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馬古道是因茶馬交易逐漸形成的交易之路,它連接著云南、四川、貴州,是我國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在歷史中,茶馬古道承擔著重要的茶馬貿易責任,在今天,它獨特的自然風光、神秘的文化背景,同樣也蘊藏著價值重大的文化遺產和歷史意義。松潘是茶馬古道路線中的重要一環,本文將結合松潘茶馬古道談談其在當今視閾下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松潘?茶馬古道?歷史意義
“茶馬古道”曾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同“絲綢之路”等具有同等意義,在歷史中對外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歷史上各地區連接、與外國連接的重要載體,是西南地區人民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團結的重要精神,不論從文化交流、經濟貿易還是民族團結精神方面而言,茶馬古道都蘊含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松潘茶馬古道
“三腦九坪十八關,一鑼一鼓上松潘?!边@是阿壩松潘縣廣為流傳的民謠,它說傳唱的就是從都江堰至松潘的茶馬古道。這句民謠中的每一個詞都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地名,如十八關包含了茶關、沙坪關等多個地名,透露出歷史上當地人民穿越古道及萬重關山的艱辛,說明了松潘茶馬古道路途的艱險與遙遠。茶馬古道是中原王朝用茶葉與西北民族地區交換馬匹所用的道路,也就是茶馬互市,直至明朝,茶馬互市得以興盛,逐漸在松潘縣內傳出“填不滿,搬不空”的說法,松潘縣內因此形成了商賈云集之勢,逐漸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貿易之路,對于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與傳播至關重要,對于推動漢族與藏族等民族的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二、松潘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
(一)見證了民族團結
茶馬古道由茶馬互市轉變而來,茶葉與馬匹是其主要的貿易商品,融合了漢族、藏族等多個民族,松潘茶馬古道全長350多公里,途徑多地,同樣連接著多個地區、多個民族。在茶馬古道的幫助下,漢族、藏族與其他多個少數民族之間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聯系更加緊密,并得到了長久延續。在歷史上,西藏在元朝才被并入我國的版圖,在這一過程中,忽必烈軟硬兼施,在武力征服的同時,采用了柔性征服方式,茶馬古道在柔性征服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建立土司制度,加強了民族團結,能夠更有效地感化藏族人民。到明代,茶馬古道除了擔負著重要的商貿之用,還發展成為文化傳播之路、安撫藏民之用,成為維護民族團結與穩定的重要道路。松潘茶馬古道雖并未連接西藏,但其范圍中包括了藏族、羌族、漢族等多個民族,在歷史中同樣發揮著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作用。
(二)承載了民族精神
松潘茶馬古道作為歷史遺跡是承載人文內涵、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首先,它體現了歷史上當地人民的無畏精神。一方面地勢的復雜與險峻無法成為當地人民互相往來的阻礙,“上一回松潘做一回難,下一回灌縣過一回年”,這首流傳在松潘茶馬古道的民謠足以說明當地地勢的險峻以及上山的困難。此外,天氣的變幻莫測、運輸方式的單一也是沿線人民貿易與來往的重要限制因素,但即使是關山萬重、運輸不變,沿線人民依然在這條道路上踏出來蹉跎商旅;其次,它體現了歷史人民的開拓精神。松潘茶馬古道青石上的踩踏痕跡、地面深淺不一的坑洼,都是歷史人民艱苦奮斗的體現,是各民族人民承載生命的重量刻畫出的歷史痕跡,它們說明了歷史上各民族人民的剛強毅力,更體現了它們為了生存與發展不畏艱險的開拓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各民族人民艱苦卓絕、不怕艱辛、敢于開拓與挑戰的民族魂魄。
(三)推動了古代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
茶馬古道為茶葉、馬匹的貿易而存在,作為一種商業活動,其最本質、最原始的歷史意義在于有效推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茶馬互市行為的產生以及茶馬古道的修建,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沿線經濟的繁榮,很多茶葉商販、馬匹商販紛至沓來,不僅促進了沿線地區茶馬交易活動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飲食、住宿等相關產業的誕生與發展。隨著茶馬古道的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也開始借助茶馬古道得以發展,人們開始在茶馬古道中開展布匹、藥材、手工品等多樣化的貿易活動,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繁榮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在經濟貿易的過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習性的人們開始更加頻繁的走動,于是在經濟貿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促進了不同文化與文明的交流與碰撞,漢族的茶葉、絲綢等用品與其他民族的馬匹、蟲草等物資的交換過程,從本質上而言就是文化的互換過程,漢族人民與少數民族的交易行為,需要他們從漢族文化中抽離出來并學習和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反之,其他民族與漢族的交易往來同樣需要進行原有文化的抽離與漢族文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就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三、結語
茶馬古道承載著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見證著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過程,推動了古代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在古代歷史文化的交流與經濟貿易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今視閾下,它雖不再具有經濟貿易價值,但它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歷史印跡、民族文明,賦予了它獨一無二的歷史魅力,依然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玲娣.論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與民族精神[J].保定學院學報,2014(1):83—87.
[2]聶甘霖,陳紀昌.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J].福建茶葉,2018,40(12):55.
[3]司馬倩.茶馬古道與陸海絲路——茶馬古道的歷史意義[J].學術探索,2016(5):131—136.
作者簡介:劉曉東(1990.07.20—),男,回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文博專業助理館員,大專。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