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兒
文人窮這個枷鎖像座大山,千百年來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雖然讀書可以有功名、可以做官,拿到很不錯的俸祿,但畢竟是少數人的好運,很多的讀書人照樣是窮困潦倒,留下“文人窮、酸秀才”的說法。
歷史上很多的讀書人都是窮困潦倒,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精神上受孔子“君子不器”思想影響太深。孔子主張“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對君子來說,吃飯睡覺都不重要,不需要什么謀生的手段和技能。文人費了那么大的勁讀書,不就是為了做官嗎?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讀書人把做官看得很重,看得很有面子。做官不成,寧可窮死,也不愿意“有器”。
林語堂先生在《京華煙云》中借族人的話說:“官場就像一片汪洋,所有官紳家庭的孩子們都往這里丟,他們要是不當官就沒辦法養活自己。”既然是一片汪洋,丟進去會否淹死呢?反正上岸的不多。
清朝王丹麓《今世說》記江南才子毛稚黃多次落榜,功名不就,中年窮困,閉門著書,可惜他寫的書一本也賣不出去,臥病床榻十余年,含恨而死。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快50歲也沒謀成功名,寫出的書不足以謀生活,家里窮得叮當響,孩子出門沒褲子穿。他的一個親戚實在看不下去,硬是把他拉到縣衙門通過關系做了一個文書,生活才勉強有所好轉。蒲松齡落榜寫小說,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他始終不肯放下文人的架子,咱好賴也是個貢生,怎么可以去學雕蟲小技呢?
其實博弈是講究成本的,為某件事投了大量的成本,到頭來卻發現這是一條走不通的路時該怎么辦?此時最理智的做法,不是用堅持換取奇跡,而是停下來想一想,觀察一下,問問自己:這個方向對嗎?是不是該轉個彎呀?
有個遠房親戚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爹說:“你就跟著我做醬油吧。”兒子不滿:“太搞笑了,上了4年大學就是為了做醬油嗎?”后來勉強做了醬油制作師,結果一下子豁然開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沒日沒夜地研究起做醬油。他發現:自然發酵是一個人工控制菌群的造味過程,蘊含著很多科學解釋不透的東西。人為制造出來的味道,可能比自然味道感覺上更好,卻瞞不過美食家的嘴巴。自然發酵里面的香味非常復雜,細細品來,絕非人工能及。而且他還查了相關資料,歐洲食品委員會證實:來自紅曲中的莫納可林k,能有效降低病人體內膽固醇值。用藥,可能對肝腎有副作用,而紅曲里的這個成分就沒事,對人體有好處,對任何人都適用。紅曲米是中國傳統的藥食兩用品,已有上千年的安全使用歷史。
現在,他們家制作的醬油和腐乳品,成為著名品牌,年獲純利潤在百萬元以上,買房買車,比打工強多了。
你看這個書生,掌握了“器”的技術和應用,不光做到最好,還研究出它的價值。他把讀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豐富了自己的頭腦,也填滿了自己的腰包,發財、科研、事業三不誤。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要成為行業中的翹楚,必須有自己的獨特絕技。要想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神”的境界,不脫上一層皮,流上三船五車的汗,是斷難成功的。(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