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蔚蔚 王芳
【摘要】我院中醫治療室在中醫學整體理論指導下,結合人體經絡學做到內病外治。自2015年始采用中藥離子導入配合腹部走罐,腹部推拿,耳穴壓丸綜合療法治療NAFLD。經三年臨床觀察,將80例NAFLD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0例采用飲食控制及口服中藥法,治療組40例采用前法及中醫綜合療法。結果顯示配合采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NAFLD4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醫綜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07-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NAFLD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巨大且不斷增長的疾病負擔之一[1],主要危險因素為肥胖及糖尿病,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高達80%-90%,糖尿病人群的患病率為30%-50%,高血脂患病率為90%[2]。NAFLD的防治不僅僅是臨床醫學問題,更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生活方式干預至今仍是NAFLD一線治療方案[3],由于許多患者依從性差導致治療中斷,難以獲得理想療效。因此尋求有效的治療藥物或方法是目前NAFLD的研究熱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均為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中醫醫院門診部肝科就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平均年齡(48±7)歲。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54±5)歲。2組經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中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診斷標準。經B超檢查確診為彌漫性脂肪肝。排除有飲酒史及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致的脂肪肝患者。
1.3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②年齡在18-55歲之間,能夠堅持治療,對中藥無過敏者。
1.4排除標準①有飲酒史患者;②年齡<18歲或>65歲以上者;③哺乳或妊娠期或計劃懷孕婦女;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癌癥,結核,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及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血液系統疾病需長期服藥者;
1.5剔除標準①未按規定用藥,或擅自服用其他藥物者。②中途脫失者。
1.6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中藥,每日一貼,及飲食控制法,連續觀察90天。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醫綜合治療法。①中藥離子導入:祛脂合劑溫水溶解后備用。采用定向透藥治療儀,用治療儀專用電極浸過中藥后,陽極放在期門,陰極放在肝俞,以藥汁不滴落為度。輸出量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而調整,以局部有針刺樣感覺透入體內,并向周圍放射為佳,約20min,每周2次,3個月為一療程。②耳穴壓丸:取穴神門、肝、腎,用耳穴貼敷貼,每日按壓3-5次,每次輕輕揉按1~2分鐘。每周2次。③游走罐治療,讓患者取仰臥位,先在腹部及腰部均勻地涂上按摩精油做為介質,再以閃火法將罐吸拔于所選部位的皮膚上,然后,操作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緊皮膚,循腹部的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以及帶脈依次進行走罐,往返拉動,每條路線來回拉動4次,吸引力大小適中,以患者能忍耐、走罐后皮膚潮紅或出痧為度,定罐于中脘、天樞、關元穴五分鐘。雙手疊掌,循經按摩雙側脾經,胃經至帶脈任脈,用以均勻,按摩10圈。每周2次。
1.7療效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測量并記錄患者身高體重及腹圍,計算兩組治療前后BMI值。
1.8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x±s)進行統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2組體重、腹圍及BMI值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穴位中藥離子導入是將傳統醫學、現代醫學與電子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作用于人體經絡,促進肝區血液循環,從而能夠運化氣血,疏肝利膽促進肝內脂肪排出。楊邵華[4]觀察中藥離子導入聯合推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療效。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而且沒有不良反應。汪夢等[5]用離子導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發現使用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高。陳秋帆等[6]將女性腹型肥胖患者采用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采用游走罐配合腹部捏脂,對照組40例采用飲食控制療法。結果顯示游走罐配合腹部捏脂治療女性腹型肥胖療效顯著。
腹部分布有任脈,脾胃經等,是氣血運行必經之路,作為預測危險因子的指標,已明確用腰圍做指標,因此腰腹部是減肥降脂的重點,罐療能對局部皮膚產生溫熱刺激,擴張血管,刺激局部血液循環[7,8],循任脈及十二經脈走罐不僅能調和陰陽,健脾祛濕,還能通過大負壓的作用,加速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助患者脂肪大面積消耗[9]并且配合腹部按摩循經點穴,療效更佳。綜上所述,中醫綜合治療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鳳芳,張澤等。全球肝病負擔:中國的重大影響[J].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肝臟病學、2014/60(6):2099-2108.
[2]陳麗萍,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肝病雜志,2010,28(1):545-161
[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與治療》2015.7(6):846-858
[4]楊韶華.中藥離子導入聯合推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4,54(30):91-92
[5]汪夢,劉李斌,中藥離子導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2(10):27-29
[6]陳秋帆,文幸,洪文楊.游走罐配合腹部捏脂治療女性腹型肥胖40例[J].中醫研究,2012,12(25):60-62
[7]洪壽海,吳菲等.拔罐療法作用機制探討[J].湖南中醫雜志,2011,31(10):932-934
[8]張潔,李中正,李桂蘭等.中國罐具發展簡史[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1):95-97
[9]王博,吳松,謝俊等,參芩白術散聯合循經走罐治療脾虛濕阻型肥胖癥55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