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亮


【摘 要】 目的:解析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并分析其對策。方法:納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間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并出現不良反應的32例患者,歸納其不良癥狀,并針對性給出預防措施。結果:頭孢菌素的不良反應有變態反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休克、血液系統反應、腎毒性和腎毒性,且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于患者的過敏體質、飲食不規律、情緒波動和過敏史密切相關。結論:以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進行治療中,需綜合考慮患者的體質、飲食、情緒等因素,以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用藥安全。
【關鍵詞】 頭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應;應對方案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為一種半合成抗生素,分子的頭孢烯可有效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從而抑制其繁殖起到殺菌的效果,該藥物因具有廣譜抗菌性、高抑菌率、生物利用度高等優點而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1]。但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見效快的同時又會伴隨一系列不良反應的發生[2]。為了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現對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提出有效預防措施,為臨床的合理用藥提供理論參考依據,將調查結果規整、詳述見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間收治的接受頭孢菌素治療而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n=32),其中,男/女=13/19例;年齡區間[21,57](平均:34.86±8.26)歲;病癥類型:呼吸系統疾病/腹腔及盆腔感染/肺源性心臟病/其他=12/9/6/5例。參與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訂相關知情書。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體質、情緒、過敏史情況;同時,對接受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期間患者的飲酒情況進行追蹤。統計不良反應的類型、臨床表現和發生率;分析誘發不良反應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干預對策。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不良反應的類型和比例;
②統計體質、飲食、情緒和過敏史與不良反應間的關系。
1.4 統計學
SPSS24.0版本,具體分析不良反應和因素,表達方式為“n”和“%”百分比;年齡用“x±s”展現;當P在(0,0.05)時斷定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情況
如表1所示:頭孢菌素引起的不良反應中,變態反應15例(46.86%)、胃腸道反應8例(25.00%)、過敏性休克5例(15.63%)、血液系統反應2例(6.25%)、腎和腎毒性各1例(3.13%)。
2.2 不良反應影響因素
如表2所示:不良反應的發生與體質、飲食、情緒、過敏史之間存在相關性。
3 討論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適用于對細菌感染的治療。但近年,抗生素的濫用現象較為嚴重,不僅耐藥菌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對治療的效果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以下幾點:過敏、胃腸道不適、肝腎毒性、少數患者還會發生造血系統毒性等[3]。
本文中頭孢菌素的不良反應有過敏、胃腸道疾病、泌尿系統感染以及心血管系統疾病等,且引發不良反應的因素與過敏體質、飲食不規律、情緒的波動和存在過敏史有關。因此,在使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時,需對重點關注以下幾點[4]:①飲食:患者在用藥期間以及停藥期間,盡量飲酒,同時也應該禁止食用含有乙醇的藥物和食;②情緒: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叮囑其保持樂觀的心態,盡量維持情緒的穩定,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③詢問患者的基本情況,尤其是過敏史和體質;④在用藥后30min內密切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臨床特征,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給予相應的處理,從而保證用藥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氣候溫度也會影響不良反應,當溫度異常變化(如急速降溫)時,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會出現異常,進而誘發不良反應[5]。
由上所述,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使用易引發一些不良反應,醫生在使用前需考慮患者的體質和過敏情況,同時囑咐其保持情緒的穩定,飲食規律、清淡,做好防寒保暖,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劉建群. 探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臨床應用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治療對策[J]. 北方藥學, 2018, 15(05): 168-169.
[2] 魏傳峰, 張煌.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臨床應用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應急對策[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04): 116-117.
[3] 楊笑. 分析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臨床使用中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對策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4): 190-191.
[4] 張愛芳. 頭孢菌素類藥物各種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的策劃分析[J]. 世界中醫藥, 2017, 12(A01): 22-23.
[5] 黃黎芳.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使用發生的不良反應及應急對策分析[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38(A01): 122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