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摘要:積極學習和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實現高效思政課堂教學。努力實現個性化教學,讓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切實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關鍵詞:現代教學技術;個性化;思政教學
信息時代悄然而至,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大數據云平臺已然登上了歷史舞臺,在這個互聯網改變一切的時代,學生和家長也在翹首企盼,希望互聯網給教育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但是教育和商業不同,互聯網要徹底改變我們的教育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然而同時誰也阻擋不住信息時代給教育帶來的改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和掌握現代教學技術,讓它最大程度的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
教育變革一直在進行,個性化、選擇性、自主性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材施教也是所有教育者努力的目標,但是迫于大班額系統化班級授課制教學,想要真正實現“滴灌式”教學,我們力不從心。伴隨著智慧平臺走進校園,“一對一”教學的瓶頸慢慢破冰,個性化教學不再是“鏡中花”“水中月”。對于高職思政教學,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法律部分,面臨課時少和理解難度大的困境,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思政教師必然的選擇,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既生動有趣又靈活高效是我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智慧平臺“一對一”個性化教學給我們帶來了福音。
智慧平臺是云計算平臺與移動互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網絡“一對一”教學模式,它使用信息化技術把教師、學生和課堂緊密關聯起來,用大數據將課前、課中、課后融為一體。以靈活易用的課前備授課系統、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的教學工具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課堂更加高效有序、反饋更加及時有效,評價更加有據可依。現將其對教學輔助功能進行展示:
一.智慧平臺助力高效備課。
1.????? 備課工具支持各類交互活動,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原文填空、拖拽、排序、簡答各種互動模板一應俱全。使用簡單易行一鍵式導入 PPT、音頻或視頻,充分利用原有教學資源,減輕教師重新制作課件的負擔。快速調用云端教學資源及學科工具,把圖片、動畫,視頻、PPT 等資源整合起來,滿足教師個性化備課需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課堂互動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從簡單乏味的接受式學習,變成師生積極互動式教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2.????? 科學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將權威數字教材嵌入豐富生動媒體資源,根據學情個性化發送任務,讓課前預習更加靈活有效,個性化自主學習為實現先學后教的反轉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比教會學生知識更加重要,從課前的學案導學,指導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對照數字教材中的媒體資源對基礎知識進行閱讀和記憶,再根據教師推送的微課對難點知識進行理解和把握,最后是完成鞏固練習題。平臺會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自動推送錯題涉及知識點的相關練習,每組10個題,直到你完全解決這個知識點的問題為止,對于求知欲比較強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激勵。
3.????? 學習空間及時互動。班級空間可以滿足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相互促進,有利于形成創先爭優的學習氛圍,投票、點贊等各種形式的激勵交錯進行,更好的提升預習效果,課堂提問中的隨機提問功能是學生最喜歡的環節,使得回答問題的同學有一種中獎的喜悅感,增加了回答問題的樂趣。消息中心即時傳達課前預習要求和完成概況,便于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以學定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不再只一種是“夢想”。
二.移動教學式靈活授課。
1.????? 智慧平臺走支持教師專用平板和移動手機拍照上傳。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專用平板靈活操控大屏幕,實現走下講臺,將教師的移動教學備課材料、教學資源,快捷投放到大屏幕中,同屏互動,既可以掌握學生的上課表現,及時提醒學生積極思考,更好的把控課堂,還可以隨時操作教學資源,更加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讓老師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呈現拍照、攝錄學生學習進程,同屏展示、集中講解實時錄制的課堂教學片斷,作為微課保存或分享,為學生課后復習提供整理素材,為后序教學提供更加生動的預習材料,可謂一舉兩得。
2.????? 課中實時分發或分享教學資源及學習資料,教師可動態預覽全班學習進程,并進行分屏對比、點贊、投票等互動,來有效支持教學分組,實現分組下的協作互動、學生間的相互評價;預設課堂互動練習,實時反饋知識吸收的效果,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進度;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控制變得更加直觀可視,學生會根據屏幕中的倒計時,及時調整合作策略和合作進度,代替了老師的提醒,減少了教師提醒對學生合作的干擾;對于案例分析,場景應用等開放性題目,可對照學生名錄,及時了解所有學生的作品,并同屏展示多位同學的作品,進行教師點撥評價或學生互評多種評價并行,督促學生及時糾正,規范做題習慣;課堂提問形式多樣。隨機點名、投票打分、不記名評價,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讓知識變得活靈活現,而且還可以促進教育的公平。
3.????? 教案、微課、碎片化教學資源精確匹配至每一課時,課上即時補充授課素材,輕松導入權威數字教材,讓教學可視化、立體化、趣味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資源庫里的資源云端匯聚,校內師生共享使用,本地、云端資源隨取隨用,真正的個性化教學觸手可及。
4.????? 課堂交互活動即時反饋,隨堂測評圖像化呈現,學生答題進度及答題正確率可視明了,特別是選擇題,學生的完成率,正確率,以及每個選項選錯的學生都一目了然。教師可以及時把握課堂進度,對出錯率高的習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對出錯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實現更加及時有效的進行課堂鞏固與落實。針對不同學生的做題情況,為每個學生個性化推送變式練習,避免了簡單題目的重復練習,更有效的實現查漏補缺,因材施教。對于法律部分重點難點知識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不僅如此,知識掌握度和學生課堂表現及評價自動累計并匯總進入學業報告,為綜合評價提供參考。教學成果客觀匯總、量化呈現,輔助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進行教育質量評價,實現量化管理,增加教育透明度。
小結
所有的技術都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我們積極接受和使用的同時,還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教育的對象不是標準化的工業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對于人的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勞動,教育學生是從知識、能力和做人的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的,我們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人文素養和知行合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這一點上,目前還能無法依賴信息技術來實現。因此,信息技術對于教育的輔助功能,需要教師來把握,如何把這種輔助效果最大化且又能夠實現“育人”的目的是我們在信息時代應該思考的問題。接受和適應信息技術對思政教學的輔助是每個思政教師的必修課,相信通過我們潛心研究和積極探索,一定能找到一種既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又能實現更好的育人效果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思政教學真正成為春風化雨,知行合一的快樂課堂。