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宇

【摘要】目的:結合臨床實踐,總結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隨機從新生兒科2019年期間治療的高膽紅素血癥病案中抽取80例,以選入組別的順序分為兩個小組,單數為對照組,偶數為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接受藍光照射,研究組接受茵梔黃顆粒+藍光照射聯合治療,對兩組患兒病情改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組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及血清轉鐵蛋白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而言,茵梔黃顆粒+藍光照射聯合治療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不得忽視。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茵梔黃顆粒;血清膽紅素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76-0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新生兒病癥,患兒主要呈現皮膚、鞏膜黃染等癥狀,發病機制為血液中膽紅素含量持續增長或膽紅素排出障礙[1]。該疾病是新生兒高發疾病之一,正常足月新生兒中50%會患上該疾病。臨床上,藍光照射是常見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因新生兒皮膚功能及消化系統并未完全成熟,極易誘發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鑒于此,本研究提出采取茵梔黃顆粒+藍光照射聯合治療方式,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新生兒科2019年收治的8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為研究對象,男48例,女32例,年齡3—9日,平均日齡為(5.8±4.7)d。以選入組別的順序分為兩個小組,單數為對照組,偶數為研究組,對比一般性資料差異較小(P>0.05)。(1)納入標準:性別、民族不受限;經家長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有重度或者危重度急性發作;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等較為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患兒。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藍光單獨治療,先用黑布把患兒的雙眼、肛門及會陰等部位進行有效遮蓋,將其它身體部位予以完全暴露在外,選用上海四菱醫用恒溫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治療機,以雙面照燈的方式實行間斷性照射,每天照射時間不得低于12h,選取20W、20h的燈管作為熒光燈,波長設定在4200—5000A,再以>600μW/cm2的輻射值予以光照。同時,機內的溫濕度分別設定為30℃、55%—65%。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再溫水服用茵梔黃顆粒(魯南厚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30028),每次服用1g,每天服用三次。兩組患兒均接受為期一周的治療。
1.3觀察指標
采取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測定血清總膽紅素、血清轉鐵蛋白含量。
1.4統計學分析
調查數據值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給予處理,臨床觀察指標采取(x±s)表示,經t檢驗,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據統計得知,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TBIL及TRF水平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干預后,兩組患兒血清TBIL及TRF水平均有所改變,且研究組改善幅度明顯更大(P<0.05),詳見表1。
3討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常患疾病,是血液中未結合膽紅素含量持續增長所引起的,未結合膽紅素經過血腦屏障侵入腦組織導致腦細胞核黃染,出現膽紅素腦病,嚴重損傷患兒神經系統,留下嚴重的后遺癥,不利于患兒健康成長。目前,藍光治療是一種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的治療方法,通過光線的照射,膽紅素漸漸被光氧化變成無色物質,通過膽汁、尿排出體外[2]。但是,長時間的藍光照射會造成皮疹、發熱等皮膚不良反應,再加上新生兒胃腸功能并未完全成熟,抵抗力較低,極易被病菌所侵害。同時,光照后血清膽紅素迅速降低后再一次升高,病情不斷反復,不利于患兒健康成長。本研究提出在藍光照射基礎上服用茵梔黃顆粒,其屬于中成藥制劑,其中茵陳為君藥,發揮著清熱利濕功效;梔子為臣藥,發揮著瀉火除煩、清熱利濕功效;黃芩為臣藥,發揮著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種藥物聯合使用,共同發揮著利尿、利膽、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及血清轉鐵蛋白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證實了茵梔黃顆粒+藍光照射聯合治療的有效性,值得各級醫院學習與運用。
參考文獻
[1]楊風敏.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聯合茵梔黃顆粒同步間斷性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24):3962-3963.
[2]丁麗麗.間歇藍光照射配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相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3):549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