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毓煌 蘇丹
一個周六的上午,陽光斜射到清華園的教室里。我在給大約6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講課。也許是因為連續多天高強度學習的緣故,很多學員看起來有點晨困。
為了振作一下大家的精神,我拋給了全體學員一個小問題:“如果你開了一家服裝店,有一件男士夾克,質量不錯,價格1000元,但是賣得不好,有什么好辦法讓這個滯銷品更容易賣出去?”
這時全班學員都開始思考起來,困意從他們臉上消失了。
有個學員第一個發言:“打5折銷售,降價為500元。消費者都喜歡打折。”
我追問:“這個方法確實可以更容易賣出去,但是企業損失了利潤。這件夾克的成本可能就有700元,那降價為500元就虧本了。如何既能不降價,又更容易賣出去呢?”
另一個學員說:“那就將價格標為2000元,然后打5折以1000元的特殊優惠價格銷售。”
我再追問:“很多商店都用打折吸引顧客。然而,在中國,如果原價是1000元,但促銷時說成原價是2000元,然后再打5折銷售,這種方法涉嫌違法。”
這時,又有另外的學員說:“俗話說,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干脆直接漲價,將價格加一個零,標為10000元。”
我又追問:“確實可能有個別顧客會這樣。但是,大多數顧客不會這么不理性。而且,一般只有在對產品質量非常不了解的情況下,消費者才會用價格的高低來判斷產品檔次。如果這件夾克只是一般品牌,消費者對它的質量判斷較為容易,那么標價為10000元估計只會永遠賣不出去。”
最后,有個學員舉起了手:“那這樣如何?這件夾克仍然標價1000元,但是在它的旁邊掛上另一件質量較差的夾克,標價卻是1500元。”
我會心地笑了:“不錯,這正是我今天想告訴大家如何讓滯銷品暢銷的一個方法。”這位學員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
為什么這個方法不錯?我們想賣的這件1000元的夾克的價格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在它旁邊掛上一件質量較差而價格反而高達1500元的夾克,這樣消費者就會對這兩件夾克進行比較,從而更可能買走那件1000元的夾克,因為相比之下,它顯得質優價廉。
(林冬冬摘自《理性的非理性》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