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亮
【摘要】目的:分析卡泊三醇聯合鹵米松治療銀屑病的療效。方法:將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銀屑病患者6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對治療組的患者分3個階段采用卡泊三醇與鹵米松序貫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分兩個階段采用卡泊三醇與鹵米松序貫療法進行治療:第一階段的2周之內,對患者在進行早晨鹵米松和晚上卡泊三醇使用各1次;在第二階段的2周內,對患者使用卡泊三醇分別在周一至周五外用2次/d,然后再使用2次/d鹵米松在周六與周日2d;在第三階段的2周內,早晚各使用卡泊三醇和鹵米松各1次。對照組外用卡泊三醇為2次/d,治療時間為6周。結果:在患者治療4周后,治療組患者32例,有效26例(81%),無效6例(19%);對照組患者28例,有效21(75%),無效7例(25%)。經χ2檢驗比較上述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臨床應用卡泊三醇聯合鹵米松治療銀屑病價值較大,臨床推廣應用價值大。
【關鍵詞】卡泊三醇;鹵米松;銀屑病;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58.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079-01
銀屑病也叫“牛皮癬”,其以表皮細胞過度增殖為特點,屬于皮膚疾病的一種。近幾年,該病發病率呈增加的趨勢。由于其有治療后易復發的特點,造成患者身體和精神上很大的痛苦[1]。該病以頑固難治而成為一種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雖臨床上有很多治療方法,但均缺乏確切療效。本院在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銀屑病患者60例采取卡泊三醇聯合鹵米松貫療法,現對此回顧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銀屑病患者60例,皮損均為斑塊狀,如黃豆和銅板大小,數目極少的是掌心大小的,數量上通常有120個左右。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16~80歲,平均(25.0±30.0)歲;病程為(15.0±3.9)年。對照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齡18~76歲,平均為(25.0±3.4)歲;病程為(16.0±3.6)年。對診斷標準及臨床分期的確定,參照《臨床皮膚病學》[2]和《實用中醫皮膚病學》[3]而進行。治療組進行期20例,靜止期12例;對照組進行期18例,靜止期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的患者分兩個階段采用卡泊三醇與鹵米松序貫療法進行治療:第一階段的2周之內,對患者在進行早晨鹵米松和晚上卡泊三醇使用各1次;在第二階段的2周內,對患者使用卡泊三醇分別在周一至周五外用2次/d,然后再使用2次/d鹵米松在周六與周日2d;在第三階段的2周內,早晚各使用卡泊三醇和鹵米松各1次。對照組外用卡泊三醇為2次/d,治療時間為6周。
1.3療效標準
判定所參照的是《西醫皮膚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銀屑病的療效標準。具體為:(1)治愈為皮損完全消退或消退≥95%;(2)顯效為80%≤皮損消退<95%;(3)有效為50%≤皮損消退<80%;(4)無效為皮損消退<5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和χ2檢驗,對兩組頻數分布均采用隨機設計。
2結果
2.1兩組療效
經χ2檢驗比較上述兩組療效,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不良反應
上述兩組患者都出現了輕微的局部刺激癥狀,經過對癥處理之后癥狀消失,沒有影響后續治療。
3討論
3.1銀屑病發病的因素
3.1.1遺傳性因素總體觀點是銀屑病不僅受控于多基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3.1.2代謝產生障礙對銀屑病患者來說,因表皮細胞的更替時間造成了縮短,導致銀白色鱗屑等一系列的病理現象的產生。
3.1.3免疫功能出現紊亂檢查出現免疫紊亂癥狀的銀屑病患者體液可以發現,有的患者產生了血液對T細胞的抑制明顯下降的現象,也產生了T輔助細胞升高了的現象以及細胞免疫功能出現比較低的現象,淋巴細胞轉化率和自然花瓣形成率也出現降低[3]。
3.1.4精神方面的因素誘發本病或使病情加重的重要精神方面因素有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和精神創傷的影響等。
3.2誘發性因素
銀屑病的誘發因素比較多,有精神方面的因素,如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等,也有刺激性飲食方面的因素,如吃辛辣性食物和飲酒等。
卡泊三醇軟膏是合成的維生素D3的類似物,有著抑制皮膚細胞(角朊細胞)增生并誘導其分化作用,能夠糾正銀屑病皮損的增生及分化異常。臨床研究結果證明:在外用治療銀屑病方面,卡泊三醇與強效皮質類固醇的療效大體相當[4]。鹵米松在局部應用可以有抗過敏、快速抗炎、抗滲出、抗增生效應以及止癢效果產生,并且還有活性強和作用快等效果[5]。在臨床使用上,一般用在比較明顯的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等苔蘚化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方面[6]。在本組中,兩者聯合使用達到了81%的有效率,這一效果相對于單一使用卡泊三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總之,產生銀屑病的病因主要在于遺傳、感染、免疫、代謝和表皮增殖等一些因素。相對于卡泊三醇單一療法,卡泊三醇與鹵米松序貫療法明顯存在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很少出現不良反應。可見,臨床應用卡泊三醇聯合鹵米松治療銀屑病價值較大,臨床推廣應用價值大。
參考文獻
[1]李愛醫,高上炎,王玲麗,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9):1231.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上下冊《臨床皮膚病學第4版》)[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69-673.
[3]馬紹堯.實用中西醫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藥大學出版社,2012:9.
[4]王麗,馮文莉,張榮麗,等.卡泊三醇軟膏封包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3,36(3):169.
[5]劉建.卡泊三醇與皮敏消聯用治療尋常型斑塊狀銀屑病的臨床分析[J].亞太醫學,2011,7(8):52-53.
[6]羅暢然,馬麗萍.卡泊三醇聯合皮敏消膠囊治療尋常性斑塊狀銀屑病療效觀察[J].現代醫院,2010,10(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