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濤
【摘要】1.提出,中醫陰陽理論的物質基礎是細胞代謝,同時設計一張“陰陽曲線圖”能把人體的陰陽體征,從定性轉換為定量。從此中醫陰陽理論就由抽象變為具體、由模糊變為清晰、由神奇變為科學。
2.細胞只有在代謝過程中才能分泌出各種有形物質,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反應,激發并轉化成能量釋放,形成無形的陰陽體征,成為中醫辨證的依據。
3.細胞代謝是生命體的微觀運動,是物質與能量的統一、是人體宏觀與微觀的策源地。
【中圖分類號】R2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14-01
自古以來中醫陰陽理論是抽象概念,沒有物質元素支撐。所以在診治疾病上只有陰陽體征變化的定性推測,沒有陰陽體征變化的定量標準。這是中醫陰陽理論的一大缺憾。
其實,當陰陽滲透到醫學領域,并用來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時,陰陽就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有了物質元素的支撐。否則二千多年來中醫在陰陽理論指導下,不但能治好病,而且能治好許多沉疴大病.流傳至今,聞名于世,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事實是,我們沒有把陰陽體征背后的物質運動探究出來,才造成自古以來,世人對中醫陰陽理論的理解,依然是抽象的、模糊的、神奇的,一直沒有改變。
我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從臨床到中西醫理論,再從中西醫理論到臨床,反復推敲,反復驗證,追根溯源,發現人體的陰陽體征與細胞代謝存在本質上的關聯性,它們是生命體物質與能量的統一,是“名”和“形”的關系,陰陽體征是細胞代謝的行為表象;細胞代謝是陰陽體征的物質基礎。細胞代謝是生命體的微觀運動,是人體宏觀與微觀的策源地。于是就提出,中醫陰陽理論的物質基礎是細胞代謝,同時設計一張“陰陽曲線圖”,能把人體的陰陽體征,由定性轉換為定量。這是中醫陰陽理論的一大突破,為二千多年的中醫陰陽理論找到了自身的物質主體。從此中醫陰陽理論,就由抽象變為具體、由模糊變為清晰、由神奇變為科學。
下面分五點對此觀點進行論證:
一、陰陽體征是細胞代謝的行為表象
這就意味著,人體陰陽體征是從微觀變化開始,再到宏觀整體改變。因為細胞是構成人體最小的生命體,人體各個臟器組織都分別由不同種類的細胞群體所組成,如心臟由心臟細胞組成、肝臟由肝臟細胞組成、腎臟由腎臟細胞組成、神經由神經細胞組成、腦由腦細胞組成、骨由骨細胞組成等。生物學家研究表明,人體由200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群體所組成.其實人體就是一個龐大的細胞群體組合。
細胞具有代謝功能,即用自身的能量來推動自身的物質運動,以維持自已生命的存在。細胞代謝有兩種,一種叫合成代謝,一種叫分解代謝。合成代謝是吸收能源,屬“陰”;分解代謝是釋放能量,屬“陽”。即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為物質合成代謝過程,屬“陰”。M期絲分裂期,為分解代謝,是能量釋放過程屬“陽”。其實細胞周期代謝過程,就是生命體物質轉化為能量的代謝過程,即陰陽轉化過程。這就符合自然法則中的“陰陽太極”,即在同一事物內存有一陰一陽,兩者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共同體,即為“陰陽太極”。人體細胞代謝就是一個完整的“陰陽太極”。
細胞代謝是生命體的微觀運動,人體的陰陽變化由此啟動。人體的陰陽變化總是從微觀到宏觀,再從宏觀到微觀往返傳遞,由此形成陰陽體征,成為中醫陰陽理論的辨征關系。
人體各個臟器組織分別由不同種類的細胞群體所組成,當細胞周期代謝的陰陽發生變化時,那么也直接反映臟器組織的陰陽發生改變,即陰陽體征是細胞代謝的行為表象。《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這個“本”就是陰陽體征背后的物質運動--細胞代謝,透過現象看本質,“治病必求于本”,就必須是調整人體的細胞代謝,把細胞代謝異常轉化為正常,方能達到平衡人體的“陰陽體征”。把疾病治愈。
二千多年前,古人并不知道人體是由細胞組成,那又怎么來調整人體組織細胞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呢?細胞是個生命體,是生命體就要靠環境生存。中藥來源于植物、動物、礦物類等,都具有天然的化學成分,能覆蓋糖類、醌類、苯丙素類、黃酮類、萜類、揮發油、生物堿、鞣質類、有機酸類、油脂類、以及氨基酸、蛋白質、酶、色素、維生素、無機鹽的微量元素等,能改變細胞的生存環境。當細胞浸浴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進行合成和分解,吸收營養,排出廢物,來平衡自身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的陰陽變化,才能使疾病消失。
當我們了解了細胞是構成人體最小的生命體,而生命體又是靠環境生存的,這就不難理解。中醫治病的原理,是用改變細胞的生存環境,來達到調整細胞代謝的陰陽變化,把疾病治愈。
證明:調整陰陽體征和調整細胞代謝是同步存在。
二、細胞代謝是人體有形、無形物質(微觀與宏觀)的策源地。
細胞只有在代謝過程中才能合成和分解出各種有形物質、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反應,激發并轉化成能量釋放,形成人體內外各種陰陽體征;反之細胞代謝一旦停止,生命也將停止,人體的陰陽也就離絕,各種有形物質也停止分泌,體內外各種應激反應都將消失。
我們不妨以肝細胞代謝為例。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化工廠”和“垃圾處理廠”,肝細胞的代謝體現在肝臟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上。
以下列舉肝臟的部分生理功能和病理改變:
1.肝臟有分泌膽汁的功能,包含磷脂、膽固醇、鉀、鈉、鈣、磷酸鹽、碳酸鹽、少量蛋白質、膽紅素等。膽汁在膽囊中儲存,進餐時被大量排放到腸道,有助于消化食物和排泄廢物。當肝硬化,肝細胞受到破壞,會導致肝內膽管阻塞,物質分泌受阻,膽汁在肝內淤積,膽紅素升高或出現黃疸。由于膽汁具有乳化脂肪,促進脂肪消化吸收。當肝細胞受到破壞時膽汁分泌不足,并引起脂肪積累、消化不良等病理反應。
2.肝臟是參與物質合成與分解的臟器,肝臟對維持血糖深度的恒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80%在肝內進行蛋白質合成。肝臟是脂肪運輸的樞紐,還能利用糖和某些氨基酸合成脂肪,膽固醇和磷脂等。當肝臟受損,肝細胞受到破壞,并造成蛋白質合成受到障礙時,會導致營養不良。還會造成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紊亂、膽固醇合成減少、甘油三酯增加等病理現象。
3.肝臟能參與激素代謝,是讓多種激素失活的主要器管。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性腺激素等都在肝內失活。當肝功能受損,肝細胞受到破壞,會出現男性性功能減退、女性閉經及不育、皮膚色素沉著等病理現象。
以上是肝細胞在正常代謝過程中能正常的合成和分解出各種有形、無形物質,即陰陽體征是細胞代謝的行為表象,功能反應;反之,當肝臟受損,肝細胞代謝受到破壞,那么合成和分解的有形、無形物質在數量上、質量上也隨之產生變化,引起疾病。如果肝細胞死亡,即肝細胞代謝消失,肝內各種有形、無形物質都將停止合成和分解。
證明:人體內各種有形、無形物質都出自于細胞代謝過程之中。
三、人體的一切功能變化都是通過細胞代謝的方式來完成
現在我們知道,細胞是構成人體最小的生命體,也是人體遺傳的基本單位,這小小的細胞在生命體內究竟有多大能耐,能起多大作用,在近代細胞生物學中是這樣描述:人體早期胚胎發育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通過增殖、分化、凋亡等過程在人體內形成各種臟腑、組織器官。細胞通過增殖實現其數量上的增加;通過分化能夠形成特定的形態、功能和不同結構的子代細胞;通過凋亡可以清除受損或突變細胞,從而保證細胞的數量和質量。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調控極其復雜,在體內是由多階段和多因素參與嚴格而有序地進行調控,人的生命就是在無數細胞不間斷地代謝中存續。
細胞代謝是一種低級運動形式。人體的高級運動形式,是建立在細胞代謝低級運動形式基礎之上,如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所分泌不同類型的有形物質,會激發并轉化成能量釋放.這一過程是低級運動形式,當通過優化組合,便形成固定的意識認知,方能成為高級運動形式。如我國的漢字是由橫、豎、撇、捺、折五種筆劃組成,進行不同的組合就能造出80000多漢字,再通過主、謂、賓語法組合,構成語言,人們識別后就形成固定的語法規律,儲存在大腦記憶中,形成思維活動,進行文字語言交流,這就形成高級運動形式。
證明:人體的一切功能變化都通過細胞代謝的方式來完成。
四、“陰陽曲線圖”能把人體的陰陽體征由定性轉換為定量
當陰陽滲透到醫學領域,并用陰陽來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時,那么陰陽就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抽象概念,而具有物質元素支撐。
我們再以肝臟為例,如肝功能異常,在血液檢測中,谷丙轉氨酶指數升高大于40U/L,同時白蛋白下降或小於35g/L,原因是由于肝臟受損,肝細胞受到破壞,谷丙轉氨酶從肝細胞內釋放出來進入血液,才會使血清中谷丙轉氨酶指數升高,造成肝功能不全。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在血漿中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又會使白蛋白指數下降或小于正常值,患者會感覺頭暈眼花、雙目干澀、五心煩熱等,在中醫辨證中稱之為肝血虧損,陰虛陽亢,虛陽外泄。但是中醫診斷的陰陽,這的抽象的定性又如何把它轉為定量呢?這就要尋找在陰陽體征背后的物質運動--細胞代謝,把它的功能發揮出來。不妨再用肝臟合成的白蛋白為例,人體的白蛋白幾乎全部在肝臟里合成。當肝臟受損,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有所減弱,反應在數量上就會下降。正常人白蛋白值是35--50g/L.取中間數42.5g/L化驗結果,數值在正常值平均數以上屬“陽”,反之,化驗結果數值在正常值平均數以下屬“陰”,“陰陽是一氣所生”,大于正常值為陰虛陽亢或虛陽外泄。小于正常值為陰盛陽虛或陰陽皆虛,由此白蛋白的陰陽變化就可以在肝功能檢測數據中量化出來。如果把肝功能所有指標聯在一起,就是一組“陰陽曲線圖”。從數據上反映出肝臟體征的陰陽變化。由定性變為定量。
證明:我提出,中醫陰陽理論的物質基礎是細胞代謝,同時設計一張“陰陽曲線圖”能把人體的陰陽體征從定性轉換為定量。成為中醫臨床上診治疾病的客觀依據,中醫治病標準化也就自然顯示出來。《黃帝內經》曰:察脈先別陰陽。這是定性標準,給世人的感覺是抽象的、模糊的、神奇的,而“陰陽曲線圖”能把這陰陽抽象的定性,轉換成定量,由此中醫陰陽理論的抽象就變成清晰、模糊就變成具體、神奇就變成科學。
五、細胞代謝是中醫陰陽理論的物質基礎
雖然人體的陰陽體征和所分泌的各種有形物質(內分泌物質),都出自于細胞代謝過程之中,但是細胞代謝只是反映臟器組織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行為表象,它是低級運動形式。當陰陽滲透到醫學領域,把這些行為表象串聯起來,運用陰陽太極的自然法則加以統計、分類、歸納、推理、總結,從哲學層面上來論證它們的辨證關系。中醫陰陽理論就有了物質元素支撐。便可用以闡明和分析人體生理、病理活動的規律,同時也是診斷疾病、檢測疾病、治療疾病的客觀標準。
二千多年來,傳統中醫陰陽理論只是研究人體內外各種行為表象,而對于形成這些行為表象背后的物質運動,并未探究。故中醫陰陽理論自古以來是“有名而無形”,給世人的感覺是抽象的、模糊的、神奇的。在科學層面上還未能講清道理。
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生命科學的認識不斷加深,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論的生命觀,現在我們認識到,生命體細胞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多分子系統,其本質特征是:
1.自我更新,即同化與異化的統一過程。
2.自我復制,即遺傳與變異的統一過程。
3.自我調節,即平衡與不平衡統一的自組織過程。
就目前人們對于生命科學的認識,中醫、西醫分別都有自已的理論框架來指導臨床實踐,兩者在理論上依然無法溝通,無法統一,這正是擺在醫學科學面前有待不斷探索的課題。人不只是生物意義上的人,也不是抽象的陰陽變化的人,而是由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所分泌的各種有形物質激發并轉化為能量,通過人體自組織性,從微觀結構的變化,到宏觀整體的改變,是多方面屬性的人。人體對于內外環境的變化,通過特異和非特異性刺激,自組織性,會及時作出應激反應,人在生存的每一刻,都按照自己的規律在運動、變化、發展、衰老到死亡,這一切都在細胞代謝框架內進行,是生命體能量與物質的統一。
現代自然科學證實了恩格斯關于生命起源的論斷,認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化學進化,實現了從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的轉化;生物大分子的自組織進化,實現了核酸、蛋白質之間的信息編碼和功能聯系,產生了最初的原生細胞;生物進化實現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級生物到高等動物的發展。生命的進化和發展,離不開細胞的進化和發展,對生命的認識也離不開對細胞生命的認識。
中醫陰陽理論應當吸收這個基本元素,來完善自己,補上這一課,從科學層面上探究支撐中醫陰陽理論的物質基礎--細胞代謝。
綜述
我在探究中醫陰陽理論物質基礎的同時,從哲學層面上把細胞代謝低級運動形式的結構功能、生命特征和代謝規律等運動形式,用“陰陽太極”的自然法則把它們串聯起來,發現細胞代謝是構成人體陰陽體征的物質基礎。如同百川歸海、一脈相承,中醫陰陽的宏觀概念及人體的高級運動形式等,都建立在細胞代謝低級運動形式基礎之上。由此提出:細胞代謝是中醫陰陽理論的物質基礎。同時設計一張“陰陽曲線圖”能把人體陰陽體征轉換成數據量化出來。這是填補了中醫陰陽理論中的空白,將是傳統中醫陰陽理論的創新和突破。
傳統中醫陰陽理論是用"陰陽太極"的自然法則來觀察、分類、歸納、推理總結人體的行為表象,由此形成了中醫陰陽理論的辨證關系并應用于臨床實踐。創新理論是在此基礎上,來深入探究人體行為表象背后的物質及其運動規律,即尋找來龍去脈的因果關系。這就為中醫陰陽理論在辨證論治上找到了邏輯基點。也為中西醫理論找到了共同的物質基礎--細胞代謝。
參考文獻
[1]黃帝內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年7月
[2]宋今丹.醫學細胞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3]錢睿哲等.病理生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4]王風平等.臨床檢驗報告單解讀〔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5]石任兵等.中藥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