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思淼
去年暑假,我們一家驅車千里,只為一睹故宮博物院的風彩。
上午,我們隨人群從午門進去。午門從正面看有三個門洞,進來后轉頭看卻成了五個門洞,這就是所謂的“明三暗五”。
聽導游介紹,故宮博物院建于1925年,占地72萬平方千米,屋宇9000多間。城墻外有寬約52米的護城河環繞,曲折多姿,形成一座深壁固壘的“城堡”。它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
故宮博物院的建筑分為“外朝”與“內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宮為中心,后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
從午門進來,就看到了富麗堂皇的太和門,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后面的三大宮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又名金鑾殿,太和殿太和殿金碧輝煌,美輪美奐,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木結構建筑。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米,寬37米,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是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筑。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殿內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后是雕龍屏。目光輕撫,眼前仿佛文臣武將穿著華麗的官服整齊站立,天子坐在高高的大殿之上接受朝拜,場面莊嚴肅穆。
依次看了中和殿和保和殿,既有相似之處,又各個不同。
出來保和殿,后面就是華麗的乾清宮。乾清宮是內廷之首,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相應的就有了一點點家的氣息。
與宮殿的華麗相比,御花園就多一些秀麗。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不管是蒼勁高大的松柏,還是造型別致的假山,都記錄著歷史的興衰變遷。
我們一路走來,贊嘆著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設計,我們才擁有了故宮這匠心獨具的世界文化瑰寶,才使得北京綻放出獨有的“京”彩。
(山東陽谷縣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按照參觀路線來介紹故宮博物館,采取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選取有代表性的建筑——太和殿進行詳細介紹,其他的建筑一筆帶過,這樣安排詳略得當,井然有序。文中以說明為主,也有描寫、議論,語言簡明準確,集知識性與使用性為一體,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