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我來解答!本欄目特別邀請心理老師和專家來解答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歡迎大家來信咨詢!
特邀嘉賓:鐘裕潔,畢業于廣西大學教育學院,現任職于賀州高級中學,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能,而是自動化思維限制了你。慢思考,打破自動化思維,讓你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云南/李麗:我很羨慕一些同學總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說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當我把這些苦惱和朋友們傾訴時,他們總告訴我“你去做就好了”,可我就是做不到。
鐘裕潔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做不到”的想法,是我們真的不行,還是有什么東西阻礙了我們?沒錯,就是我們腦海中的想法阻撓了我們,它讓我們在“做不到”和“能做到”之間豎起了一堵墻,讓我們沒辦法做到我們能做到的事情,并讓這種想法成了我們的自動化思維,一旦遇到有挑戰性的事情,我們的腦海中馬上就會冒出“我不行”的想法。
要想打破這堵墻,我們需要掌握一個思維工具——想法只是想法,要讓它和我們自動化思維的聲音共處。第一步,回想一下最近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這時,腦子里的那個聲音就會響起: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沒辦法。第二步,將這個想法和聲音寫下來,寫完之后在后面加上:它很真實,沒錯,但它只是一個看上去像事實一樣的想法。第三步,試著對自己重復幾遍這句話:我不行,我不可以,它很真實,沒錯,但它只是一個看上去像事實一樣的想法。重復得多了,有一天你會發現,那個“不行”的聲音再跳出來時,又有一個聲音告訴你:這只是個想法而已,既然是想法那就可能不是真的,說不定我試試就能做到呢。
海南/王盛:我平時很喜歡刷微博,但刷完之后,總感覺特別空虛,但又忍不住在寫作業之余繼續“刷刷刷”,這是怎么回事呢?
鐘裕潔老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兩種思維方式: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顧名思義是很快速的、自動化出現的思考,就像“1+1=2”這樣。它占據較多的思維空間,多依賴于人的情感、記憶和經驗。慢思考則反應速度較慢,占比較小,比較耗費精力且需要較多的注意力,依賴的是人的邏輯思維。
人很多能力的培養都需要靠慢思考這個思維系統來完成,而慢思考系統是非常需要注意力的。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比如在刷微博的時候,人的注意力被不斷地轉移,會耗費大量的注意力資源,讓我們的大腦感覺負荷很大,大腦就會啟動節能模式,讓快思考出來工作,使得慢思考系統很少出現,這會導致我們很難進行深入、超前、廣泛的思考,進而產生無力感。這也是在碎片化學習時代,明明自己看了很多的知識,卻好像什么都沒有學到的原因。讓慢思考系統經常出來工作,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減少非黑即白的判斷,保持思維的開放性。
2.有輸入更有輸出,學會一件事最有效的方式是教會別人做這件事,這樣能將更多的注意力資源放在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上,從而做到深而廣的思考。
廣東/文羽:面臨新高考6選3的科目選擇,我有些糾結,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是選成績好的科目,還是按照熱門組合選擇。老師,你可以幫幫我嗎?
鐘裕潔老師:由于新高考來臨,我們需要在高一階段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與其糾結是選擅長的還是熱門的,倒不如去問問我們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一特定事物產生的帶有傾向、選擇的態度或情緒、想法。同時興趣也是有層次之分的,那些只是圖好玩、刺激、新鮮的興趣,叫感官興趣,那些最終堅持下去并成為自己職業的興趣則是志趣。
我們對一件事情感興趣,都是從感官興趣開始的,從感官興趣往志趣轉變,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不斷堅持,二是能力培養。
你可以回顧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興趣,觀察其中的變與不變,找到這個不變的興趣,進而將這個興趣與自己的科目選擇進行分析結合,從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選我所愛,愛我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