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預防效果。方法:隨機選取80例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來我院診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課題對象,以隨機分類標準將其劃分為兩組,每組患者4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對比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最終護理效果。結果:經過護理干預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及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觀察組護理效果更佳,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脊柱骨折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降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且安全性高、預后良好,因此,值得廣泛的應用與推廣于現代臨床醫學當中。
【關鍵詞】綜合護理;脊柱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06-02
外力損傷是導致脊柱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屬于臨床常見的骨科類疾病,臨床常以手術的形式對患者予以治療[1]。但術后患者行動能力受限,多臥床休養,極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因此亟需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2]。基于此,本文對比和分析了脊柱骨折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80例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來我院診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課題對象,在充分告知患者研究目的與具體情況的條件下使用相關數據,以隨機分類標準將其劃分為兩組,每組患者4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最終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在2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5±2.46)歲;參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范圍在22-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56±2.46)歲。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B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病情發展進行定期的觀察記錄,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等。A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者宣傳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等,讓患者了解并掌握良好心理狀態與健康意識對病情治愈的重要性;為患者提供定期的知識講座,加強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養護自理能力;對于患者來說,大部分都缺乏對病情系統性的了解,導致患者沒有積極的配合治療,因此,需要建立健康咨詢為患者提供交流溝通渠道,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護理理念。(2)康復護理:予以患者正確的體位指導,幫助患者翻身,避免壓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根據患者病情具體的發展狀態制定針對性的功能訓練指導,并輔以專業的下肢肌肉按摩,按照肌張力訓練的相關內容予以患者鍛煉引導;(3)心理護理: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發展的情況下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都易產生負面情緒,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疏導,多溝通交流,讓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知識,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具體的評定標準如下:顯效表現為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并發癥與副作用的發生;有效表現為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并發癥與副作用的發生率大幅降低;無效表現為患者的病情并未得到控制或發生惡化,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發生并發癥與副作用的概率高。(2)觀察兩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
1.4數據處理
采集兩組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療數據與信息,將所有研究數據納入SPSS20.0軟件,其中兩組患者計量資料對比通過(x±s)表示,行t值檢驗;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與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對比等數據資料通過率(%)表示。最后,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總有效率,95.00%為觀察組患者的總護理有效率,80.00%為參照組患者的總護理有效率,觀察組的護理效率更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觀察組低于參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討論
脊柱骨折患者不僅肢體行動能力受限,且術后需要長期的臥床休養,患者極易發生靜脈血流減緩、肌肉萎縮等不良反應,導致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此外,手術治療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血管造成損傷,使得患者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血液高凝,增加了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使患者康復初期負面心理情緒嚴重,治療依從性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效率[3]。因此,針對此類問題,需要設立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方式提降低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改善患者的預后。綜合護理通過對有關資料理論與實踐結果的有效結合,以患者實際情況為基礎,對其進行全面的評價,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內容。采用綜合護理具備較高的臨床護理價值,能夠完善傳統護理方式的缺陷,全面、整體性的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內容,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與臨床指標,為臨床護理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與依據。因此,對患者予以良好的綜合護理,能夠從根本上實行有效的防御手段降低上述影響因素對患者病情康復的影響,從心理防御的角度上幫助患者排解不良的負面情緒,以積極的心態與良好的信心配合治療,進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康復效率與預后[4]。通過本文論述可知,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及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觀察組護理更佳,P<0.05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脊柱骨折患者應用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利華,易春燕,代玉嬌.綜合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心理月刊,2019,14(20):149.
[2]鄭小英.脊柱骨折術后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4):4-5+7.
[3]崔礫.脊柱骨折術后患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1):59.
[4]王紅梅.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