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華
摘 ?要:利用2016年銅仁市洪澇災害損失數據,選取農作物受災面積、受災人口等6個災情指標對洪澇災害進行評估。分析成果表明:銅仁市2016年洪澇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較大,屬于較大洪澇災害年。災情評估成果可為銅仁市制定長遠防汛減災規劃和應急預案提供數據支撐,有效指導防洪減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山洪災害;災情評估;防洪排澇;經濟損失;銅仁市
中圖分類號:TV87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28-007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 loss in Tongren City in 2016, six disaster indicators such as the crops affected area, the affected populations were selected to assessment the flood disaster los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disaster in Tongren City in 2016 is large, and it belongs to the large flood disaster year. The disaster assessment results can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ongren City to formulate long-term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mergency plan, an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rk carry out smoothly.
Keywords: mountain flood disaster; disaster assessment;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economic loss; Tongren City
銅仁市位于貴州高原東部,是連接中原地區與西南邊陲的重要紐帶,素有“黔東門戶”之美譽。銅仁市因其特殊地形氣象條件影響,每年汛期4-9月發生局部性暴雨較多,主要特點為暴雨集中、強降雨持續時間長、雨量豐沛,加上城區很大部分區域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導致山洪暴發、河流水位陡漲、城區被淹,城市防洪態勢嚴峻甚至出現大范圍洪澇災害,給整個銅仁市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帶來巨大威脅。
2016年銅仁市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為適應洪澇災害研究和防汛應急救災預案制定等工作需求,更好服務于城市減災防災工作開展,通過歸納總結和梳理挖掘歷史洪澇災情數據資料,準確開展洪澇災害評估以掌握區域洪澇災害基本特征及規律,合理指導銅仁市洪水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實踐應用研究意義。
1 銅仁市2016年洪澇災害狀況
山區城市特殊地形條件及復雜氣象條件,持續性暴雨容易引起影響范圍較廣的洪澇災害發生,且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銅仁市2016年降雨主要呈現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1)雨季早,降雨多。銅仁市一般汛期4-9月局地性暴雨較多,而2016年基本全市各地在3月上旬就完全進入雨季,較常年同期提早27天~36天。據氣象統計數據表明:銅仁市2016年入汛以來,各區縣總降雨量為793.8mm~1445.4mm,全市平均為1193.4mm。相比歷年同期,除石阡與常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區縣均呈現明顯偏多現象,增加約20%~50%,全市平均偏多30%。全市提前進入主汛期,降雨明顯偏多。(2)暴雨強度大、頻率高。據監測站記錄及人工反饋數據表明,2016年入汛以來,銅仁市全市共出現26次暴雨天氣(10次為區域性暴雨天氣)。其中,以7月3至4日的暴雨過程降水強度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災害破壞性最重,全市200mm以上有24站,100mm~200mm有26站,50mm~100mm有68站。
據統計,銅仁市2016全市146個鄉鎮92.96萬人受災,轉移人口10549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1.27萬畝(2.75萬公頃),房屋倒塌3177間,縣鄉公路多處中斷,基礎設施水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30.23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損失4.54億元,工業交通運輸業損失7.3億元,水利設施損失4.07億元,城區損失3.91億元,其它損失10.41億元),因災死亡39人,失蹤14人,災情主要發生在萬山區、碧江區、沿河縣,江口縣、思南縣、印江縣,尤其以7月4日災情最為嚴重。洪澇災害一直是銅仁地區發展的主要制約性因素之一。因此,需開展洪澇災害評估,并有針對性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銅仁市城市洪澇災害防治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2 洪澇災害評估方法
2.1 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洪澇災害評估是防災減災決策的重要依據。影響區域洪澇災情評估的致因較多,為確保評估結果具有全面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一個科學、完整和符合區域特征的評價體系。采用2016年銅仁市全市洪澇災情統計數據,按《洪澇災情評估標準》(SL 579-2012)中的指標評價法,對銅仁市2016年度的洪澇災害等級進行評估認定,并結合災害數量確定當年的洪澇災害等級。按照死亡人口指標D占30%,直接經濟損失L占30%,受災人口P占10%,農作物受災面積A占10%,水利設施經濟損失F占10%,倒塌房屋H占10%,構建洪澇災害評估體系,其具體評價函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