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關工委 耿霖 范醒 葉陸苗 閆立業

7月25日,阜陽市太和縣關工委組織縣第四小學的少先隊員聆聽一等功臣楊杰講保衛邊疆的故事
八一建軍節前夕,安徽省阜陽市關工委、太和縣關工委聯合阜陽市關愛“三留守”志愿者協會開展了“讓英模走進青少年”活動。
活動中,太和縣第四小學的少先隊員聆聽了一等功臣、被譽為“炸不倒的英雄”——楊杰,保衛祖國邊疆的戰斗故事。當時,年僅20 歲的楊杰奉命擔任突擊隊長,在左腿被炸掉、右腿被炸成粉碎性骨折的情況下,他堅持用一只胳膊支撐在山石上,屹立不倒,繼續指揮戰斗。讓少先隊員特別感動的是,楊杰的父親是抗美援朝老兵,楊杰在戍邊戰斗中負傷致殘后,又先后送女兒、兒子、侄子參軍,保衛邊疆,為國盡忠。“愛國是人的最大美德,立身之本。”小朋友們聆聽著英雄的話語,眼含淚花,連連點頭。
“讓英模走進青少年”是安徽省關工委發起的一項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活動開展兩年來,阜陽市關工委挖掘資源,建立基地,組建英模隊伍開展活動。到目前,全市已建立19 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進青少年”英模人物發展到300 多人。與潁泉區關工委聯合編印了《潁淮革命英烈故事選》,與太和縣關工委編印了《紅色太和90年》。臨泉縣關工委把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和魏野疇烈士紀念館作為傳承紅基因教育的主陣地。阜南縣關工委邀請黃繼光的戰友、洪河橋鎮村民張中堂等英模人物走進全縣中小學。全市8 個縣市區邀請了參加過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福廈戰役和渡江戰役的老戰士戴清走進中小學校園,在青少年中廣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阜陽市關工委主任王長安在談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時說:“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英雄模范是踐行愛國主義的一面旗幟。讓英模教育青少年,就是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愛國的人講愛國,引導青少年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以期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據統計,2019年,全市接受紅色教育的青少年達34.2 萬人。
“英雄模范人物是真正的當代明星,由他們高舉著愛國主義的旗幟引領青少年,這對于正處于‘拔節孕穗期’而且具有強烈追星意識的青少年來說,必能激發起強烈的愛國情感。我們除了組織楊杰等30 名戰場立功老兵和全國勞模徐淙祥等英模走進中小學,還十分重視利用好《中國火炬》這本老少皆宜的思想道德建設好教材。”太和縣關工委主任趙魁說。每期《中國火炬》一到,太和縣關工委就組織五老從中遴選英模人物先進事跡,推薦給青少年閱讀。2019年第12 期《中國火炬》登載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朱彥夫等全國22 位功勛五老的感人故事,走進了青少年的心靈。“打開火炬學英模”已成為青少年賞心悅目的快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