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超 袁曉潔 李冬梅 高燕敏 張玉梅 戴莉
【摘要】目的:總結完善基礎護理的方法,分析探討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對提高優質護理質量的效果。方法:對我院臨床科室實施完善基礎護理管理制度、對護理人員定期考核、加強細節管理等綜合干預措施來完善基礎護理服務,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評分和患者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后,護理質量評分由82.6分上升致95.3分,護理滿意度由90.48%上升致98.09%,優質護理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前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礎護理是優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基礎護理服務是提升優質護理質量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基礎護理;優質護理;護理質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28-02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醫療模式的轉型,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以及主動-被動的醫療關系已經遭淘汰。新型醫學模式強調"以人為本",醫療活動應以患者為核心,這不但要求醫生改變傳統醫療行為思路,更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提出了挑戰,在此背景下,各家醫院紛紛提出提高優質護理質量的口號[1]。基礎護理是優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醫院護理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基礎護理的完善程度所決定。本組研究通過總結完善基礎護理的方法,并分析探討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對提高優質護理質量的效果,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分別隨機選取2019年1月~6月以及2019年6月~12月我院收治住院患者各10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2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53.8±12.4)歲。其中2019年1月~6月105例為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前患者組,而2019年6月~12月105例患者為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后患者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完善基礎護理服務的內容
1.2.1完善基礎護理管理制度由護士長牽頭,由科室內所有護士集中討論,制定當月護理排班表,確保每日搭班護士中有一位資格老、經驗豐富的老護士,和一位年輕護士,在幫助年輕護士成長的同時,確保每輪護理排班的高質量護理實力。同時,可推選一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士作為護士長以外的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人員,負責對病區內基礎護理質量進行監督和發現問題。
1.2.2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護理工作的主體是護士,而提高基礎護理質量,首先應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2]。如護士長可安排本科室護士輪轉、進修等,在其他臨床科室學習鍛煉,到上級醫院提升水平,學他人之所長。同時,可定期組織科室護理學習、競賽等,鼓勵護士多學習先進技術,鉆研并熟練掌握現有技術等。另外,對護士業務水平定期考核有重要意義,有助于護士自我完善和提高。
護士除需要具備嫻熟的技術外,對心理素質亦有較高的要求[3]。如面對急診患者時如何臨危不亂,在患者家屬面前如何自由應對等。科室護士長可通過定期訪談等方式,了解每位護士的心理動態。同時醫院可組織心理專家對護理人員定期心理培訓,幫助護士樹立自信和對工作的熱愛。
1.2.3轉變護理觀念在科室內實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善于換位思考,理解護理人員的難處,并積極主動尋求解決的措施,而不是埋怨處罰。幫助護理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識到護理事業是光榮神圣的,培養其積極的工作態度。領導層應考慮護士的難處,換位思考,在其出現工作失誤時,不能一味批評和懲罰,而是注意場合,注意時間對其進行委婉的批評,并對其教育,避免同樣問題的再次發生。
1.2.4注重細節的管理基礎護理內容復雜繁多,故應從每一細節做起,嚴格把關[4]。同時,醫院護理部可以通過制定基礎護理內容和提高護理質量的具體辦法小手冊,方便在一線護士間傳閱,促進學習,并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起到時刻督促作用。
1.3效果評估標準對我院臨床科室實施完善基礎護理服務,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評分和患者護理滿意度差異。其中護理質量評分有護士長或基礎護理負責任進行客觀考核并進行評分,而患者護理滿意度由患者及家屬共同打分,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統計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由Excel表格錄入后在SPSS16.0軟件中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后,護理質量評分由82.6分上升致95.3分,護理滿意度由90.48%上升致98.09%,優質護理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前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提高優質護理質量是順應時代進步的重要舉措,對患者而言,優質護理能確保住院患者的健康,利于住院期間治療和康復的順利進行;對護士而言,有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對工作的信心、熱情的培養;而對于醫院而言,產科優質護理直接關系到醫院的效益和自身形象[5]。基礎護理服務是優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基礎護理服務是提升優質護理質量的關鍵環節。完善基礎護理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轉變護理觀念,注重細節的管理等途徑是質量管理的主要切入點,是今后各家醫院工作和學習的重點所在。
參考文獻
[1]黃澤云.持續質量改進對婦產科護理質量管理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9):2457-2458.
[2]鐘慕賢,黎俊紅.完善基礎護理服務對提高優質護理質量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21):115-117.
[3]熊麗,唐海蘭,蔣明敏,等.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09,21(5):881-882.
[4]周冬梅,嚴顏.護士長人性化管理對科室護理工作開展的意義淺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0)22-23.
[5]高秀芳,田丹丹,辛俊穎,等.基礎護理周程化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護理,2011,9(12A):3180-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