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庚
【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術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擇2018年6月到2019年10月間到我院就診的90例下肢骨折并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按比例分為兩組(對照組/實驗組),分別各45例。對照組患者僅進行硬膜外麻醉,實驗組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觀察并記錄感覺、運動神經阻滯起效和維持時間,同時觀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經記錄,對照組麻醉有效率為73.2%,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22.22%;實驗組麻醉有效率為89.8%,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二者相比之下,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術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占有明顯優勢,在統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均<0.05)。結論:在下肢骨折手術中實施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明顯提高麻醉的有效度,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患者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減少,手術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下肢骨折手術
【中圖分類號】R2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60-02
當前,下肢骨折手術是臨床常見的外科手術,具有并發癥高、康復緩慢等缺陷,隨著其手術方式的改進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其手術水平及效果均已達到較高的水準,但其高發的并發癥對臨床推廣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因麻醉而引發的并發癥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在確保麻醉效果的基礎上,改進麻醉藥物及麻醉方式,以提升麻醉的安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以及恢復速度,對骨折手術的推廣及臨床麻醉方式的選擇均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在手術中需要運用相應的麻醉方式。術后可以通過硬膜外留置的導管給予鎮痛藥物,是治療急性術后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常用手段之一。研究表明與使用單一藥物通過一種技術進行術后鎮痛相比,通過不同技術的多模態鎮痛能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用量,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右美托咪定在達到并維持足夠的鎮靜水平的同時,具有易于喚醒的特點。不僅如此,右美托咪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的不良反應。因此,本研究著眼于右美托咪定與硬膜外麻醉復合用于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效果和安全性,經過對就醫于本院的進行下肢骨折手術的病患進行嚴格篩選,采用簡單對照試驗,進行如下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8年6月到2019年10月間到我院就診的90例下肢骨折并進行手術的患者進行篩選,年齡20—40歲,男女比例為1:1,體質量指數(BMI)為20—28。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僅進行硬膜外麻醉,實驗組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觀察并記錄相關數據。
1.2方法
首先確保所有手術均由同一組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完成。囑咐所有患者在術前6h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連接多功能心電監護,連續監測心電圖、脈搏氧飽和度,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并測量血氧飽和度以及血壓、心率等相關指標。患者體位以右側臥為主。
對照組:對患者僅實施硬膜外麻醉,注入后觀察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并記錄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
研究組:對患者僅實施硬膜外麻醉,注入后觀察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并記錄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在此基礎上繼續觀察5分鐘,如患者沒有不良反應,注射1.5%利卡多因同時復合右美托咪定100ug共10ml。注入后觀察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并記錄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
1.3觀察與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采取麻醉后的臨床有效率,同時評估兩種麻醉方式下的不良反應概率。
麻醉效果分析:分別按照椎管內麻醉效果評價標準和神經組織麻醉評價標準,對兩組研究對象的麻醉效果進行評價。將其效果分為I一IV個級別,以I,II為顯效,I,II,III級為麻醉成功,IV級為麻醉失敗。計算麻醉顯效率及成功率,作為麻醉果評價內容,麻醉顯效率及成功率與麻醉效果呈正相關;安全性分析:評價過程中以意識障礙、呼吸困難、horner綜合征三種表征作為觀察指標,出現上述三種現象的人數越多,說明麻醉的安全性越差。統計治療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的病例數,計算其不良反應發生率,作為安全性的評價內容,安全性與不良反應呈負相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給予t檢驗,診斷結果數據材料以n(%)表示,給予x2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情況的比較
如表1所示,研究組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麻醉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在統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均<0.05)。
2.2對照組和研究組安全性的比較
對照組發生意識障礙、呼吸困難、horner綜合征分別為4例、4例、2例,總發生率22.22%(10/45),研究組發生意識障礙、呼吸困難、horner綜合征分別為1例、1例、1例,總發生率6.67%(3/45),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x2=4.41,P=0.036)。
3討論
據調查,“術后疼痛”是目前病患手術后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客觀層面上,術后疼痛的處置不當會造成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尤其是對于下肢骨折存在強烈的疼痛感的病患而言,劇烈疼痛誘發的不良情緒極易造成臨床不良反應或并發癥,因此在接受手術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麻醉方式以提高手術效果。
在醫學界經常采用的手術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理論上講,硬膜外阻滯可用于除頭部以外的任何手術。但一般處于安全層面的考慮,當前的硬膜外麻醉主要應用于腹部及以下的手術,包括泌尿、婦產及下肢手術。一般而言,高位硬膜外主要用于術后鎮痛或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以減少全麻藥的用量,除此之外,為降低風險,一般不予在上肢使用。但是,由于此外,凡適用于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手術,同樣可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此外還用于術后鎮痛。
在硬膜外局部麻醉藥添加使用輔助藥物是近年來醫生普遍采用的麻醉方式,可有效延長阻滯的持續時間,并提高麻醉成功率,促進病情恢復。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應用效果相對較好的腎上腺受體激動劑,在本研究中,筆者發現右美托咪定比起其他藥物具有更短的起效時間以及更長的維持時間。盡管目前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等作為經典的輔助藥物在臨床上廣泛使用,但是研究表明加入芬太尼可提高術中和術后早期阻滯的質量,但是疹癢、尿漪留、惡心嘔吐和呼吸抑制的發生率有增加的可能性。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也發現阿片類的藥物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早期康復的目的。相比之下,右美托咪定可以實現通過硬膜外途徑使用時具有許多有益處的功效:作用于突觸前后交感神經末梢和中樞神經系統,減少交感神經傳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產生鎮靜、抗焦慮、鎮痛的作用應用于手術中不但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鎮靜的作用,同時能夠針對患者術中的不良情緒起到緩解作用。因此,筆者立足于最大限度減少病患的疾苦,將硬膜外麻醉與右美托咪定復合麻醉的方式進行臨床試驗,得出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術麻醉具有明顯的效果上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90例下肢骨折并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觀察,得出硬膜外麻醉復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術麻醉具有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伍志超,王涵,馮艷,包曉航.右美托咪定或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比較[J].重慶醫學,1-10.
[2]崔吉正,張小寶,章云海,等.右美托咪定關節腔注射對膝關節鏡術后鎮痛效果的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2):213-215
[3]黃杭飛,徐濤,楊運.青年下肢骨折手術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麻醉的鎮痛作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5):75-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