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軍玉 陳厚猛

【摘要】目的:探討輸尿管結石患者經超聲與X線的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泌尿系結石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證實為泌尿系結石,輸尿管結石36例,雙腎結石43例,單腎結石17例,膀胱結石14例;所有均接受超聲檢查、X線檢查,比較患者接受兩種不同檢查方式后輸尿管結石的確診率等相關情況。結果:超聲檢查的準確率為94.55%,輸尿管結石檢出率為94.44%,X線檢查的準確率為86.36%,輸尿管結石檢出率為80.56%,X線檢查輸尿管結石的檢出率顯著高于超聲檢查(P<0.05)。結論:采用超聲檢查泌尿系結石患者,其準確率更高,針對輸尿管上下段結石的符合率會更高,特別是對可疑的輸尿管結石者,應首選超聲檢查方式進行診斷。
【關鍵詞】輸尿管結石;超聲;X線;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092-01
輸尿管結石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一種疾病,且該疾病發病率高,主要原因是引起尿路梗阻,嚴重者可能還會損傷腎功能。所以,診斷和定位輸尿管結石非常重要,利于診治。臨床上檢查輸尿管結石常用的方法有①超聲檢查;②X線檢查;③CT尿路成像等[1]。因此,本文主要對輸尿管結石患者經超聲與X線的臨床診斷價值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泌尿系結石患者110例,其中輸尿管結石36例,雙腎結石43例,單腎結石17例,膀胱結石14例;所有均接受超聲檢查、X線檢查,男性有74例,女性有36例,年齡21歲至67歲,平均年齡為(42.68±5.43)歲,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①腰部酸痛、腹脹、尿頻尿急、排尿困難;②部分患者伴有血尿、急性腎絞痛等。
1.2方法
超聲檢查診斷:①患者可采取平臥位或者是采取側臥位;②觀察患者的雙腎盂結構內是否有結石存在、積水和輸尿管是否有擴張等現象出現;③如果輸尿管出現擴張的癥狀,可以沿著擴張的輸尿管進行追蹤,查找結石位置;④觀察結石的大小、形態以及后方有無聲影等;⑤必要的情況下,可對膀胱進行適度的充盈后再次掃查,利于將膀胱壁內輸尿管結石、輸尿管末端結石顯示出來[2]。
X線檢查診斷:患者空腹進行檢查,采取站立體位,然后使用X線機檢查。
1.3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接受兩種不同檢查方式后輸尿管結石的確診率等相關情況進行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超聲檢查的準確率為94.55%,輸尿管結石檢出率為94.44%,X線檢查的準確率為86.36%,輸尿管結石檢出率為80.56%,X線檢查輸尿管結石的檢出率顯著高于超聲檢查(P<0.05),見表1。
3討論
輸尿管結石一般是因腎結石向下移動后,進行入輸尿管后所形成的,原發性的輸尿管比較少見。因為輸尿管有3處生理性較為狹窄,所以在排出結石的過程中,嵌頓在某一處狹窄處時,便容易引發輸尿管出現梗阻擴張的情況,從而形成腎盂和輸尿管積水,隨著時間腎臟便出現受壓,使其皮質變薄,損傷腎功能。
輸尿管結石給予急腹癥等特點,故臨床上常使用X線平片進行檢查,且該檢查方式具有①方便;②快捷;③價格實惠等優勢。但是,X線平片的分辨率比較低,不能夠將周邊組織和結石的關系清晰的顯示出來,再加上因血管壁出現鈣化、腸道氣體因因素造成的影響,降低了確診率,特別是對微小結石診斷[3]。超聲檢查輸尿管結石,不僅具有安全、無創、簡單、迅速、可重復檢查等特點,且檢查時不會受到結石成分的影響,目前臨床上檢查輸尿管結石,超聲檢查已成為首選方法。特別是急性腎絞痛的患者,更容易接受超聲檢查。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超聲檢查總準確率以及輸尿管檢出率均顯著優于X線檢查(P<0.05)。但是臨床上應用超聲檢查時,應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例如對于肥胖患者,因其脂肪層比較厚,容易影響超聲探測深度,從而對超聲圖像質量受到嚴重印象[4]。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檢查泌尿系結石患者,其準確率更高,針對輸尿管上下段結石的符合率會更高,特別是對可疑的輸尿管結石者,應首選超聲檢查方式進行診斷。
參考文獻
[1]劉彬,曲博,張建坤,等.X線數字斷層融合技術在泌尿系統結石定位診斷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38(9):1037-1040.
[2]虞曉明.多層螺旋CT平掃聯合尿路重建診斷輸尿管結石的效果及其征象用于指導臨床治療的價值[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7):1071-1073.
[3]吳瑞青.輸尿管結石患者行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和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42(102):95-95.
[4]王瑞清,徐江,戰介芝,等.超聲彈性成像與鉬靶X線診斷乳腺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8,9(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