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微
(江蘇省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江蘇 南京210000)
新生兒在開奶后出現嘔吐、胃潴留、腹脹、反流等現象被,稱為新生兒喂養不耐受,多發于早產兒或低質量兒,臨床表現為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欠佳、吞咽吮吸功能較差等,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具有很大危害[1-2]。臨床針對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現象,除給予患兒相應的早產奶粉喂養外,還需根據其發病原因,改善患兒胃腸道喂養的耐受性,促進其胃腸道功能的提高[3]。益生菌是一種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定植于腸道、生殖系統,有利于機體微生態平衡,對改善胃腸道喂養不耐受癥狀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4]。本研究以34例喂養不耐受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益生菌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喂養不耐受患兒6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胎齡35~41周,平均(37.18±2.15)周;出生體質量2.0~4.0kg,平均(3.15±0.35)kg。觀察組胎齡35~41周,平均(37.62±2.18)周;出生體質量2.5~4.0kg,平均(3.22±0.31)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關于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的診斷標準:每日嘔吐3次以上;奶量減少或不增加3d以上;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養量的1/3[5]。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經醫院法人同意且接受社會監督。
1.4 排除標準 伴有消化道先天性畸形、遺傳代謝性疾病、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者;在治療過程中死亡者;大便常規有隱血、白細胞(+)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早產奶粉喂養。將患兒置于暖箱內,根據體溫調節暖箱溫度,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給予常規早產奶粉(雅培金裝喜康寶)喂養,初始奶量為20mL/h;根據患兒體質量逐漸增加奶量。觀察10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益生菌治療。17例患兒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口服,每次0.25g,每日3次;17例患兒給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3065)口服,每次0.105g,每日3次。必要時可采用溫水經鼻胃管溫服。觀察10d。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停止嘔吐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達全胃腸道喂養時間及治療時間。
3.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嘔吐、胃潴留等癥狀消失,能達到全胃腸道喂養;顯效:奶量有所增加,胃潴留、嘔吐等癥狀基本緩解,能進行胃腸道喂養;有效:嘔吐、胃潴留等癥狀有所改善,能進行胃腸道喂養但效果欠佳;無效:腹脹、嘔吐等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劇[5]。總有效率為痊愈率與顯效率之和。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治療見效時間比較 觀察組停止嘔吐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達全胃腸道喂養時間及治療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喂養不耐受新生兒治療見效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喂養不耐受新生兒治療見效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時間觀察組 34 2.42±0.65▲ 2.75±0.88▲ 6.79±1.25▲ 7.86±1.35▲對照組 34 3.51±0.86 3.82±0.94 8.36±1.97 8.95±2.14組別 例數停止嘔吐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達全胃腸道喂養時間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喂養不耐受新生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喂養不耐受是新生兒臨床常見癥狀,該病發病原因為新生兒發育不成熟,消化系統免疫力較差,導致病原體侵入,引起胃腸道菌群失調,使患兒喂養后發生不消化、嘔吐等癥狀,影響患兒胃腸道功能[6]。臨床針對喂養不耐受患兒的癥狀和發生因素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以保證患兒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但僅靠營養支持,患兒癥狀恢復較慢,其臨床療效和預后仍需進一步提高。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包括乳桿菌、酵母菌、雙歧桿菌等,其中雙歧桿菌是人體消化系統中較多的細菌,服用后可修復腸黏膜和平衡腸道菌群,對患兒及早進行全胃腸道喂養具有積極作用。針對新生兒喂養不耐受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加用益生菌具有較大的可行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早產奶粉喂養的同時予以益生菌,可調節患兒腸黏膜基因表達,刺激腸道上皮黏膜產生黏蛋白,改善腸道屏障功能及通透性,對腸道具有保護作用[7];益生菌還可改變腸道pH值,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致病菌生長,全面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促進食物消化,及早緩解腹脹、嘔吐等癥狀[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停止嘔吐時間、腹脹緩解時間、達全胃腸道喂養時間及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益生菌應用于喂養不耐受患兒效果較好,可緩解患兒臨床癥狀。肖毅華[9]采用益生菌治療新生兒喂養不耐受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益生菌治療,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觀察組嘔吐、腹脹等癥狀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新生兒喂養不耐受采用益生菌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益生菌應用于新生兒喂養不耐受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兒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