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江寧

本文主人公
芒果臺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順利成團,在微博、朋友圈開啟了刷屏模式。除了30位性格各異的吸睛姐姐,節目的文案也功不可沒。這些文案,來自節目背后的女人——節目的總制片和總導演吳夢知。不少微博大V直呼:“《乘風破浪的姐姐》開場的那一段文案就價值百萬!”
吳夢知出生于長沙,1999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學英語專業的她完全沒想到自己會進入電視行業,而且是娛樂口子。
大學畢業時,正好碰上湖南衛視娛樂頻道成立,她跑去應聘國際娛樂新聞的編譯崗位,面試時遇到自己的伯樂——知名電視人夏青。夏老師一看這妹子長了一副坐不住的樣子,適合跑娛樂新聞,便把她招了進來。就這樣,吳夢知陰差陽錯地做了一名娛樂記者。
夏老師是吳夢知的第一個領路人,在團隊里,她就像一個大家長,關心每一個人的生活,細致到帶你包餃子、買衣服;但在管理上她又像個嚴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她面前,別想偷一點懶。吳夢知就是在這樣的磨煉下,從零經驗菜鳥到漸漸摸清行業門路,打好了做一名娛樂記者的扎實基本功。
入職的第二年,吳夢知就進入湖南經視龍丹妮的團隊,后來他們操盤的《超級女聲》火遍大江南北。在這里,吳夢知更是脫胎換骨。因為龍丹妮是一個鐵血boss,她不會教你怎么做,但會永遠對你說no。她給吳夢知做電視的理念是:1.永遠有比現在更好的創意;2.還可以更瘋狂。
在龍丹妮的團隊里,吳夢知參與了大大小小的選秀節目。那時的分工是比較粗的,完全沒有撰稿或者宣傳文案這個崗位,定下拍攝計劃之后,大家一起湊文案。吳夢知寫了一兩次,效果比較好,之后大家就傾向文案專門由她來出。于是,吳夢知有了更多機會去琢磨自己的文案體系,包括主題怎么創新,視角是不是可以更獨特,文字的節奏、語感是否可以和畫面更配套,等等。
久而久之,她的文案工作已經不可替代。在吳夢知看來,綜藝里的文案,并不只是那幾秒一閃而過的文字,它們傳遞的是節目的調性與價值觀,好的文案,永遠都是綜藝的加分項。
自2005年起,芒果臺選秀節目中許多精彩方案的幕后撰稿都是吳夢知。曾經火了一代人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是歌手》《花兒與少年》等大熱綜藝的文案,都出自她的手筆,很多金句直到今天也時常被人提起。
2013年的《快樂男聲》總決賽開場,一段文案“破圈”:“我知道,如何把速度藏在鞋子里/如何深思熟慮,不事聲張/像成人一樣/知道如何笑得像糖,出手像槍/我知道,如何給你一個栩栩如生的夢/如何跌得優雅,又爬起來漂亮/我知道,如何讓你愛上我,離開我,想念我/我知道,如何從一個貧窮的孩子變成偶像/知道如何隱藏,巧妙地活出燦爛千陽。”吳夢知為華晨宇寫的這段文案,一直被粉絲津津樂道。
“是誰同意把這個世界讓給噪音/是誰困頓著萬物靜默如迷/除了大張旗鼓的喧囂,或悄無聲息的沉寂/我們和聲音有多少種關系。”吳夢知寫下如此耐人尋味的開場白,讓芒果臺的《我是歌手》又一次燃爆了整個綜藝圈。
在《聲入人心》中,她寫道:“我選擇角落的花,失散的馬,選擇少數人走的路/我選擇站在斑斕之外,但鮮活在音樂之內/若以高雅冬眠,我來叫醒/以憧憬,以不服,以倔強,以痛快/只要我唱歌心無旁騖,我的音樂必將獨木成林。”就這樣短短的幾句話,不知道擊中多少人的內心。她總能用簡簡單單的文字,道盡萬千情愫,溫情卻不濫情,被譽為“文案界教材”的典范。
知乎網友在《如何評價吳夢知的文案水平》里這樣寫道:“太空里的花、宇宙、塵埃、星,還有年少的夢和天真以及熱血。她的文案總是低沉地開始,昂揚或平靜地結束,我想,她內心里一定住了個孩子又或詩人。”
吳夢知確實是愛讀詩的,她的家里堆著國內外各種詩集,最愛的就是《唐詩三百首》,“詩歌、歌詞和電視文案其實類似,就是用幾句話來說一個感悟。”她說自己熱愛詩歌那種跳躍的表達方式,很短的句子,寫很深刻的道理。
她享受單純幕后撰稿的工作,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發發呆、看看書,和喜歡的人看個電影,到處找找好吃的。但在文字上,她又是一個細節控,甚至到了強迫癥的程度。有時候,一句文案,到底要用哪個標點,她會試很久;為了一張海報的字體光澤度,她也會和設計師較一番真……在芒果臺那火熱緊迫的世界里,她安心享受著手藝人的活兒,這是一種任性,也是一種驕傲。她說:“我選擇事情只有兩個標準:第一、我喜歡做,不為難自己;第二、我能做好,別害了別人。”
除了節目的文案,她還寫過《爸爸去哪兒》的歌詞。當時曲子、框架都有了,詞要再重新填一下。吳夢知一聽是個兒歌,覺得比較簡單,就答應了導演。然后就拖拖拖,直到有天凌晨三點了,她才熬夜花了半個小時趕了一版交上去。
吳夢知不知道它有多火,直到有一天中學同學20年聚會去KTV唱歌,一屋同學家的小孩全都會唱,一個個唱得大汗淋漓,開心得不得了。那天,她覺得很溫暖,那種感覺就是原來你不經意間做了這么一件事,還挺美好的。
2016年6月,在《爸爸去哪兒》總導演謝滌葵離職后,《花兒與少年》總導演廖珂也出走湖南衛視,連續播了兩年的“花少”停擺。就這樣,吳夢知救場走到了前臺,成為該節目的總導演。
為了配合年輕的主題,《花兒與少年3》從前兩季的“窮游”變成了“冒險”——從南美洲的巴西到非洲的南非、肯尼亞、納米比亞,最后到達澳洲,8人小團體用時27天,沿著南回歸線穿越4萬公里。吳夢知需要在選人時就提前把控青春和冒險的主題。她想到了古力娜扎和井柏然,沒有想到的是,跟井柏然的溝通,耗盡了她所有力氣。
井柏然一開始就拒絕了吳夢知的邀請,他說得很誠懇,自己參加過第二季的節目,覺得沒有更多新的東西給到觀眾。那時,《花兒與少年3》已經準備開拍,心想著“算了,放棄吧”的吳夢知,給井柏然寫了一封信,一萬多字,信里說的是自己為什么要拍這一季“花少”,為什么堅持要用井柏然,“我寫那封信真的不是為了打動他,我認為那是一封告別信。可真的沒想到,他看了信之后給我打來電話,說‘夢知姐,我過來’。”
2018年,吳夢知調任芒果TV節目中心任副總經理,同年9月成為芒果TV校招推薦官。“百萬文案”的才女形象讓她在一眾廣電系導演中極具辨識度,甚至成為一些年輕從業者的偶像。

“愛書”的吳夢知
2020年,《乘風破浪的姐姐》在芒果臺籌備上線。作為一檔高能輸出30+女性力量的真人秀,如何打消那些“姐姐”心中的顧忌,如何觸動網友唱響主旋律,是需要優質的文案來開篇定調的。作為總制片和總導演,吳夢知再次上陣寫文案。觀眾幾乎在一開頭就識別出了吳夢知標志性的風格——語句平實,但不乏新鮮的用詞:“三十而勵,在時光的洗煉、時代的鏗鏘中,我們不斷更新對世界、對生命提問的能力/三十而立,我們從每一寓言里,辨認自己,也認識他人的內心、他人的真理/三十而驪,驪色駿馬,飛云踏海/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努力與翻越,不餒與堅信/肆忘笑淚,青春歸位/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直掛云帆,乘風破浪。”
吳夢知還為30位“姐姐”各寫了一串文案,點出每一個30+女人不一樣的底氣!這篇文案,讓眾多“姐姐”們大膽地重登舞臺,揮灑自己的魅力,也感動了無數網友。有人說:“我好像沒有那么害怕變老了。”
對于現在的生活,吳夢知很滿意,因為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每一次選擇都是一種‘爭取’。能爭取到現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挺幸福的。”她是一個不糾結、神經有些大條的人,不會交水電費,進門時常會撞到門框,一條平路也會摔得一身青紫……這樣的事發生得多了,有人笑她有點“二”,也有人說她跟自己的文案一樣特別。但她更愿意自我解讀為“保持著一顆童心,保留著一份天真”,她說:“對于所有的創作者來說,我覺得保持童心是很重要的。有童心才會有好奇心,有天真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