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摘要】目的:探究應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對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分析。方法:篩選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84例過敏性紫癜患兒資料作為本次探究研究對象。按照大樂透隨機排序法將其84例患兒均分為兩組,每組患兒人數為42例。單一采用西咪替丁治療的42例患兒以對照組進行表示;在對照組患兒治療基礎上加以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的42例患兒以研究組表示。將由我院專業人員對兩組患兒在不同治療方式下的結果差異進行比較分析。結果:以上兩組患兒在我院固定醫護團隊協助完成治療后。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抑制不良反應的幾率均比對照組患兒更為優秀。兩組患兒之間的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對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是切實可行的治療方式。該方式更為有效、快速、安全的為患兒康復起到了關鍵作用,值得進一步探究應用。
【關鍵詞】復方甘草酸苷;西咪替丁;小兒過敏性紫癜;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75-01
1患兒資料與治療方法
1.1患兒資料
本次探究將回顧性篩選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84例過敏性紫癜患兒資料作為本次探究研究對象。按照大樂透隨機排序法將其84例患兒均分為兩組,每組患兒人數為42例。單一采用西咪替丁治療的42例患兒以對照組進行表示;在對照組患兒治療基礎上加以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的42例患兒以研究組表示。以上兩組患兒均經我院專科醫生依據WHO制定的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癥狀進行確診,征得患兒看護人同意并簽署治療同意書,生命體征穩定、無其他部位嚴重并發癥情況與傳染性疾病,經藥敏測試后對本次治療用藥無排斥性再納入本次探究。其中對照組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20例;患兒年齡3~9歲、平均年齡5.9±2.3歲。研究組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23例;患兒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2±2.7歲。根據以上兩組患兒資料比較結果顯示P>0.05無統計學意義。因此,本次探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兩組患兒之間可以進行比對。
1.2治療方法
以上兩組過敏性紫癜患兒均優先進行常規治療(營養支持、抗生素干預)。對照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單一采用西咪替丁進行治療。西咪替丁的使用方式與劑量初步控制為200mg西咪替丁于250ml生理鹽水混合后對患兒進行2d/1次的靜脈滴注。
研究組患兒則在對照組患兒基礎上加以聯合復方甘草酸苷進行治療。復方甘草酸苷的使用方式與劑量初步控制為20ml復方甘草酸苷于200ml濃度為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稀釋后進行1d/1次的靜脈滴注。以上兩組患兒的藥物使用劑量將根據患兒實際病癥情況酌情增減,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均為14d。
1.3觀察指標
將由我院專業人員對兩組患兒在不同方式治療下的總有效率、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進行統計分析。按照患兒在治療后的病癥改善程度將其療效劃分為:顯效(患兒病癥情況得到治愈或顯著得到改善)、有效(患兒病癥情況基本得到控制)、無效(患兒病癥情況無改善或加劇病癥發展)。總有效率計算方式為(有效人數總和÷組別總人數×100%)。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兒計數資料差異以百分數(%)表示,患兒例數以字母(n)代替,對結果進行t檢驗,當以結果差異為P<0.05時表明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以上兩組患兒在我院固定醫護團隊協助完成治療后。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抑制不良反應的幾率均比對照組患兒更為優秀。兩組患兒之間的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討論
小兒過敏性紫癜又名(許蘭-亨諾氏血管炎),主要好發于學齡期兒童人群。該疾病主要表現為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紫癜、腹痛、腫脹、乏力、不規則低熱等癥狀,嚴重的危害著患兒的正健生心發育。因此,如何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廣大學者們共同探尋的主要目標。由于目前尚無統一的治療標準。故,筆者對此展開探究。根據本次的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抑制不良反應的幾率均比對照組患兒更為優秀。兩組患兒之間的結果差異明顯,具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對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是切實可行的治療方式。該方式更為有效、快速、安全的為患兒康復起到了關鍵作用,值得進一步探究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業濤.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3):176.
[2]卓德平.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3).
[3]朱曉玲.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