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祎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不同疾病護理工作量以及護理工時,實現護理人力合理配置。方法:借助自我記錄的方法對6個專業組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量進行測量。結果:神經內科不同專業組的人均日護理時數及床護比存在差異(P<0.05),腦血管病患者最高,癲癎專業組最低。結論:神經內科應根據不同疾病配置相對合理的護理人員,滿足其護理需求。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人力配置;護理工時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89-02
護理人員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神經內科為主要研究科室,通過對其不同專業組的測量以及分析對比,盡可能地為護理人員合理配置提供數據支持,進一步促使護理人員的合理配置。
1一般資料
1.1臨床資料
以某醫院的神經內科的病房為研究場所,根據不同的情況分為6個專業組,重點研究這6個專業組中護士的具體工作量以及工作時間,進而作為以后分析研究的資料。
1.2測量要求及測量方法
測量人員提前對護理人員的相關工作量以及具體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在測量前進行相關記錄表以及各項指導手冊的編寫,盡可能地保證測量內容真正符合護理人員,能夠起到一定的關鍵作用。在這之后將提前了解的信息進行整理編撰,交由醫院護理專業人士進行審核,提出其中不合理的內容,隨后進行及時修改與刪減,真正確保實際內容與具體情況相吻合。前期工作完成后由相關護理人員進行預先體驗,保證其熟練掌握相關的測量內容、計時項目、計時工具、測量方法等內容,做到及時解決問題,不斷完善測量流程和方法。隨后進行正式測量,由護理人員根據自己的護理內容進行自我記錄,準確記錄每個時間點的護理任務,護士長對相關情況進行監督和核查,匯報記錄結果。
2結果
3討論
3.1神經內科護理工時測量具有代表性
測量過程是在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展開,護理人員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自己對自己的相關護理任務進行連續不間斷的測量,以盡可能地保證數據的精準無誤,盡可能地滿足測量的要求。同時,在采用相關測量結果的過程中,還將參考某院過去的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情況,以盡可能地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通過進行進一步的對比分析,神經內科不同病房的患者人均日護理時數雖存在不同,但差距不大,與以往的研究成果相符合。由于受到不同疾病狀況的影響,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存在明顯不同,有的疾病偏向于基礎護理,有的側重于觀察性護理,在健康教育、醫護配合以及見接護理等方面差異不明顯,需要護理人員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本研究以6個專業組進行具體研究,總護理操作項目高達122項,包含75名不同職稱、不同學歷、不同專業的護理人員,包含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病以及神經肌肉遺傳等6種神經內科疾病,涉及內容較多,其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說服力,能夠反映一定的價值。
3.2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量繁重
通過研究和分析,不同疾病護理有不同的側重點和關注點,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專業的護理知識,才能盡可能地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參考醫院之前的數據以及不同科室進行對比,我們發現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比其他科室的繁重護理工作量大,護理工作時間較長且護理人員壓力較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神經內科不同于外科,病理較為復雜,涉及的內容較多,容易發生病變等突發情況,需要護理人員進行隨時病情觀察、病情處置等直接護理工作,同時還需根據主治醫生的囑托進行相對應的處理、記錄等間接護理工作,這些復雜且繁多的工作任務加重了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其次,患者一旦有神經內科方面的疾病,其相應的功能性障礙較大且較多,加之無陪護病房管理政策的推行,造成護理人員成為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人物,在確保護理服務的水準下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負擔;最后,神經內科護理工作較為復雜,所耗費時間較長,在工作時間不表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確保護理工作的完成,護理人員必須保證高效率且高水準,這樣才能完成既定的任務,這對護理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而加重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護理人員為了盡可能地完成必需的護理任務,一定程度上可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護理工作,忽視一些健康教育、心理輔導等護理工作,從長遠看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復?;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增加護理人員的數量,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不斷提升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為醫院建立良好的口碑。
參考文獻
[1]李慧敏,封海霞,劉暢,張莉,劉俊麗.護理敏感質量指標在神經內科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學,2017,45(06):880-882.
[2]陳蘭,曹露.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16,2(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