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摘 ?要:“新農科”建設對地方農業高校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對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農業高校應當緊貼時代要求,積極尋求實踐教學改革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該文結合“新農科”建設背景對當前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的改革路徑,為“新農科”背景下的地方農業高校人才培養探尋出路。
關鍵詞:新農科 ?實踐教學 ?地方農業高校 ?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c)-0181-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of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actively seek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ath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way out fo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Practice teaching;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新農科”建設為地方農業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對地方農業高校進一步做深化教育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鄉村發展人才支撐提出了新的戰略要求,而實踐教學環節作為地方農業高校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主要教育方法與手段在當前農業高校教育教學體系中卻是較為薄弱與亟待優化的環節。
1 ?“新農科”背景下地方農業高校強化實踐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新農科”背景下地方農業高校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是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培育農村發展新人才的要求,是建設農業教育新高地的要求。
1.1 培育農村發展新人才的要求
“新農科”發展形勢下的農林經濟與產業對地方農業高校教育人才的時代要求是扎實的理論功底與靈活的實踐能力相結合、發散的創新思維與能動的應變能力相結合,需要的是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相結合的新一代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而這一切要求的達成必須有賴于現階段地方農業高校強化實踐教學改革。
1.2 建設農業教育新高地的要求
“新農科”對農業教育人才的培養要求是多元化的,強化實踐教學是彌補現階段農林教育人才創新素質欠缺、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的重要教學手段與教育方法,而加快建設和完善實踐教學基地則是當前強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當前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相當薄弱的環節,使地方農業高校畢業生源達不到產業和就業的實際要求,缺乏就業競爭力與社會職業素養。因此為實現“新農科”對農林經濟產業的人才需求就必須強化一流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樹立地方農業高校教育新標。
2 ?“新農科”背景下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主體認識不夠,師資配備與專業性不足
地方農業高校教育主體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實施教學的主動性不夠,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相當多的教育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實施實踐教學的熱情不高,導致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積極性不足、參與度不高,更談不上發揮自身能動性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予以創新,實踐教學的原創性嚴重不足。同時,教育主體沒有從一定高度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實踐教學環節師資力量配置嚴重不足,不均衡的師資力量配比導致實踐教學的教師無法抽出過多時間精力進行實踐能力的自我提升。年輕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缺乏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地方農業高校在實踐教學能力培訓上缺乏合理規劃與引導,導致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缺乏有序性、有效性,實施效果不佳。
2.2 實踐教學管控機制缺失,制度建設薄弱
當前地方農業高校實施實踐教學活動缺乏統一科學的管控體系,相關配套性、支持性的制度建設較為薄弱,突出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缺乏統一有序的教學總體規劃與實施細則,相當多地方農業高校的實踐教學活動安排缺乏總體引導、具體指導,實踐教學活動實施的隨意性較強,具體執行力度也大打折扣。其次,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缺乏具體的管理和保障措施,例如在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培訓和引進層面相當多地方農業高校就缺乏具體可行性強的政策和規定,同時在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過程中缺乏相關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導致地方農業高校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缺乏規范性、科學性,專業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配置嚴重不足也使得實踐教學活動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與地方農業經濟產業發展相適應。最后,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缺乏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現有的評價方法定性居多、定量偏少,評價手段單一,評價方法滯后,無法全面、客觀地對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的質量、結果予以科學評估,導致參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受到影響,評價考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足也直接制約了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2.3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薄弱
實踐教學基地是實施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平臺支撐和硬件支持,是銜接學生理論知識和社會需求的轉化站,是培養和錘煉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重點場所。當前地方農業高校雖然意識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意義,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缺乏“因校制宜”、實事求是的思維,跟風現象較為普遍,缺乏統一規劃,實際建設過程中地方企業的參與性不強,導致現階段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普遍出現重復性建設、建設質量不高、利用率較低、輻射面較窄等無序化結果,實踐教學基地自身的教學價值沒有體現出來,難以滿足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的教育目標與要求。
3 ?“新農科”背景下地方農業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路徑探析
3.1 把立德樹人作為新農科人才培養的根本
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地方農業高校新農科建設首先就是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在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中,地方農業院校需要特別注重把握3個基本原則。把“立德樹人”貫穿于地方農林院校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凝聚共識,打造全員全過程、全 方位立德樹人的氛圍,形成育人合力,并把這種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滲透融合于培養方案中。把立德樹人與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的精神緊密融合,立足鄉村振興對農業人才的需求,著力培養學生學農愛農、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培養目標定位中突出體現把“立德樹人”牢牢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人才培養中,切實以新文科支撐新農科建設,把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3.2 提升認識,強化實踐教學組織領導工作
地方農業高校領導及各院系人員必須充分明確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認清當前階段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觀念,深化多元化人才觀,貫徹以產學研為主線的實踐教學觀,形成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實踐教學改革的上下合力,因此必須先強化實踐教學組織的領導工作。地方農業高校應當統一領導、統籌規劃,以學校實際與學科特點為依據,制訂該校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規劃與實施方案。院系領導班子抓落實實施客觀制定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的設計方案、實驗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資源整合、實踐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措施的制定等,為該校實踐教學工作的科學有序開展提供管理與后勤保障。
3.3 加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新農科”建設要求地方農業高校建設實踐教學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也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地方農業高校應當積極推動實踐教師培訓常態化,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多下基層接受實踐鍛煉,補充高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并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技術人員考核體系,積極主動引進校外兼職教師提升本校學生實踐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該校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增強實踐教學整合性和時效性,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增強學生感性認識、鞏固書本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作用。結合學科特點和專業發展形勢,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設計,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
3.4 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完善實踐教學評控體系
地方農業高校應當進一步加快推進實驗室建設,統籌配置跨院系、跨學科的綜合性實驗室及實踐教學基地,積極尋求當地政府、企業對實踐教學基地的多元化資源支持,并積極優化、完善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使用率和服務水平,切實提高實驗室和教學基地的育人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評價與監控體系,對實踐教學的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 論文(設計)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化監控。健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運用課堂內外、線上線下等評價方式,激發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 呂杰.新農科建設背景下地方農業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9(2):3-8.
[2] 郝婷.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新農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18(3):55-59.
[3] 應義斌.中國高等農業教育新農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9(1):1-6.
[4] 陳儉,詹一覽,黃巧香.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下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7(21):43-45.
[5] 吳朝暉.全面發揮高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N].中國教育報,2019-04-22.
[6] 劉廣平.以習近平教育思想引領農業高校創建一流本科教育[J].高等農業教育,201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