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74例硬核白內障患者,隨機分成A組(行常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手術治療)和B組(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各37例,比較兩組患者視力、角膜散光及術后并發癥等情況。結果:視力水平、角膜散光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B組優于A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患者,效果顯著,可推薦。
【關鍵詞】硬核白內障;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7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015-01
白內障,屬臨床高發性眼科疾病,主要是因晶體代謝紊亂所致,以硬核白內障較為常見,極易引起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臨床常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基于此,為提高治療效果,以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內障患者為例,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內障患者,隨機分成A、B兩組,各37例。其中A組,男24例,女13例;年齡45~69歲;B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46~70歲。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比較兩組上述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A組
行常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手術,即:術前充分散瞳,球后麻醉,常規消毒做結膜瓣。角膜緣后作6-7mm長鞏膜切口。穿刺刀穿刺入前房,注入粘彈劑,截囊,轉動晶體核,圈套器將核圈出,植入人工晶體,縫合鞏膜切口,結膜瓣封閉,包扎患眼。
1.2.2B組
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即:術前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常規消毒,作上穹隆為基底的結膜瓣,12點方位距角膜緣1.5mm鞏膜表面作長約5.5mm反眉式鞏膜隧道切口,分離板層鞏膜至角膜緣內1.5mm,穿刺刀穿刺入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連續環形撕囊,擴大內切口,水分離,轉動晶狀體核,進入前房。再次注入透明質酸鈉,娩出晶狀體核,清除殘留皮質,植入人工晶體,維持正常前房壓力,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并包扎。
兩組均連續隨訪30d。
1.3觀察指標
視力水平及散光度恢復情況比較: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不同時間視力以及角膜散光度恢復情況,即:術后1d、術后7d、術后30d。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發生角膜水腫、纖維素樣滲出、人工晶體表面色素沉著、鞏膜黏連和黃斑囊樣水腫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分析、處理研究資料,其中計量、計數資料,t、x2檢驗;當P<0.05時,表差異顯著。
2結果
2.1視力水平及散光度恢復情況比較
視力水平及散光度比較,術后1d、術后7d、術后30d,B組視力水平高于A組,角膜散光度低于A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B組低于A組,差異顯著(x2=4.163,P=0.041),見表2。
3討論
目前,臨床以常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手術、超聲乳化術等為主要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2],應用超聲乳化術治療硬核白內障,手術局限性較大,并發癥多。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能夠避免角膜內皮損傷,具有并發癥低,安全性高等優勢,在摘除晶體時,可有效避免對前房重復操作,具有明顯保護角膜作用,且水密性好,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3]。
綜上所述,對于硬核白內障患者,應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基層醫院臨床應用和推薦。
參考文獻
[1]馬興強.研究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3):64-65.
[2]曹文兵.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06):1259-1261.
[3]李森.分析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