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廣東省肉鴿行業協會會長陳益填研究員"/>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編輯┃《廣東飼料》雜志編輯部 周風珍 郭妍

陳益填,研究員,中國畜牧業協會鴿業分會會長、廣東省肉鴿行業協會會長、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編寫委員會委員。多次被廣州市科協評為“先進科技工作者”,被廣東省農業廳分別評為“先進育種工作者”、“先進個人”和“省農業科技年活動先進工作者”,2006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在肉鴿新品種(品系)的培育、乳鴿的人工孵化率和人工育雛及乳鴿的加工開發等方面有創造性的成果,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已取得省部級成果十一項,其中“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五項;發表論文65多篇,發表專業著作7本,其中《快速養鴿技術》發行量兩百多萬冊,獲“粵牌優秀暢銷書”。
中國有關鴿子的文獻記載,始見于《五經》中的《禮記》。《周禮注疏》卷四載:“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漢人鄭玄注:“六禽:雁、鶉、鴳、雉、鳩、鴿。”說明中國在西周時期,王侯之家已飼養包括鴿子在內的「六禽」作為美味佳肴享用。俗話說:“一鴿勝九雞,無鴿不成席。”鴿子是種肉嫩味美的綠色肉類珍禽,它營養價值高,近年也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我國是肉鴿養殖和消費大國,2019年全國種鴿存欄量達到4500萬對,商品乳鴿年上市達7億多只,合約鴿肉30多萬噸。廣東省肉鴿飼養量和消費量均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存欄種鴿約2200萬對,年上市3.7億只乳鴿,大多為規模化飼養方式,飼養品種以石歧鴿、光明鴿、潮連鴿、泰深鴿和天翔鴿一大批自己選育的品種為主。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畜禽是推動畜牧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現代肉鴿種業,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選育、推廣適應生產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肉鴿良種,是實現肉鴿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發展目標的保障和基礎,是發展現代肉鴿產業的必然要求。
陳益填研究員,廣東省家禽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肉鴿行業協會會長,他三十幾年來一直投身于肉鴿生產第一線,通過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培育了近10個肉鴿新品系和配套系,天翔1號肉鴿經過十多年培育,2019年3月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專業委員會審定成為我國首個國家認定的新品種配套系,打破了我國培育肉鴿品種的空白,為全國肉鴿生產場提供了較多的優良種鴿和解決了大量的技術性問題,在肉鴿專業領域有較深的研究和較多的技術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養殖鴿業有一定的影響。7月末,《廣東飼料》雜志社記者有幸采訪到了陳益填研究員。陳會長主要圍繞肉鴿行業發展概況、品種培育及科學飼養標準、前景展望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現總結成文,以饗讀者。
《廣東飼料》:陳會長,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我國肉鴿業的發展情況。
陳益填會長(以下簡稱“陳”):中國肉鴿業的發展在全球來說是最好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民間從古至今都有養鴿子吃鴿子的習慣,國外也有選育鴿品種,但是對鴿肉的消費比較少,因此國外的肉鴿業發展不如中國。
我國肉鴿業自2000年以來,發展迅猛,對乳鴿的需求持續增長,呈產銷兩旺態勢。由于2018年市場行情非常好,肉鴿養殖利潤豐厚,養殖戶及企業現金流充裕,有足夠的資金擴張產能,因此許多養殖場擴建或者更換產鴿以提高乳鴿產量。在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市場缺豬少肉,禽類產品趁此機會補缺增量,綠色健康的鴿肉產品也開始受到市民的關注和青睞。特別是全國各地主題鴿餐廳的涌現,讓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品嘗到肉鴿美食,因此,河北、湖南、江西、云南等非傳統肉鴿消費地區的肉鴿銷量大幅增加。2019年,全國商品乳鴿年銷售量達7億多只,合約鴿肉30多萬噸。另外,養殖企業普遍認為禽肉需求還有增長空間,因此全國各地養殖場持續投入資金購買新的產鴿,2019年產鴿存欄增加了達到500萬對,較2018年同比增加了19.4%,增加幅度減少了4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種鴿場的產鴿增幅會有所增加。隨著全國各地特別是廣東省的鴿場拆遷轉移陸續完成,2020年全國種鴿存欄量達到800萬對,存欄量達到5300萬對,比2019年提高16%。許多此前因禁養限養政策被迫轉移的鴿場,在允許養殖的地區建設規模更大、管理更規范的新場,而且不再滿足于普通商品乳鴿的銷售,紛紛引進父母代種鴿進行擴繁,開始銷售種鴿。所以,2019年父母代種鴿存欄量較前幾年有了較大提高。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存欄父母代種鴿超過10萬對的企業大概有21家,預計2020年還會增加5家以上,父母代種鴿存欄量可能進一步提高。
從品種上來說,2019年歐洲肉鴿(米瑪斯鴿)祖代種鴿存欄量增幅最大,達到8.76萬對。增幅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泰森鴿及天翔鴿,祖代種鴿存欄量與2018年比分別提高了6.7%和5.1%,證明我國自主研發的鴿種已經得到了市場認可,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
《廣東飼料》:現在國內肉鴿消費的主要省份有哪些?
陳:俗話說:“一鴿勝九雞,無鴿不成席。”鴿子是種肉嫩味美的綠色肉類珍禽,它營養價值高,近年也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現在國內鴿飼養量增加最多的省份是廣東,其次是新疆。
廣東地區對鴿子的需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氣候條件好,溫度適宜,因為鴿子喜歡這種溫暖的氣候;地利,是廣東處于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人和,就是老百姓有吃鴿子的習慣。“天地人”這三方面都有利于鴿業的發展。現在廣東省鴿子存欄2019年存欄種鴿約2200萬對,年上市3.7億只乳鴿,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在廣東一只鴿子的生產成本不超過10塊錢,在北方要13~15塊錢,并且現在物流發達,一只鴿子從廣東運到北京只需要五六毛錢成本,這也是廣東鴿業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廣東飼料》:廣東省肉鴿的規模化養殖企業有哪些?
陳:廣東有很多老牌的規模化鴿業,比如深圳光明鴿業、江門潮連翔勝鴿業、英德德輝鴿業、增城正果鴿業、廣東溫氏鴿業等大規模鴿企,它們的鴿子存欄量都在15萬對以上。最大規模是英德德威鴿業,整個養鴿基地超過75萬對存欄。這幾年溫氏的鴿業發展也比較快,存欄達到40萬對,近兩年也有很多大企業進入養鴿行業,包括廣東大廣、廣東大家食品,還有新希望都進入鴿業隊伍,未來成為養鴿大企業。
《廣東飼料》:鴿子養殖場的投資大不大?進入門檻高不高?市場波動大不大?
陳:鴿子養殖場的投入相對較大,所以企業進入鴿業也不容易,要退出也不容易。從投入這方面來說,打個比方,你拿1萬塊錢買雞苗,如果1塊錢1只雞苗,那么就可以養1萬只雞。但是如果你想養1萬對鴿子,最起碼要三四百萬元,所以規模化養鴿門檻比較高。退出很難,不僅因為它投資大,也因為養鴿子的利用期比較長。鴿場一旦投資,等到鴿子成熟投產需要半年時間,半年之后配對上籠就有五年的利用期,這五年它都可以保持良好的生產狀態,五年之后生產成績降低才會更新換代。
鴿子的上市量相對比較平穩,所以鴿業的市場波動不是很大,一般來說每年增長維持在15%左右,市場是可以承受的。今年情況比較特殊,一是因為前幾年肉鴿行情好,2018、2019年一只乳鴿可以賺個八九塊錢毛利,很多大企業爭先進軍養鴿行業,導致肉鴿產品上市量飆升,可能會達到20%~25%增長量。再加上今年又遇新冠疫情,市場會出現暫時的供過于求,鴿業會進入低潮階段乳鴿價值可能會在8-13元范圍波動,除了經營不善的鴿場會虧損,大部分鴿場平本或稍有微利。
《廣東飼料》:“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畜禽是推動畜牧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我國肉鴿的新品種選育情況怎樣?
陳:發展現代肉鴿種業,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選育、推廣適應生產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肉鴿良種,是實現肉鴿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發展目標的保障和基礎,是發展現代肉鴿產業的必然要求。在肉鴿品種選育領域,國內外的研究尚不成熟,且選育時間跨度長,資金投入大,要克服的問題多,所以此前極少有肉鴿企業開展鴿的選育。隨著越來越多規模化鴿場以及專門化鴿業種業公司相繼成立,現代育種理念開始得到重視,肉鴿育種技術在摸索中逐漸提高。特別是近10年各大種鴿企業通過不斷投入和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除已通過國家審定的“天翔1號”肉鴿配套系,由江蘇威特凱鴿業有限公司培育的“蘇威1號”肉鴿配套系,河南天成鴿業有限公司培育的“天成1號”肉鴿配套系等新品種均已經申報國家審定。國產肉鴿品種經過近幾十年的選育,祖代、父母代的生產性能和商品代的飼料轉化率、增重等已非常理想,且產蛋率高,屠宰性能和產品風味等都有一定的優勢,與國外品種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對我國肉鴿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廣東飼料》:您近年來圍繞肉鴿選育做了大量工作。請簡單介紹一下您選育的優秀品種有哪些,生產性能如何?
陳:我早期選育的品種有石歧鴿、光明鴿、深王鴿和泰深自別鴿及天翔1號等肉鴿品種,還有江門比較有名的朝連白王鴿等等。目前市場上主導品種的天翔鴿,這個品種是我從1992年就開始跟深圳市農科中心合作研究,前后共用了將近二十年時間選育而成。“天翔1號”肉鴿配套系在2019年3月份獲得了國家級審定并獲新品種證書,是國內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鴿品種。
天翔鴿屬于增大體型,這個品種的乳鴿從孵育到上市,一般25天毛重就可達到600多克。而且產量比較高,在廣東每對年產可達到20只以上,在理想的情況下可達到22-23只。這個生產水平在國內平是比較高的。一般在肉鴿品種每對鴿子的年產15-18只。
《廣東飼料》:肉鴿的科學飼養標準近年來取得哪些進展?
陳:飼養標準現在在逐步完善。我從2003、2004年就已經開始著手制定鴿子飼養的標準,由我制定的廣東省農業行業標準《肉鴿生產技術規范》、《冰鮮乳鴿》生產標準己實施多年,對廣東肉鴿行業標準化生產起較大作用。那時候我在廣州市良田鴿業當場長,這些標準在我們行業應用比較廣泛,對于推動鴿業的標準化生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從去年開始,我們也著手制定鴿子養殖的國家標準,包括了團體標準和行業標準,現在鴿業也逐漸步入標準化的生產階段。
飼喂模式在近十幾年也在逐漸轉變,原來是百分之百的玉米、豌豆、小麥、高粱這種原糧飼喂,后來通過科學營養配方生產專業配合鴿料,生產便用上配合鴿料的占比從以前的30%到現在的40%、50%,下一步可達到70%。鴿料要保證質量,第一不能有抗菌素,要做到無抗。第二,要用規范的添加劑。第三,不能用魚粉,提高蛋白只能用豆粕,因為魚粉有腥味,會影響鴿肉鮮甜的口感;再者從養雞養豬來看,魚粉用得多,病死率也會增加,用豆粕就會保證鴿肉鮮甜味道。
《廣東飼料》: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方面,貴單位做了哪些外聯工作?
陳:自從在華南農大畢業后這36年來,我一直都在養鴿第一線進行產學研工作。包括肉鴿的新品種培育、生產技術、鴿病防治等。早期我參與了農業農村部在2004年組織赴新疆的鴿業品種調查項目。因為中國的鴿業最早主要是從新疆原鴿發展過來的,以前的原鴿主要是在天山、昆侖山形成的。現在我們國家的兩個地方品種之一——塔里牧鴿就是新疆的品種,這個品種也是我們在新疆通過鑒定出來的肉鴿品種,是新疆地區飼養的品種。
現在除了省內的科技示范推廣、技術指導以外,我們還承接了國家的援疆扶貧項目,即廣東家禽所對接新疆的喀什地區。此外,還在和田地區于田縣和洛浦縣進行針對性的科技扶貧指導,我去那里辦了兩次培訓班,給那邊的農戶講課,確保肉鴿產業正常發展,實現養鴿扶貧和科技興農。
《廣東飼料》:您覺得促進肉鴿產業發展的著力點在哪里?
陳:就我認為,最重要的方面是加強育種。因為鴿業這三十幾年來,早期從國外引進的就有七八個品種已經發生了退化,所以要開展新的品種培育選育才能夠促進這個行業發展。
二是吸引行業人才,積極加大科研工作。鴿業雖然發展了三十幾年,但是高校、科研單位的人才進入行業相對較少,所以各方面科技還相對滯后。華南農業大學除了營養方面有個別的老師做了相關研究以外,其他學校基本上很少做,包括仲愷、佛山這些涉農的學校都很少做養鴿方面的研究,農科院也比較少,所以以后這個行業想做大的話,必須要各個大學和科研院所來參與,才能促使肉鴿行業科技進步。
三是積極制定科學飼養標準,加大推廣均衡營養的全價料。對于規模化生產來說,不僅要提高鴿子的產量,還要考慮鴿子的質量問題,那么飼料質量就必須提升。現在鴿場用的料是40%配合料,加60%的玉米、豌豆、小麥、高粱這些原糧,工人再把這些原糧和配合料混在一起,這樣就無形中造成人工較大和飼料浪費較大,還會導致飼料營養不平衡,進而造成產量質量不平衡。所以下一步飼料的方向就是生產一種飼料,到養鴿場就直接使用。我們最近跟飼料廠合作研究推出一種70%的配合料加30%的原糧,原糧主要是豌豆,配好后就打包送到養鴿場直接用于飼喂,既方便飼喂、減少浪費,又營養均衡,飼養效果也很好,因此做好鴿子的全價料,肯定是鴿業飼料的發展方向。
《廣東飼料》:簡單聊一下您對2020年養鴿行業形勢展望
陳:第一,自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受豬肉供應短缺、價格上漲影響,禽肉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豬肉替代品。得益于此,2019年我國鴿肉產量和需求水平都有增加。但是,在中國,四大肉類(豬肉、禽肉、牛羊肉)消費權重相對穩定,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國人的飲食習慣,豬肉消費仍然占主導地位,且隨著豬肉產能逐步回升,豬肉消費占比可能重新回到60%左右的水平。禽肉替代豬肉增幅有限,最終或將回歸到2017年的肉鴿價格水平。因此,思想上要做好2020年肉鴿銷售“量價齊跌”的準備。
第二,在經歷了四年的“鴿價上漲周期”后,產鴿的存欄量持續上升,留種率同比大幅增加,乳鴿產量高于近四年平均水平。長期高位運行的種雞存欄量已經開始供過于求,更多增量只會導致乳鴿價格加速下跌。家禽養殖業的新一輪產能過剩,定會再次淘汰一批落后養殖企業。預計2020年,我國肉鴿產業必將經歷一場殘酷的市場競爭。對企業來說,在拐點到來之前,及時做出調整、做好充足的準備是關鍵,力爭在激列無情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