減少人力,提升生產效率;三是引進龍頭企業,不斷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