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軼群

去年我們公司大院來了5位“不速之客”,他們的到來打破了大院里停車位的平衡,因為他們開了間二手車行,二手車數量之多,讓原本寬敞的大院平臺變得擁擠不堪,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不便,作為老板,在員工們的慫恿下,我雄赳赳氣昂昂地去隔壁吵架了。
我去的時候,他們正在展廳里啃鴨頭,見我怒氣沖沖,其中一個染著紫色頭發的小伙舉起一個醬鴨頭問我:“要不先搞個鴨頭啃啃?”一來二去,大家也就熟悉了,我才知道他們的關系是合伙人,其中稍年長的那個姐姐是大股東,其余的持股比例都差不多,他們互相稱“總”,相處極為和睦,有時下班晚了,會看到他們在大院里自己動手吃燒烤。
二手車行的生意本就很一般,疫情期間,更是沒有生意,于是他們決定關張,及時止損。臨走前,只聽見他們在院子里大聲喊道:“把燒烤架和桌子帶走。”見我站在大院中間,紫色頭發的小伙走過來:“妹妹啊,我們這就走了,這一年給你添了不少麻煩,為了表示歉意,你來我們的龍蝦店,永遠都打6折。”隨即,他遞給我一張名片,名片上碩大的一排字:夢想龍蝦。
半個月后,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他們開業的通知,只見曾經的這5個人又站在了一起,在“夢想龍蝦”這個牌匾下面合了一張影,他們的身后,是3口巨大的鐵鍋,照片中的他們,笑得無比燦爛。
龍蝦店距離公司不遠,我決定去照顧一下他們的生意。當走近龍蝦店時,我發現那個平日很愛打扮的姐姐正蹲在店門口刷龍蝦,紫色頭發的小伙掌廚,另外兩個小伙也各占一鍋,還有一個人在柜臺負責收銀。見我來了,紫色頭發小伙很激動,大聲問:“要蒜泥的,還是十三香的?”
“3斤蒜泥的……”我話還沒說完,紫色頭發的小伙就跑了出來,招呼另外幾個人:“快來看看,老熟人,6折,別算多了。”
那天晚上回去后,我吃了十幾個龍蝦,味道不驚艷,但是很家常。吃完后,我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只見紫色頭發小伙發了條朋友圈,內容是他們5個人的群聊截圖,有一條聊天記錄是“今天賣出去90斤龍蝦,希望明天破百”,后面跟了一串“加油”的表情包,而群聊名稱正是“夢想合伙人”。
看著這張群聊截圖,想著傍晚他們5個人在龍蝦店忙得那么狼狽,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了:疫情之下,有人怨天怨地,而有人卻已開始絕處逢生。
(潘光賢摘自《北京青年報》202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