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志 蔣德玉 李沛東 張盛林 化晨冰



摘要:能源危機環境下太陽能發電有利于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然而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功率比較不穩定,容易造成一系列問題,對太陽能發電功率預測有助于降低問題發生,于是文章研究大數據分析下太陽能發電優化模型。首先利用偏相關方法分析影響太陽能發電功率的因子,然后將大數據分析技術中的多樣式回歸、混沌神經網絡、魯棒平滑和支持向量機等模型建立組合預測模型,將該模型用于太陽能發電功率預測中,研究結果表明組合預測模型具有更好的精確性。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太陽能;發電功率預測;優化模型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20)09-0086-04
太陽能屬于一種清潔能源,利用太陽能發電有助于降低我國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當前太陽能發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太陽能發電系統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會造成電力系統出現安全穩定,還會出現電能質量不穩定等問題,于是對太陽能發電功率進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1-2]。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有了很多較為成熟的理論,并且在很多領域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3]。電力系統的不斷應用發展,其中存在各種較為復雜的數據,體現出了大數據的特點[4]。文章將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太陽能發電功率進行預測,其中建立了發電功率的組合預測模型。
1 太陽能發電功率受到氣像因素的影響分析
1.1 發電功率的影響因素
一般情況下,地理環境和天氣狀況都會對發電功率造成很大影響,影響最大的是光照量,濕度、風況和溫度也會對發電功率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安裝位置、安裝角度等也會影響到發電功率[5-6]。通過某地區的一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各個數據進行計算,得到如表1所示的氣象因子和輸出功率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
從表中可以看出,光照和氣溫與太陽能功率有較大正相關系數,另外的濕度和功率有較大的負相關性。
1.2 偏相關分析
由于變量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僅僅只進行簡單的相關系數分析,不能準確的反映出與功率之間的相關性。而通過使用偏相關分析,能夠準確的放映出各個因素與功率之間的關系。
于是通過上述分析后,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偏相關系數。從表中可以看出,氣溫和功率之間存在負相關性,于是可以驗證得到前面所分析的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不準確。從該表中,可見光照強度屬于影響最大的因子,所以在建模過程中需要著重分析;氣溫和濕度具有較大的負相關性,于是在模型中也需要著重分析。而其它的影響因子與功率之間的相關系數比較小,所以可以將其忽略,即在建模過程中不需要考慮這些因子。
2 大數據分析下組合預測模型分析
組合預測就是將不同的預測模型進行組合,從而可以發揮每個模型的特點和優勢,需要將對每個模型進行加權平均處理,從而實現模型的優勢互補,提高模型的預測效果。
2.1 組合預測模型
選擇兩種以上的模型預測對象,然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將每個模型進行綜合處理形成一個組合模型,最后通過該模型進行預測。其數學模型如下所示:
圖1是組合預測模型的結果,其中數據倉庫中有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各種數據,方法倉庫中就是不同的預測模型,通過確定加權系數之后,即可建立組合預測模型,然后對組合預測模型進行應用,最后將結果存放于預測結果庫中。
2.2 加權系數確定方式
加權系數直接決定著組合預測模型的應用效果,文章通過使用混沌粒子群優化算法確定加權系數,其
3 大數據分析技術中單相模型
3.1 混沌神經網絡模型
文章使用遞歸網絡構造混沌神經網絡。其中結構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為輸出層、輸入向量和隱含成。在隱含層中存在一個反饋連接,其主要作用在于有利于網絡表現出實時動態特征。圖2即為混沌神經網絡結構圖。在隱含層和反饋層中需要有一個傳遞函數,于是分別使用的線性函數和Logistic函數。于是網絡每層之間的傳遞函數如下所示:
3.3 其他單項模型的選擇
通過運用多項式和魯棒方法,可以將其作為跟蹤因子和抑制因子,然后將這兩者放到補償系數中,從而可以構成組成預測模型,使得模型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4 算例分析
4.1 歸一化處理
通過對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實測數據為例,訓練樣本選擇的是歷史發電功率和氣象數據,目的在于對組合預測模型進行檢驗,是否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其中功率預測時間是15min。然后對相關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其處理公式如下所示:
4.2 預測結果
為了體現組合預測模型的優勢,文章將其他單個模型也進行了預測分析。預測結果如圖3所示。
4.3 誤差分析
文章需要對5種模型進行誤差比較,于是比較標準使用的為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簡稱MAPE,將其符號設置為SMAPE:
4.4 預測實例結果分析
表4即為5種預測模型的誤差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組合預測模型其誤差率更小,具有更好的精確性。另外,支持向量機模型和混沌神經網絡模型的誤差率也相對比較低,因為在該模型中將氣象因子進行了考慮,于是其精度性比較好。組合預測模型因為將幾種模型進行集中處理,然后合為一個模型,該模型將具有其他模型的優勢,于是其抗突性變和跟蹤能力將會很好,于是其精確度將會比其他單獨的模型更高。
5 結語
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性能廣泛,在很多領域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過應用大數據分析中挖掘技術對太陽能發電功率進行預測,建立優化模型,將幾種模型進行集合為一個模型,即所提的組合預測模型,在給模型中考慮了氣象因子,相比于其他幾種單獨模型,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組合預測模型有更好的精確度和預測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波,薛美東,葛曉慧,等,光伏發電系統輸出功率計算方法研究[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0,26(07):19-24.
[2]彭恒,閏偉華.太陽能光熱發電新技術工藝路線綜述[J].電站系統工程,2020,36(03):25-26+29.
[3]嚴英杰,盛戈唪,陳玉峰,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輸變電設備狀態數據異常檢測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5(01):52-59.
[4]劉昕林,羅偉峰,黃萍,等.大數據環境下電力信息系統監控預判的智能分析[J].微型電腦應用,2019,35(07):140-142+157.
[5]鄧雅,胡書舉,孟巖峰,等.光伏發電系統功率預測研究方法綜述[J].電氣制造,2013 (006):50-53.
[6]楊光,光伏發電功率與氣象影響因子關聯關系的分析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4.
[7]傅美平,馬紅偉,毛建容.基于相似日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的光伏發電短期預測[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2(16):71-75.
[8]趙丹,戚龍.支持向量機預測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的算法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032(006):89-94.
作者簡介:孫運志(1970-),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能源規劃綜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