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珍
【摘 要】 目的:淺析高職護生溝通能力的提高途徑。方法:以“高職護生、溝通能力、醫患溝通”為主題詞,檢索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分析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有關高職護生的溝通能力的相關文獻。結果:共收納60多篇文獻,文獻類型以調查性研究和綜述為主,質性研究和干預性研究較少。結論:培養高職護生的有效溝通能力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而如何提高有效溝通能力,是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高職護生;溝通能力;提高途徑
前言
根據《護理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中明確指出進一步提高醫患溝通交流[1]。護患溝通能力已經成為護士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2]。護生作為未來護理隊伍的主力軍、接班人,接受和自主學習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尤為重要。而如何提高有效溝通能力,是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涉及到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素養與醫患關系的和諧。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護理服務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護理服務向人性化、高質量方向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和護理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護生作為臨床護理的重要后備力量,在護理中, 除了對基礎護理技能的熟練掌握外, 需進一步提升并培養溝通能力。即有效溝通能力在護理專業培養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一、有效溝通的重要應用價值
1.職業素養的需要
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中明確提出,溝通交流作為護士應具備的職業技能之一。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是當今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九項核心能力之一,是構建和諧型護患關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護生成長的職業能力的需求,高職護生是護理行業的新生力量,其工作將與患者密切接觸為其提供治療和護理服務, 如何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 使其高效、順暢地與患者進行信息交流與表達, 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良好的護患溝通已成為建立治療性護患關系必須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
2.改善醫患關系
國內外研究均表明, 醫患信任、尊重、有效溝通、醫療技術水平都是影響醫患關系的重要因素[3]。有研究表明, 有效的醫患溝通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醫療服務理念的要求, 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減少醫患糾紛[4]。作為未來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高職護生[5],必須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減少護患糾紛,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避免因交流障礙導致的誤解甚至醫療事故。在良性互動過程中, 能逐漸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3.提高護理工作效率
對護士來說,溝通是護理實踐的主要內容。良好的人際溝通可以建立和維持護理工作中的良好人際關系,包括護患關系、護護關系、醫護關系及由此派出的其他關系,良好的人際溝通可以建立和維持護理工作中的良好人際關系,使護理工作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與病人進行良好的護患溝通,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護理工作才能順利的開展,從而使護理工作效率更高。
二、提高有效溝通能力的途徑
1.情景模擬教學
依托學校實驗室資源開展情景模擬教學是提高學生護患溝通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6]。溝通技巧一定要在反復實踐中練習、運用。通過案例導入、環境設置、仿真模型 (或標準化病人) 的應用、氛圍烘托、情感渲染等方式實現情景模擬。學生在模擬的實驗室工作環境中, 可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護患溝通實踐的開展, 結合護理專業知識及教學病例, 讓學生在體驗各種不同角色的過程中去體會患者、患者家屬、護理人員等之間的不同心理變化, 學習換位思考,并學習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討的興趣, 學習面對真實問題時的解決辦法。以此夯實疾病理論知識基礎, 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學習溝通方式與技巧, 準確進行病情觀察, 從而增強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
2.加深人文學科理解,掌握溝通技巧
作為護理專業學生,應該認真學習護理基礎學科,有關的心理學、人際溝通學、倫理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知識,以上人文學科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和各種溝通技巧,學習護理理論知識是與病人有效溝通交流的基礎保障。。在校期間,除在實際操作中的強化外,護士要掌握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在理論實訓學習中反復學習。采用安慰性禮貌性鼓勵性和保護性語言,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為了加強言語的效果,可運用表情手勢朝向距離接觸等非語言溝通形式。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組織定期的讀書活動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坦誠交流與溝通,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3.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提升人際溝通能力
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是護士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石,也是護士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保證[7]。大學生社團可為學生創造無數個接觸外界社會的機會[8]在學校期間, 除了參與專業理論學習外, 還要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有利于培養良好性格和提高溝通能力,例如, 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校園文化活動、藝術節活動等都是從全方位培養學生素質來考慮的, 積極參加這些活動能鍛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
4.加強培養任課老師的溝通意識。
任課教師首先需要跟進了解護理行業的發展現狀, 并護患溝通之間的沖突以及矛盾要有所了解;其次, 任課老師要與時俱進, 學習與參考多種手段進行相關溝通教學實踐設計,學習最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與護生溝通的方法、評估護生知識需求方法、評價護生學習效果方法等,;最后, 任課老師本身的綜合素質很重要, 是學生的角色榜樣,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溝通能力、講解能力和示范能力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針對以上幾條要求, 教研室還應通過試講、聽課、集體備課等各階段培訓研討,把教學內容更多的滲透溝通的臨床案例,從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5.增加臨床實踐課程
實訓課大多數運用傳統手段進行, 沒有創新, 也無法聯系臨床實際, 造成高職護生無法真正體驗在臨床護士和患者、家屬等之間的溝通交流, 當進入臨床真正面對患者時無法開展心理護理, 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增加臨床見習內容, 首先可以讓高職護生直接接觸臨床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屬, 了解他們入院后的心理和情緒狀態, 通過交談可以了解他們存在問題, 從而近距離的觀察患者和患者家屬對護士護理過程的態度和配合度。其次, 護生可以在臨床上與護士進行交流學習, 可直接的學習護患溝通的經驗和方法, 讓學生的體驗更為真實具體, 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促進理論課堂的效果改善, 為學生帶來更多教材上無法獲得的臨床經驗。
綜上所述, 培養高職護生的有效溝通能力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高校應重視護生的溝通能力培養, 在校教學過程中提高護生對護患溝通的重視度,通過增加臨床實踐課程、鼓勵學生多參加社交活動、 采用情景教學法, 運用虛擬仿真技術營造“真實”環境、展現“典型”案例等措施,增強護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從而提高護生溝通能力及技巧。
參考文獻
[1] 《當代護士》護患溝通技巧和護士職業禮儀護理規范化服務精講班[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03):189.
[2] 沈寧主編.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孫盼盼,夏云.醫務人員視角下的醫患關系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2):63-65.
[4] PappasAP.The importance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J].Med clin North Am,2002,86:1–10
[5] 上海統計局.上海統計年鑒(2015年)[EB/OL].[2015-02-13].http://www.stats-sh.gov.cn/.
[6] 袁曉麗,江智霞,酒井順子,陳凌云,郁艷艷,伍彩紅.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提高護理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9,32(01):87-88.
[7] 熊艷芳.護患溝通能力的體驗[J].中國醫療前沿,2009,11(2):120-121.
[8] 毛睿智,田迎春,王小飛,等.國內護生人際交往障礙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