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杰
【摘要】目的:對不同產程剖宮產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母嬰結局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擇2017年4月到2019年6月間到我院就診的100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產程的不同將100例產婦分為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每組各50例。對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產婦的術中情況及母嬰結局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第一產程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低于第二產程組產婦,在統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均<0.05)。第一產程組新生兒共發生1例新生兒損傷、2例重癥監護入室、1例重度窒息,均低于第二產程組的7例、8例、7例,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第一產程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第二產程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2%,第一產程組明顯低于第二產程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而言,第一產程剖宮產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母嬰結局均優于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臨床上要盡可能減少第二產程剖宮產。
【關鍵詞】第一產程;第二產程;術中出血量;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27-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到2019年6月間到我院就診的100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產程的不同將100例產婦分為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每組各50例。其中第一產程組產婦年齡20~32歲,平均(25.36±2.48)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3±0.95)周。第二產程組產婦年齡21~32歲,平均(25.46±2.53)歲,孕周37~40周,平均(38.86±1.02)周。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經孕周、年齡等一般資料分析,兩組產婦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第一產程組產婦均在其第一產程內進行剖宮產術,第二產程組產婦均在其第二產程內實施剖宮產術。而后對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產婦的術中情況、新生兒情況、以及產婦術后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比較。術中情況主要從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進行分析;新生兒情況主要從新生兒損傷發生率、重癥監護入室率以及重度窒息發生率進行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100例產婦術中出血量及母嬰結局等指標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術中情況的比較
如表1所示,第一產程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低于第二產程組產婦,在統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均<0.05)。
2.2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新生兒情況的比較
第一產程組新生兒共發生1例新生兒損傷、2例重癥監護入室、1例重度窒息,均低于第二產程組的7例、8例、7例,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第一產程組和第二產程組產婦術后并發癥情況的比較
第一產程組產婦術后發生產褥病2例、產后出血3例、術后子宮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2%,第二產程組產婦術后術后發生產褥病3例、產后出血8例、術后子宮感染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2%,第一產程組明顯低于第二產程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剖宮產在挽救高危產婦、處理難產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臨床上剖宮產的廣泛應用常常忽視了剖宮產對母嬰可能會造成的危險,有的甚至將剖宮產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分娩方式,完全忽略了剖宮產術中、術后并發癥對母嬰身體的嚴重影響。而部分學者發現[1],剖宮產中不同產程產婦其術中出血量及母嬰結局情況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對不同產程剖宮產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母嬰結局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相關研究指出[2],隨著產婦產程的不斷延長,產婦子宮下段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且時間越長,對產婦影響越嚴重,最后導致產婦子宮壁明顯變薄,使產婦平滑肌的收縮能力明顯下降,從而提高了產婦的產后出血率。同時由于大多數第二產程產婦體內新生兒的頭部已經深入骨盆,需要從產婦陰道中對其頭部進行上推,其結果是導致產婦子宮切口撕裂,給母嬰身體均帶來較大的損傷。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第一產程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低于第二產程組產婦。第一產程組新生兒共發生1例新生兒損傷、2例重癥監護入室、1例重度窒息,均低于第二產程組的7例、8例、7例。第一產程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明顯低于第二產程組的36%。
綜上所述,相對于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而言,第一產程剖宮產產婦的術中出血量及母嬰結局均優于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臨床上要盡可能減少第二產程剖宮產。
參考文獻
[1]朱琴,張黔.不同產程剖宮產術中出血情況比較及出血原因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5(12):14-15.
[2]宋惠萍,莊海顏,藍面如.新產程標準對產程中剖宮產指征的變化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